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前提下,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如何提升學生的社會就業能力和競爭力,是每個高職高專院校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因此,高職高專院校應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加強對學生公共英語能力的培養,切實解決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就業問題。本文針對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創新展開相關的討論。
一直以來,英語在全球的使用率都是最大的,在全球化的時代,英語更是對我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需要加深對公共英語教學的認識,并在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前提下,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以此來促進學生更好成長,并具有比較強的就業能力。
一、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現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和社會不斷提高的對需求人才的標準,對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與變化,改變舊的教學理念,充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就業能力,對教學手法進行改革。但實際上,我國的很多高職院校并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導致學生的就業率低下。除此之外,我國很多高職院校存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不能與時俱進,在枯燥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不能夠有比較強的職業能力,同時也不能夠進行更好就業[1]。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其對學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在與國外的交往越來越密切的背景下,對頂尖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公共英語現狀與學生的發展現狀,不斷吸取現今的教學經驗和更多實用的知識,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具有專業素養的高端人才。
二、職業能力導向下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創新要點
(一)符合學生發展需求
目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公共英語教學時,都沒有針對學生的職業進行教學,這導致了學生沒有比較強的職業能力,而且所擁有的英語知識與社會嚴重脫節,進而造成了“學無所用”的現象。這大大阻礙了學生的就業,也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因此,在對教學手法進行創新時,要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
(二)重視學生的實踐
目前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依舊以詞匯和語法為主,這對于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與此同時,教師在帶領學生翻譯相關的語句時,總是逐詞翻譯,缺乏靈活性,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有阻礙作用。除此之外,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并沒有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所以學生學到的英語知識不能夠有效轉化為職業能力。
(三)使用綜合性的評估方法
學校和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檢測時,不應當只采用紙質考試方法,還應當重視對學生技能的檢測[2]。因為高職院校是以學生的就業為主的,所以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能力,并以綜合性的評估方法,促進學生以職業能力為主要目標,進行主動學習。
三、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創新路徑
(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層教學
學生對英語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會導致有的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好,有些學生則學習比較差,針對這一現狀,教師可以實施分層教學,對學生進行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
如在每一個學期,學校需要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考試,從而充分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之后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進行分班,即英語水平相近的學生在同一班。這種做法方便教師作出更加科學且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對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具有明顯作用[3]。在分班之后,教師需要注意學生的心理狀態,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疏導,不要讓學生因為分班而產生自卑心理。應當鼓勵學生將壓力轉變為動力,要讓學生明確分班的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提升英語成績,有比較強的職業能力,并在畢業之后有一個更好的工作。分層教學的有效實施,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積極性,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動力。
(二)以實用性為基礎,設計模塊課程
1.公共英語的基本內容
一般來說,公共英語分為3部分:基礎英語、專業英語、職業英語。基礎英語的主要內容是聽力、綜合英語和口語,意在全面培養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綜合能力。專業英語的主要內容是就業領域內的英語,即針對學生日后想要從事的職業而專門學習的英語,其所包含的專業名詞比較多。職業英語的主要內容是應聘求職和職場溝通,其意在有效增加學生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2.訂單式課程
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是以就業為主,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時,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如訂單式的課程,其主要指的是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率,與相關的企業進行長期合作,讓學生能夠成長為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目前就我國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來說,其涉及的基礎內容比較多,與職業相關的內容比較少,這不利于學生的就業。而訂單式課程的設置,是直接面向學生的未來就業崗位而進行教學的,所以學生所學習到的英語更加具有職業性,可以有效改善職業性英語較少的現狀。
訂單式課程十分具有針對性。教師可以針對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對學生進行有針對的英語教學,這會促使學生在畢業之后,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走上社會,甚至達到學校和企業的無縫連接。不過需要教師主要的是,在進行訂單式課程時,應當具有一定的計劃性,即對英語課程進行合理安排,不應當“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三)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相比較于理論教育而言,職業教育非常注重學生對技能的掌握,因此,不僅需要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基礎知識,還需要學生進行相關的實踐。
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將高職高專公共英語課程的課時進行劃分,即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有效規劃時間:讓學生拿出一部分課時到企業進行相關的實踐和學習,且實踐的課程應當大于等于總課時的1/3。將理論知識和實踐進行有效結合,既鞏固了學生的基礎知識,還提升了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其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并讓學生有了更多的實踐經驗,這十分有助于學生在日后步入社會尋找工作[4]。
(四)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教學設施
將現代化信息技術有效融合在教學中,是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必然要求。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英語知識的傳授,可以有效地將復雜的知識點變得簡單化,讓學生學起來更加的輕松。與此同時,其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英語課堂的興趣,從而間接提升自身的英語能力。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讓教學資源變得更加豐富起來,如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創造更加真實的教學環境,從而讓學生可以有效吸收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英語知識。
網絡教學平臺具有便捷和操作簡單的特點,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在促進師生感情的同時,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對學生布置作業,并監督學生的完成情況。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如果遇到了令自己困惑的問題,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向教師進行請教。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對學生進行相關的考試,時刻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完成情況。
(五)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在傳統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這不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狀況,作出科學的評價。針對這一現狀,教師應當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評級方式,以此來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和公平性。
1.全面監控學生的學習情況
教師可以將有關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全部都融入到評價體系中,并對每一方面都賦予分值,如學生的課堂表現為1分,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為2分,學生的單元測驗成績為4分等。評價體系應當盡可能多地涵蓋有關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在學生完成對某一個模塊的學習后,對學生進行綜合打分。這樣的評價方式,對學生來說更加的公平,教師也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水平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2.建立評價體系
考取資格證書,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在社會上的競爭力并增加學生的就業幾率,因此,為了能夠督促學生考取相關的資格證書,可以針對資格證書建立相關的評價體系,充分調動學生考取資格證書的動力。
四、總結
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前提下,對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增加學生在就業時的核心競爭力,讓學生能夠選到自己心儀的工作。除此之外,其還能夠讓學生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并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史文杰.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探討[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10):135-136.
[2]黃金子.淺談職業能力需求下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40-42.
[3]毛秋蘊.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初探[J].新一代:理論版,2019(24):26.
[4]陳震宇.以職業素質培養為導向的英語教學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11):146-147.
課題項目:漯河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2020年度調研課題(編號:SKGH-20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