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鑄昌
摘要:提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要求教師能把握當前的教學形勢,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如學習態度、積極性、理論與實踐基礎等,制訂相對科學、完整的教學計劃,并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表現與反饋及時調整與優化,以此提升教學適宜性與有效性。并要求教師能正確認知每個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并以這種差異性為基礎進行個性化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實現不同程度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章對影響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水平的問題及對策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水平;問題;對策
引言
新課標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更是一種教與學的策略。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都很重視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活動,獲得發展。實驗作為科學教學的主要手段,不僅能夠為學生創造動手的機會,更能使他們在動手的過程中感受到運用智慧的樂趣,能培養其實際操作水平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影響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水平的主要問題
(一)課堂教學模式單一,不利于調動學生興趣
從教學工作的角度分析,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現階段實驗教學工作開展期間,部分教育工作者所開展的課堂教學模式相對較為單一,從而弱化了教學工作所具有的趣味性,不利于學生群體科學實驗探索興趣的培養與調動。相關研究表明,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將自身作為教學工作的主要實施者,從而導致大量學生實驗實踐機會受到了剝奪,繼而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造成了一定阻礙。
(二)教學評價比較簡單,缺少實質作用
第一,評價內容比較簡單,教師往往根據實驗結果和理論知識實施考核評價,針對學生的實驗結果利用一兩句話評價,試題評價則多為客觀題,主觀題較少,側重考查學生的知識記憶和實驗流程,但對學生知識遷移和思維能力考查不足,導致評價結果存在片面性。第二,教師同時要面對幾十個學生,不能同時了解所有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的真實表現,只能根據學生的調查結果、實驗結論實施定向評價,這種評價方法不利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其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無法實施全局性評價。第三,教師的評價比較籠統,缺少一針見血的點評,導致學生將評價當“耳旁風”,并未對其發揮實質作用。
二、優化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水平的相關對策
(一)聯系學生實際生活,開展實驗教學
根據《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欲,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科學知識。教師需要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的科學學科核心素養。學生在主動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對事物形成的最初概念并非正確,這些認識往往比較幼稚、不完整。基于此,教師需要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讓學生將自己對事物的最初概念的理解展示出來。小學生所展示出來的不屬于科學的部分,便是教師開展實驗教學的契機和切入點。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認知的不足之處,并做出相應的改正。以“橋的結構”為例,在研究拱橋時,筆者帶領學生分別了解了五種典型的橋梁:多拱形、單拱形、拱形在上、拱形在下、多層拱形,并讓學生研究拱橋在增強抗彎曲能力上的有效舉措。在研究鋼索橋時,筆者為學生展示了多種造型美觀的鋼索橋,讓學生在對圖片進行觀察和研究的過程中,了解這些橋梁是如何增強抗彎曲能力的。
(二)規范實驗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中大量的實驗現象需要通過目測觀察,其精彩現象轉瞬即逝,所以在課程設計中要提前明確要點、難點和精彩點,告知學生只有通過細心的觀察才能捕捉到這些精彩的瞬間。例如,在教科版六年級下冊“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中,實驗過程中給學生留下充裕的時間觀察化學反應現象,通過假設、驗證、推論、總結,讓學生初步了解“化學變化”的科學概念。具體操作中學生容易出現以下問題:一是反應劇烈,不容易將觀察到的氣泡與氣體相聯系;二是兩次用手觸摸玻璃杯,不仔細體驗,感受不到溫度的差異;三是由于劇烈反應氣體容易溢出,杯中的氣體不足以讓蠟燭熄滅,學生傾倒氣體時,常會連帶液體倒出。針對這些現象,應重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仔細體會、認真揣摩,充分發揮手、眼、耳、鼻的感知,多角度觀察實驗現象,這樣的觀察才更具體、更深入,印象也更深刻。
(三)完善教學工作反思體系,確保教學方法科學轉變
為了全面促進我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工作水平的合理提升,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應積極做好對相關教學工作的系統反思,以便確保教學方法可以得到科學的調整與變革。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科學》教材中“土壤的成分”實驗時,通過對學生在實驗教學環節中的相關表現進行分析,教育工作者可以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有效調整實驗教學工作側重點,優化教學方法的適用性。與此同時,在學生進行動手實驗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相關做法及時進行點評,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實現對于實驗要點的充分理解和掌握,有助于確保實驗活動的順利開展。
(四)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實驗能力
當今社會是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時代,在小學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的開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以多媒體為載體為學生播放一些趣味實驗的視頻,讓學生明確趣味實驗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通過動靜結合的方式來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這樣學生能夠更為形象直觀地觀察實驗的具體操作方法,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降低教師的教學難度,保證趣味實驗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深入了解不同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為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實際實施的過程中,有關教師應提前進行相關準備工作,引導學生主動參加各種有趣的科學實驗活動,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師生關系的進一步增加,營造更加活躍的學習環境,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以后的深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馮光琴.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J].基礎教育論壇,2020(40).
[2]高志勇.核心素養下小學科學實驗創新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2020(05):269.
[3]盧京忠.聚焦小學核心素養優化小學科學課堂教學[J].天津教育,2020(1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