周臨曉
摘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學生與教師的專業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各個學科的教學方式也要不斷地進行創新,使學生的知識和學習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在初中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探索各種教學方式,以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知識來解決問題。在實施科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項目”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科學素質的提升。本文闡述了為提高初中科學教學質量而實施的初中項目科學教學策略。
關鍵詞:項目式教學;初中科學;教學策略
一、項目式教學的意義
基于項目的教育,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方式。在此模式下,學生作為教學的核心,在老師的引導下,在教學活動中進行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活動,探索自然、知識點的原理,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應用。這種教學模式旨在注重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以及普遍推廣的教學模式。在我國,由于“應試”觀念的長期影響,目前我國中小學的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考試”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教育是一種機械的記憶,它無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的掌握越來越多,而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卻很少。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項目教學更強調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學習活動與具體的任務相結合,并將問題的解決方法與方法相結合。在工程中出現的問題。把學習置于一個具體的問題解決情境中,能激發學生的自主性思維和協作精神,并運用所學知識,一起解決實際問題,并使問題的解決過程更加深入。了解科學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在初中科學課程教學中,注重問題導向、探究型教學,注重教師的引導與人文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認識,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態度。項目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實現問題的協調一致,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協作和實際操作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從我國當前教育領域基礎教育的研究和實施情況看,在高職教育中,“項目基礎教育”的運用較為消極,而在小學和初中教育中的運用則相對較少。初中科學是一門應用廣泛、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想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就必須積極探索以項目為基礎的教學法在教育實踐中的運用與創新。
二、初中科學項目基礎教育的主要流程
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設計具有探索性、指導性的課題,以促進項目的順利進行。在此基礎上,設計了相應的實驗來指導學生進行探索。在此階段,老師將大膽假設、問題分析、推理、準備實驗設備、進行試驗,以證實自己的假設與猜想,以促進學生完成課程教學的目的。在實驗結束后,老師會對實驗過程、步驟、方法和結論進行總結和整理,從而檢驗實驗的效果。綜合素質的培養,既可以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又可以實現科學教學的期望,從而增強學生的數據提取、分析和排序的能力。在學習方式方面,采取小組協作學習、開展探究學習、自主建構科學知識,以促進學生科學思維方式的最佳化,集體合作才有可能實現。
三、基于項目式的初中科學教學策略
(一)以工程設計為目的的教學實踐教學
在初中科學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做好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它的作用是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教學的內容,并引導他們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為使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試驗,按照所提出的問題、所提出的問題和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采用階段性、方法、有序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使項目的效果得以實現。它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抽象的科學重點變得鮮明、直觀、有吸引力,從而降低了學習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正確運用實驗器材,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想像力、思維、探索精神,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比如,在九年級教材《常見的酸、常見的堿》這一章中,老師可以采用“專題”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有關鹽的知識,促進師生有效互動。透過交流與探討,同學們能更好地了解氯化鈉、碳酸鈉的物理性質,并能將以上兩種物質的化學性質與用法,運用于日常生活中。熟悉兩種材料的分享與試驗。在此階段,學習分析,操作,總結,判斷,從而真正地完成學科的知識結構。
(二)關于推動試驗結果的程序的細節問題
為使實驗順利進行,教師要在教學中設計相應的問題與推理能力,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啟發他們的行動,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比如,老師可以根據以上實驗的進度來設計下列問題。同學們有沒有用堿灰樣做鹽類的試驗?這個試驗的程序是怎樣的?
在此基礎上,同學們進行了一次試驗。即,將適量的硝酸銀加入到所需的試樣溶液中,發生化學反應,形成一種白色的沉淀,用投影設備來展示。教師能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能不能用這個試驗來證實試樣溶液中是否有食用鹽?
根據以往的經驗,同學們發現,氯化銀和碳酸銀在水中極不易溶解,因此無法準確地判定樣品中是否含鹽。本文介紹了兩種試驗方法,以作進一步的檢驗。首先,在試樣溶液中加入硝酸銀,在出現白色沉淀時,加入適當的硝酸。當沉淀物徹底消失時,請留意,該溶液中沒有氯化鈉。當沉淀物溶解后,會出現一定數量的氣泡,這表示該溶液中存在著氯化鈉。接下來,向試樣溶液中連續添加硝酸和硝酸銀。在這種情況下,溶解后會出現白色的沉淀,這表示該溶液包含了氯化鈉。
結語:
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教師充分運用課程教學的方式,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知識積累、生活經驗和實踐操作相結合,使學生在鮮明、直觀、靈活的教育環境中自我學習、思考。探究中,深刻理解教育知識的要領,提高實際發現問題的能力,使用為了分析問題解決而學習的知識。同時,項目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索熱情,不斷優化思維,培養卓越的創造性思維,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吳標清.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教學瓶頸及解決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178.
[2]董丹丹.淺議問題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48) :172173.
[3]羅隆飛.探究性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分析[J].初中科學園地,2018, 14(4) :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