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傳播政治理論和政治價值觀,幫助受教育者建立起相應的政治信仰。當前社會,競爭機制造成人們在利益上和心理上的激烈沖突,西方社會思潮使很多人的思想產生了混亂和彷徨。這些環境變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們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與重點,充分發揮優秀黨員教師、班主任、思政課教師“三方”的職能作用,幫助青年學生進一步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學生的政治“免疫力”。
一、“三方”協同育人的模式的創建的基礎與前提
優秀黨員教師、班主任、思政課教師“三方”的職能作用,幫助青年學生進一步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學生的政治“免疫力”,保證職業院校學生意識形態免受不良因素的干擾,使其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優秀黨員教師、班主任、思政課教師“三方”要做到既分工又合作,“三方”協同育人功效的發揮應建立在一定的前提和基礎之上。
良好的“生態”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加強黨的建設,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在職業院校中,構建“三方”協同育人的模式,同樣也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這就要求學校領導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目前,眾多學校在注重學生就業率的情況下,校領導能把黨建工作的著眼點由教職工逐漸向學生延伸,是站在新時代的歷史高度來審視的,通過教育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促進“政治生態”不斷改善,這為我們加強新時期黨的建設和構建“三方”協同育人的模式奠定了良好的環境基礎[1]。
健全的“組織”保證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系到為誰培養學生、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怎么培養學生的重大問題。因此,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學校黨辦、教務部門和學生管理部門通力合作,相互配合與協調,才能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斷推進基層黨組織工作創新,不斷增強優秀黨員和思政課教師隊伍生機與活力,調動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對構建“三方”協同育人的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育人工作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青年學生,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青年學生成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是構建“三方”協同育人模式的“組織”基礎。
完善的“制度”保障制度育人是育人環節中的重要一環。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并在教育實踐中使這些制度日趨規范化和精細化,以科學完備的制度為“三方”協同育人保駕護航。學校的這些制度涵蓋學生的日常行為、課堂紀律、生活與學校集會、班活動規范等方面,同時還包括了教師的一些行為規范。因此,學生在各種場合下做到有規可循,學會用紀律來約束自己的行動,同時還包括一些獎懲方式等規章制度。這些制度的有序運行,確保了“三方”協同育人的有效實施,并能發揮出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三方”協同育人模式的內容
建立優秀黨員教師、班主任、思政課教師“三方”協同育人機制為切實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推進協同育人工作落地生根,使教育教學更有溫度、思想引領更有力度、立德樹人更有效度,做足育人大文章,唱響育人最強音。“三方”要積極協同起來,發揮各自的職能和優勢,共同承擔起為國育才,為黨育人的歷史使命。首先,作為優秀教師黨員應在四個方面下功夫:①做好思想政治引領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在政治思想方面出現的各種問題,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人才;②講好“四史”是幫助學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和學史力行的有效方法。把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進課堂,進頭腦,增強學生政治認同和家國情懷,使學生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人生觀;③扎實做好國家方針政策宣傳員。幫助學生及時了解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切實把黨的思想精神和最新政策讓學生知曉,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④做學生的貼心人。了解掌握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狀況,加強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解決中職生的一系列心理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心理健康水平,促進中職生的健康快樂成長。其次,班主任的主要職能是做好本班學生的管理工作,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教育學生遵守《中職生行為規范》,落實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注重學生行為規范養成的教育,創建一個學風正,班風良,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班集體。第三,思政課教師根據思政課教學大綱要求,完成政治理論,職業道德,個人品德、文明禮儀,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專題教學任務,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三方”協同育人實施路徑發揮優秀黨員的教育服務職能,把優秀教師黨員結對入班,深入學生,傾聽學生呼聲,了解學生訴求。以優秀的政治素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教育學生。我們將優秀教師黨員、思政課教師、班主任聯合起來,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和職能,強化育人效果,形成“三方”協同育人的良性運行機制,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筑牢中職生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根基,共同完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職學校立德樹人的任務[2]。
實施路徑包括三個方面:①優秀教師黨員與班主任合作,定期召開座談會。班主任召集學生代表,收集中職生在思想上、生活上,學習上、心理上等存在的問題,特別是政治方面的問題,然后和優秀教師黨員一起,對這些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因此,為提高座談會解決問題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需要營造積極和諧的交談氛圍,讓學生在輕松快樂氣氛中,獲得“真知”,及時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和人生啟迪;②優秀教師黨員與思政課教師合作開展專題講座。結合思政課所涉及到的有關內容,基于思政課堂上的有限性,學生不能完全獲知和理解的內容,可以利用周二下午學生不上課的時間,召集學生在學校學術報告廳進行有關國際、國內形勢、社會上的熱門話題、熱點問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重要會議精神等方面的解讀,讓學生及時了解國內外形勢和國家政策。通過講解和引導,做到“正本清源”,從而做好學生政治理論宣講工作;③思政課教師與班主任合作,組織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一些活動。舉行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大國工匠精神、勞模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題材的影片,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有獎競猜”等活動,提高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厚植家國情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好學生思想上的引路人[3]。
三、“三方”育人模式創建要注意的問題
力戒形式性習近平指出,調查研究工作要實事求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報喜又報憂,特別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反對在調查研究中走馬觀花、淺嘗輒止、一得自矜、以偏概全,草率地下結論、做判斷。那么,在育人工作中,我們要腳踏實地,同樣要力戒形式主義,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要務真務實。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暴風驟雨”式的,三方要本著對學生,對學校,本著對國家高度負責的精神,在育人過程中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具有可操作性對于構建的新的育人模式應具有可操作性,切實可行。首先,“三方”應明確各自的職能與相互間的配合,增強彼此責任感,構成一張和諧的育人網絡;其次,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積極地參與到各項教育活動之中,讓每一位學生心靈得到凈化或思想政治覺悟有明顯改進;第三,活動要契合學生的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利用互聯網新媒體,滿足不同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提升中職生政治認同、職業精神、法治意識、健全人格、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四、總結
我們著眼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為國家和社會培養的是又紅又專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使學生在享受成功快樂的同時,更要讓學生沐浴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燦爛陽光下,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得到全面、和諧、可持續地發展。為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基礎。
參考文獻:
[1]胡緒明.高校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的功能定位及實施對策[J].學術論壇,2018(4):180-186.
[2]馮鑫.高校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協同育人體系的構建[J].文教資料,2020(16):132-133.
[3]習近平.在2017年12月15日在中央宣傳部呈報的《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推動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尋鳥扶貧調研報告上的批示[N].吉林日報,2018-03-07.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時代中職學校“三方”協同育人模式研究》(編號:2021YB0797)。
作者簡介:劉培新(1968-),男,漢族,高級講師,畢業于河南師范大學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研究方向:德育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