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厚斌
在扶貧幫困實際工作落實過程中,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不僅包括經濟扶貧、產業扶貧,還包括思想扶貧、文化扶貧、教育扶貧等。但是,在實際的精準扶貧工作中,卻仍舊存在較多的問題,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問題較多,并且,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比較特殊,其對于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會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本文就結合精準扶貧工作,來具體談談扶貧幫困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具體路徑和策略。
在扶貧幫困工作推進過程中,要想讓扶貧幫困工作走進農戶、走進民心,就必須要獲得農民的支持和理解,如果農民的思想政治素質達不到,那么其工作開展必然會受到一些阻撓。在扶貧幫困工作的實施中,必須要明確誰才是工作主體,在明確主體的基礎上再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對于扶貧幫困工作來說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準扶貧工作內涵
精準扶貧工作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扶貧工作要針對不同貧困地區的區域環境、農戶狀況等客觀條件,科學的、針對性的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通俗點來講,精準扶貧就是誰貧困就扶持誰。當前,我國針對貧困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產業建設等發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指示,對于精準扶貧,明確界定了其就是結合貧困的農村地區的實際狀況,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措施,對口扶持與幫助,一對一或者一對多,明確誰幫扶、誰負責[1]。
2013年11月,習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我國扶貧開發很早,大概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已經開始了,通過近30年的不懈努力,也取得了比較了得的成就。但是,由于一些長期存在的問題,導致精準扶貧工作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如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情況不明、扶貧資金和項目指向不準、扶貧工作無法得到底層理解……在具體工作中,存在著“誰是貧困居民”“怎么界定貧困戶”“為什么貧困”“如何針對性幫扶”“幫扶效果如何判定”等問題,扶貧幫困工作存在許多盲點,導致一些真正的貧困農戶或者貧困居民得不到有效的幫扶,或者幫扶工作效果不明顯,返貧較多。
二、精準扶貧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價值
提高思想政治素養,為提高扶貧工作效率、推動精準扶貧工作落實來說意義重大,同時,也有著非常積極地促進作用。首先,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必須要充分發揮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貫徹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責。在教育過程中,要以身作則,發揮引導作用,成為當地的模范和標桿,激勵農民,成為榜樣。同時,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必須要加強引領,黨員干部必須要確保個人素養的優質。思想政治教育職責和價值主要體現在農民的思想認識是否提高、農民的思想政治素質是否具備等方面。因此,必須要加強思想政治宣傳與建設,引領農民學習認知思想政治內容,促進農民深化思想政治格局,自我成長,思想進步。對于農民來說,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不僅需要上級引導,還需要農民自身的能力、素養,農民要學會自我管理,要努力實現自我成長。扶貧不僅要“輸血”,更要確保能夠“造血”,農民的自我成長就是“造血”的重要動力[2]。
思想政治工作還能夠促進農民深刻意識到精準扶貧戰略的重要性,認識其真正的目的,并加強農民與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溝通了解,為順利開展扶貧工作奠定基礎。當前,目前農村地區由于城鎮化建設迅速,年輕人等進入城市,接受教育之后,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觀念等逐漸強了起來,但是仍舊存在不少阻礙。并且,精準扶貧也需要農民擁有信任,只有農民信任黨,信任政府,信任扶貧工作者,農民才會配合扶貧工作的開展。來自國家和政府的扶貧畢竟只是暫時的,后續的發展,乃至具體的工作落實,都是需要農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只有農民真正的配合政府,配合扶貧政策指導,配合落實具體工作,扶貧工作才能順利開展,才能實現真正的脫貧。
三、做好精準扶貧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明確精準扶貧干部的相關職能
扶貧干部作為扶貧工作隊帶頭人,必須要提高思想政治素養,結合當地經濟、教育、思想等發展實際狀況,明確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方式方法,制定出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方案。同時,對于扶貧干部的職能范圍、責任等,也需要進行明確定位,在明確、細致的定位劃分中,確保思想政治活動的有序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要推進精準扶貧戰略的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體現在政策實施過程中的推進層面上。對此,必須要全面落實“兩個責任”,政府部門必須要做好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的準備,組建優秀的領導班子,夯實基層工作人員隊伍,加強和改進基層服務和工作作風,落實工作監督管理,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務,促進精準扶貧的貫徹落實[3]。同時,各相關部門在監管過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堅持公平性原則,針對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紕漏、不良現象等嚴肅整改,嚴格控制扶貧工作中的違規行為,對于違法違規現象依法處理,絕不容情,嚴整鄉村扶貧工作的作風,還扶貧工作一片清朗之風,為扶貧工作的穩健發展保駕護航。
(二)強化自我意識與自我管理
為了保證思想政治工作能夠高效、有序的落實開展,必須要加強自我意識與自我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水平,使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的思想引導下,結合黨和國家的奮斗史,學習反思自身的行為,再結合實際的工作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斷反思自身的行為,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處理,以科學的態度、端正的心態、為社會主義奉獻的情懷積極解決問題,確保精準扶貧工作的高效落實。
同時,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需要加強黨員組織建設。黨的領導作為基層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向,是重要的指標。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黨員建設工作十分重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建的價值,構建基層黨建體系,以黨員為模范帶頭,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分析,強化黨組織作用,確保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價值,以及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領導帶頭,黨員帶頭,不怕困難,不怕艱辛,堅決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保障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推進,將精準扶貧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到農村、農民、農業中去,積極組件幫扶隊伍,努力改善貧困農村地區的現狀,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高當地農民的生活條件。讓精準扶貧真正發揮作用,成為帶領農品脫貧致富的重要路子,為農民服務,推動貧困地區的經濟在上一個新的臺階[4]。
(三)文化建設要求精準扶貧工作人員有較高的文化素質
對于黨員干部建設來說,文化建設十分必要。從黨的領導看,黨員干部就必須要具備優秀的文化素質,也只有具備優秀文化素質,黨員干部才能在具體的工作中發揮文化優勢,利用自身的文化素養,保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不跑偏,不扭曲,保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穩健推進。黨員干部人員不僅僅要求學歷層面上的文化素質,還要求要具備一定的文化自覺意識,要擁有正確的文化觀念,尊重文化差異,自覺傳承傳統文化,擁有分辨文化質量的睿智的目光,這是保證黨員干部能夠真正履職、高效發揮職能作用的前提條件,也是精準扶貧工作高質量開展的基礎要求。對于精準扶貧工作來說,要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構建溫馨、和諧的文化氛圍,保證為農民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務。
四、總結
中央提出:堅決落實“兩不愁、三保障”。通過精準扶貧工作,要確保能夠合理分配農村地區的人口、土地、資金、產業等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進步。為了加快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擺脫貧困,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精準扶貧工作必須要結合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關注與重視,積極發揮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和作用,從根本上提高貧困地區農民的意識和素質,使其真正走出貧困,獲得經濟進步,生活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1]范黎娜.淺析新形勢下國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J].新商務周刊,2019(15):187.
[2]崔運強.“精準扶貧”背景下家庭貧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討[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26):25-26.
[3]李姍.新時代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路徑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15):151-152.
[4]周桂敏.試論扶貧幫困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7(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