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廠在2006年由財政負擔的事業單位改為自負盈虧的企業單位后又經歷了新一輪的探索。面對全球化發展趨勢愈演愈烈,廣西電影走向合拍之路?!兑国L》作為一部受到國內外一致認可的合拍電影,文化融合為其成功的重要因素。電影通過多元文化融合、以奇觀化的方式展現中國民族文化、構建普世價值觀等方式來達到文化融合的目的。《夜鶯》的成功為合拍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成為廣西電影產業自救與探索路上的一盞明燈。
一、廣西開啟國際合拍電影的背景
廣西電影產業主要經歷了積淀期、鼎盛期、蕭條期、探索期四個大的分期,從2006年至今,廣西電影產業進入了探索時期,在這一時期,面對已然蕭索的廣西電影產業,無論是廣西電影制片廠還是民營電影公司都進行了積極地探索,以求廣西電影產業能夠再度回春。這期間,拍攝了一批如《壯鄉紅木棉》《清水的故事》的主旋律電影,和《又是一年三月三》《天琴》等為代表的少數民族題材電影。而真正讓廣西電影再次進入大眾視野,引起行業關注的是廣西電影產業同國際化的交流與合作,而這得益于廣西優越的地理位置[1]。為此,廣西舉辦了中越電影文化周、中國(廣西)—新加坡電影周、中國—東盟電影文化周等活動,同時與法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合作拍攝了《夜鶯》《面紗》《再見,再也不見》等合拍電影。“合拍片”這一概念可追溯到2004年,此概念來源于考林·霍斯金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電視和電影:產業經濟學導論》中提出的“聯合制片”。其定義為:“我們將以‘國際合制片’或‘聯合制片’這個稱謂涵蓋任何一種建立在不同國家組織間的合作的基礎上的制作組合或商業組合,范圍從聯合融資(即一方合伙人主要是提供資金支持)到整體聯合制作(即合作方在藝術創作、資金等方面的投入基本相當)?!焙吓碾娪暗某霈F,是廣西電影產業在困頓中求生的有效成果,如《夜鶯》不僅在國外市場獲得了可觀的票房,同時獲得的獎項與提名亦證實了其專業水平[2]。
二、文化融合的表現
于2014年上映的《夜鶯》,是法國費利普·彌勒執導并編劇的電影作品。該電影是中法兩國聯合攝制的第一部電影作品,是一部采用西方的敘事方式講述的具有世界視野、廣西元素的中國故事。電影在法國上映后,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同時在國際電影節中斬獲最佳影片的獎項。在這些合拍片中,極為顯著的特點就是不同國家的文化在電影中得到有機融合。而文化的融合主要通過文化的雜糅、傳播、認同三個方面來實現的。
正如導演費利普·彌勒所言:“我想用西方的敘述方式,講述一個純中國的故事,表現中國的現代感和人們的努力,告訴國外觀眾,中國是一個非常美麗壯觀的國度”所以在《夜鶯》中,導演有機的將東西文化進行拼貼、雜糅,以求講述的中國故事能夠符合不同國家觀眾的審美要求[3]。影片講述的是祖孫三代人重返故鄉,游歷山水后三個人打開心結,一家人重回和睦的家庭的故事。不像大多數影視作品中表現得家長里短,紛爭無休的場景。盡管是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作品,但《夜鶯》的鏡頭語言和整體風格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浪漫主義作為法國大革命催生的產物,浪漫主義精神也一度是法國人的代名詞?!兑国L》之所以能成為法國第一部最賣座的中小成本、非商業性質的國產電影,是因為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視聽語言是法國觀眾喜聞樂見的。電影在展現廣西山水時,鏡頭語言展現了茂盛蒼翠的植物,靜謐的山林和婉轉的鳥鳴。電影中有這樣一組鏡頭,祖孫二人在山中迷路后,來到一片水域旁,水邊是一片繁密的叢林,澄凈的水面倒映著四周的樹木。當他們找到幫忙的人后,兩人上到一艘小船上,船槳在水里劃過,留下一圈圈蕩漾開來的漣漪。這樣的畫面,仿佛是在展現一首浪漫的散文詩。除了鏡頭語言的浪漫,故事的情節設定也是浪漫的。爺爺奶奶的愛情故事,是通過爺爺給任幸講述奶奶的故事時說出來的。一只夜鶯是他們愛情的信物,盡管奶奶早已去世,但爺爺為了十幾年前的約定,不遠千里從北京回到了廣西。為了縫合父母的關系,任幸買了一只不會叫的畫眉鳥。普通的小鳥成了愛情的寄托和愛情的粘合劑,這樣的設定既充滿新意又營造出一種浪漫氛圍。無論是《情人》《天使愛美麗》還是《漫長的婚約》,法國人在電影中對于浪漫愛情的追求是執著的,所以盡管《夜鶯》中表現的是中國含蓄式的愛情,但其中的浪漫是不分國度都能感知并為之觸動的。
當視覺文化在時代的發展過程中愈發深得人心,成為大眾追捧的生活方式時,電影中的奇觀化呈現無疑是提升電影的吸引力的重要舉措。在電影《夜鶯》中,導演巧妙的用鏡頭語言將中國民族文化以奇觀化的方式進行了展示,出現在熒幕中的中國民族文化對于其他國家的觀眾而言無疑是神秘而向往的。這樣的處理方式,在塑造國家形象的同時提升了電影的可觀賞性?!兑国L》中對少數民族的文化與風情的展現是能夠吸引觀眾眼球的。在電影中,大量展現了廣西壯族和侗族的民族服飾、音樂、語言和風格等極具少數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利用視聽語言繪制了一幅廣西的文化圖景。利用他者的視角來審視中國民族文化,從而激發他者的想象,這對于電影的傳播和地方的宣傳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三江作為故事發生的地點之一,任幸和爺爺因為上錯車,陰差陽錯到了柳州三江,在山中迷路,被好心人收留后,被帶到了侗族程陽八寨。電影向觀眾展示了侗族具有代表性的且充滿歷史的風雨橋,身著民族服飾的侗族人,說著聽不懂的侗語。通過這樣的方式展示侗族這一少數民族的特色,打造異域空間,從而引發觀眾的興趣。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陽朔作為故事設定中的家鄉的所在地,導演用大量的鏡頭展示了陽朔的山水文化,給觀眾帶來美的視覺體驗,同時彰顯了民族文化。
文化融合促進了電影的傳播,打開了電影的市場,同時也達到了讓其他國家觀眾接受的目的?!兑国L》之所以能夠被國外觀眾接納并喜愛有一個重要原因,即為文化認同。此處的文化認同并不等同于國家認同,而是強調價值觀的契合。普世價值觀本身就是超越民族、國界、信仰等而存在的?!兑国L》之所以能夠走出去,是因為該影片不再停留本民族的審美趣味和價值觀念,而是提煉和深化故事的主題及思想,將世界與民族結合,展現人類共識的價值觀[4]?!兑国L》作為一部講述中國故事的電影,它沒有過多的將具有民族特色且中國獨有的文化展現在電影中,而是選擇普世的價值觀念,以求更好的跨文化傳播。愛是跨越一切的全人類共同情感,電影也著重表現了愛這一母題。家人之間的愛、夫妻之間的愛,用簡單的故事情節串聯,一個老父親對于兒子和孫女不計回報的愛,和對于亡妻緬懷的;崇義和倩影夫妻之間有了隔閡卻無法割舍的愛;離鄉多年對于故土的愛都是電影能夠打動人心之處。任幸和爺爺在返鄉之路屢遭波折,動物不能帶上車,爺爺的多年好友深知夜鶯對于爺爺的重要,冒著違規的風險悄悄把夜鶯帶上了火車;第一次坐錯車,路人也好心收留他們,第二天還將他們帶往陽朔;迷路后也被人搭救,二人再次被收留,爺爺受了傷,村里人忙著為他找醫生。電影中自始至終沒有出現反面人物,而是著重展現小人物的真善美。盡管爺爺和任幸在山林中迷路,但兩人并沒有被消極和恐懼打敗,相反,兩人在篝火旁,爺爺講著故事,享受著山林的夜晚。電影中表達的對于真善美的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等都是普世價值觀的體現,這樣的設計讓國外的觀眾更能夠感受電影的溫情和動人之處,讓大家能夠更好的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和情感。
三、總結
《夜鶯》上映后在國外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時也獲得了角逐第87屆最佳外語片的機會,對于廣西電影而言,這樣一部合拍電影無疑是成功的。選擇合拍電影,是廣西電影的一條自救的道路,通過合拍電影能夠帶領廣西電影更好的走出去,帶領民族文化走進世界視野。同時,在合拍的過程中,學習國外先進的電影技術和敘事模式,促使廣西電影在借鑒中實現自我水平的提升。合拍電影的確有諸多好處,但是其存在的問題也不可忽視。盡管《夜鶯》在國外取得不錯的成績和口碑,但其國內票房依舊不盡人意。雖不能以票房論英雄,但對于廣西電影產業而言,能夠再在中國電影市場擁有一席之地是較為迫切的需求。除《夜鶯》外,《再見,再也不見》等合拍電影也沒能激起太大的水花。廣西電影不斷探索尋求出路的精神是可貴的,《夜鶯》中對于文化融合處理的經驗也是值得借鑒的,但在未來的合拍電影道路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期待廣西電影再一次走向鼎盛!
參考文獻:
[1]馬克斯·霍克海默,西奧多·阿道爾諾,阿道爾諾,等.啟蒙辨證法:哲學斷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考林·霍斯金斯.全球電視和電影:產業經濟學導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3]周筱真.出走·尋找·回歸:電影《夜鶯》的人文關懷探析[J].電影評介,2016(17):40-42.
[4]齊菁菁.中外合拍動畫的文化融合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20.
基金項目:廣西藝術學院2021年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項目批準文號:廣藝政發〔2020〕441號(編號:2021XJ114),項目組負責人:廣西藝術學院華興悅。
作者簡介:華興悅,女,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2019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影視文化傳播與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