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游戲活動是幼兒園的主要教育形式,其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游戲材料來實現。通過豐富活動材料、多元提供材料,按需優化材料等方法,引導幼兒學習,激發幼兒想象,提升幼兒興趣,滿足幼兒的個性化需求,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關鍵詞:游戲材料;深度學習;學前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2)05B-0063-03
幼兒的深度學習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才會發生,應以問題為導向,提升幼兒的問題解決能力。幼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理解與認知,促進高階思維的發展,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幼兒深度學習的顯著特征是關聯性、拓展性、遷移性和應用性。近年來,隨著課程游戲化項目的深入推進,“游戲精神”已經深入每一位教師內心,同時我們也發現在游戲中促進幼兒深度學習是提升其游戲力、培養其核心素養的關鍵。材料是幼兒園游戲活動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操作的工具、探索知識的媒介,也是在游戲活動中促進幼兒與同伴、與教師進行互動的主要媒介之一。游戲材料的科學投放,既有利于調動幼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激發幼兒的深度學習,發展其高階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一、豐富活動材料,引導幼兒學習
建構游戲是深受幼兒喜愛的一種自主性游戲活動,筆者在開展建構游戲活動時,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通過材料的分層投放、有效支持,引導幼兒從最原始的立體搭建開始,啟迪著幼兒建構智慧,支持幼兒角色游戲的推進,從而促進幼兒深度學習。
在游戲活動時間,筆者在建構區投放了牛奶杯。牛奶杯作為一種低結構材料,雖然造型比較單一,但由于玩法不固定,經過幼兒指尖的智慧,不同的堆積、排列、組合方式,就能呈現出各式各樣的造型。幼兒對牛奶杯的構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且都積極參與著、討論著。但很快,建構活動似乎就遇到了瓶頸,由于牛奶杯只能有“圍合”和“壘高”兩種構建方式,幼兒逐步失去了建構牛奶杯的興趣。我們捕捉到幼兒因材料的單一而對活動失去了興趣,于是和幼兒們探討:“如果我們用‘牛奶杯’來搭建一座大橋,還需要什么材料呢?”幼兒們說:“可以加上木板、柱子,大橋上可以開汽車,我們還可以加上汽車。”就這樣,通過主題的引導和材料的豐富,搭建活動活了起來。材料的投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過教師的細致觀察、思考,并順應幼兒們的游戲需求,引導他們對材料、空間的建構進行探索,在建構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
二、多元提供材料,激發幼兒想象
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比較強,他們在游戲過程中所產生的思考和各種行為都離不開具體的事物,所以,游戲的內容和形式容易受到環境中具體事物的影響,尤其是受到游戲材料的影響。對于幼兒來說,多元游戲材料的投放能有效激發他們的游戲動機和自主性,并能幫助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可以更為有效地促進想象能力深度發展。
如上例中,有了主題游戲材料的加入,游戲的火苗瞬間被點燃了,讓原本安靜下來的建構區再次熱鬧起來,牛奶杯和雪花片搭建的建筑物逐漸成為幼兒游戲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大部分幼兒們正在忙著搭建房子、擺放家具的時候,琪琪卻從娃娃家抱來了幾個恐龍和迷你動物,并將它們放在已經搭建好的椅子上,開始了自己的游戲活動。受此啟發,筆者在建構區繼續向幼兒們投放了仿真食物、餐具等仿真材料,著力引導幼兒在建構活動中開展角色游戲,讓他們利用用牛奶杯和雪花片搭建好的“家”更好地進行角色扮演。
隨著材料的投放,越來越多的幼兒加入到游戲活動中,這時只聽琪琪對園園和軍軍說:“這是我們的恐龍城堡,你是國王,你是王后,我是公主,這是恐龍寶寶,我們一起來給恐龍寶寶搭個大房子,這樣它就有自己的家了。”說完,幾個幼兒就開始給小恐龍搭起家來。“哎呀,瞧,小恐龍,你肚子餓了吧,我給你吃好吃的。”琪琪說。“小熊寶寶,你困了嗎?我們來給你鋪個床。”園園說。于是幼兒用牛奶杯平鋪成3排。“小熊,上床睡覺吧。哈哈哈!”幾個幼兒開心地笑了起來。就這樣,幼兒們的注意力也逐漸從建構游戲轉移到角色游戲中去了,讓原本單一的建構游戲活動形式發生了變化,此時的幼兒不只是“搭建者”,而是情境游戲的創設者。他們“以人代人、以物代物”,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潛能,將牛奶杯和雪花片組合成的建構物變成了角色游戲中的一部分,開始自發地進入角色游戲情境之中。
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幼兒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對材料的探索。筆者通過對幼兒參與游戲的觀察,敏銳地覺察到幼兒的需求,為幼兒進行探索、討論等活動提供多元材料。幼兒在對材料的探索中不斷地發揮想象,讓游戲活動更加有趣。
三、按需優化材料,提升幼兒興趣
幼兒在活動中,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并對活動產生進一步的興趣,不斷地推進游戲活動。隨著幼兒的游戲創設能力逐步提升,他們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豐富的想象力,在建構游戲的過程中創生新的游戲情境,這樣的發展態勢正好順應了幼兒自身的發展需求,也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認知能力、情感能力、社會能力的發展。因此,在現有材料的基礎上,教師還要按需優化材料,滿足幼兒自主建構游戲的意愿,從而提升幼兒興趣。
筆者對幼兒游戲進行了持續觀察,對幼兒的需求進行了思考。當觀察到幼兒對恐龍、城堡、小動物非常感興趣時,筆者想:如果對材料進行優化,是否會激發幼兒對游戲進一步學習的興趣?于是,筆者對活動區的材料又進行了增減,詳見表1:
有了這些低結構材料,幼兒的潛力被充分激發。他們對于這些新增的材料非常感興趣,也激活了創造欲望,表現出旺盛的精力和熱情,有效促進了幼兒的深度學習。靜靜和朵朵商量著給洋娃娃芭比過生日,朵朵說:“我過生日,爸爸媽媽會給我買蛋糕,芭比過生日沒有蛋糕怎么辦呢?”靜靜思考了半天,說道:“我們可以做一個蛋糕。”“哦,對了,一會要是蛋糕吃不完,怎么辦呢?”“天氣太熱,我們可以放在冰箱里。”“對,但好像家里還缺一個冰箱呢!”靜靜和朵朵,利用廢舊的小紙箱制作了一個小冰箱,用蛋糕模具、松果和大小不一的石頭制作了一個“美味”的“生日蛋糕”,再把這些放到“家”里,幼兒們的角色游戲也變得更加生動、更加有趣。
通過優化可加工的低結構材料,幼兒們擺脫了對仿真玩具的簡單操作,他們利用新的材料、新的方法,積極創造自己所需要的物品。這既提高了材料回收和再利用的價值,拓展了幼兒的游戲空間,同時也讓幼兒在與這些被優化的材料的互動過程中獲得最大的心理滿足,角色交往的寬度和深度也都有了變化,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幼兒的興趣,激發他們主動參與游戲的建構。
在游戲過程中,只有教師立足不同的視角,從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等不同方面進行觀察和思考,從幼兒的游戲行為、游戲材料、支持助推等不同維度進行分析和解讀,才能發現幼兒的游戲需求,同時合理、分層地投入游戲材料,運用多元化的策略支持幼兒的游戲,以促進幼兒深度學習,激發幼兒想象,提升幼兒興趣。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自籌課題“基于主題活動的區域游戲動態設計的深化研究”(B-b/2015/02/147)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2-01-25
作者簡介:王志娟,泗陽縣幼兒園園長,高級教師,宿遷市拔尖人才,宿遷市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