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詩宇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素養”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高中語文教師不僅需要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更應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使學生在提升閱讀能力的同時提高審美能力,豐富內心世界。但高中階段的學生在閱讀量與閱讀水平上已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性,這無疑對教師教學方式的完善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而比較閱讀法可以讓學生在已有的閱讀經驗上展開新的閱讀活動,有助于學生提高閱讀效率。基于此,本文對當前高中比較式閱讀法展開詳細探討,進而探究竟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比較閱讀;高中語文;教學策略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工作中,比較法已經屬常見的教學方式,通過對課文的比較,學生在更清晰梳理內容的同時,還能探究作者的寫作用意,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培養學生們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在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為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在將比較法應用到課堂教學中的同時,應更多地做課堂的引導者,促使學生自己判斷文章,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此外,比較閱讀還能幫助學生找到更適合自己的閱讀經驗,提升自主閱讀能力。
一、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比較法的意義
高中段的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語文基礎,因此很容易感到相較其他學科,學習語文相對輕松,久而久之,許多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缺乏認識。此外,雖然隨著新課程改革,“語文素養”概念被逐步強化,但高考依然是占據主導地位的考查方式,因此更多教師為了業績,不得不繼續將學生的語文學習指向高考,這勢必導致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科失去興趣,甚至產生抵觸心理,這嚴重影響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也阻礙了真正希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教師的步伐。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相對較高的課程,涉及的閱讀范圍也十分廣泛,教師在不斷增加自身閱讀量的同時,更需要思考如何與時俱進地設置閱讀活動,增強學生閱讀行為的有效性。當前,許多教師比較傾向于比較閱讀教學的模式,因為與其他方法相比,該教學方式更為靈活,且能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專注力,讓學生在主動思考的過程中不斷升華認知,從而提高閱讀效率。此外,在課堂中采用比較式閱讀,在調動學生已有閱讀經驗的同時,更能增加他們的閱讀量,這能有效發散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實現語文素養的提升。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比較式閱讀的主要策略
隨著《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18個學習任務群的提出,對群文閱讀的研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為教師們進行比較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啟發。根據新課標,筆者歸納了以下三方面作為比較式閱讀教學的切入點。
(一)文本與影視作品的比較教學
在信息化的時代,多媒體已被教師們廣泛應用,因此,這為跨媒介閱讀的教學提供了方向。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與文本相關的圖片、視頻或音頻,以幫助閱讀力較弱的學生更直觀地把握文本內容,也讓其他學生獲得感官上的體驗,對閱讀更有興趣,這對教學效果的增強具有直接意義。例如,在《哈姆萊特(節選)》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可播放相應的視頻,尤其突出呈現最經典的哈姆萊特的內心獨白,讓學生們們比較影視作品與文學文本在表達人物性格上的異同點,以及各自的優勢,這個過程不僅能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更使閱讀活動呈現出多樣性。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課堂時間有限,音視頻的播放時間不宜過長,呈現最重要的內容即可,否則不僅有喧賓奪主之嫌,更使比較的重點無法突出。
(二)基于單元任務的比較教學
課本依然是目前閱讀教學的主要素材,因此相較音視頻作品,課本內容的比較更具代表性。在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中,部分單元是基于學習任務設置閱讀素材。例如,教學部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第四單元《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首先呈現的是“認識多媒介”“善用多媒介”“辨識媒介信息”三個學習活動,隨后附上三篇實用類文本作為閱讀素材。在授課時,教師可首先引導學生明確本單元的任務,初步了解信息時代的特點,進而對三篇閱讀素材進行聯讀,并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探究該如何看待信息化的時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僅應根創新單元活動的設置,更要適當地退出課堂,因為學生若無法成為閱讀與探究的主體,閱讀力的提升將會極大地受限。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可更多地更多地設置開放式的問題,并鼓勵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單元學習任務,以提高學生對實用類文本主旨的提煉能力,從而升華課堂。
(三)基于文本情感的比較教學
與實用類文本不同,文學類文本對學生的感性認知有一定的要求。高中段的學生已擁有一定的閱讀經驗,但學習時間的不足容易導致他們在閱讀時浮于表面,缺乏對文學類作品的深入理解,更難以于細微處體察作品表達的情感。在引導學生對這類文本進行比較閱讀時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作者的寫作意圖與表達情感進行比較分析,以此加深學生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時,教師在課堂上可帶領他們回顧初中時所學的《沁園春·雪》,比較二者在情感上的相似之處,并結合寫作背景,探究作者在創作時的心境與胸懷,亦可補充毛澤東的其他作品,以此拓寬學生的閱讀廣度,甚至可引導學生探討古代詩詞中具有類似情感的佳作,以調動學生的思維。
小結:
綜上所述,在高中的閱文閱讀教學中使用比較閱讀的教學方式,有助于閱讀活動的設置,使教師逐漸退出課堂的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如此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建忠.比較閱讀在高中語文閱讀中的應用[J].當代旅游,2019(12):23.
[2]辛星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閱讀方法的應用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19(31):104.
[3]蘇培勛,于曉玲.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閱讀方法的應用初探[J].中華辭賦,2019(01):149-150.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