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 李曉寧 霍艷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重要的應用型人才和技術型人才培養教育基地,在我國現代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現代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軍民融合”是一項重要的發展路徑,能夠協調以及平衡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實現高職院?!皟群健比瞬虐l展目標,但是因為缺乏實踐經驗,部分高職院校在“軍民融合”建設路徑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采用科學的優化策略進行調整,從而能夠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本文將對軍民融合路徑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面進行深入地研究與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見和措施。
一、軍民融合“內涵式”人才培養發展模式內涵分析
軍民融合并不是簡單地在技術層面將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相融合,而是將國家安全納入經濟建設發展規劃中,從而制度、技術、市場、人才以及資源等方面實現軍用與民用的高度融合,按照“應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基本原則,建設軍民產業協同發展的新局面,打破軍民二元分離的基本模式,從而將國家利益平臺中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提高整體資源利用效率,為人才培養以及軍事和民事領域發展提供助力。我們黨在發展過程中,始終高度關注軍民融合模式建設,在世界各國相繼削減軍費投入的背景下,我國已經全面進入軍民融合從初步階段向深入融合模式發展,當前我國軍民通用技術占比已經超過80%。
在我國教育部門制定的高職院校服務國防建設以及國家安全的制度中,確定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等領域的突出作用,同時為高職院校的軍民融合人才培養路徑發展指明方向,全力推動高職院校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建設,以期能夠通過高職院校充足的教育教學資源,培養更多能夠在國防領域建設中的應用的技術型人才[1]。
二、當前高職院校軍民融合“內涵式”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主要問題分析
軍民融合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是一項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我國軍民融合模式應用在高等教育領域的起步實踐較晚,所以實踐經驗較為缺乏,導致許多高職院校當前在軍民融合模式落實中還存在著顯著的問題。
(一)服務國家產業轉型經驗缺乏
軍民融合的發展戰略實施,需要高職院校主動積極融入國家的創新體系中,在履行高職院?;A職能的基礎上,加快服務國家產業的轉型。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正在面臨著提升內涵發展的問題,但是大部分高職院校在服務國家產業方面的建設經驗較為缺乏,想要實現“中國創新”的占星,推動軍民融合模式建設與發展,必須利用高職院校的內涵發展,將軍民融合融入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將高職院校學生技術較大的“人口紅利”轉變為“人力資本紅利”。軍工業作為制造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技術先進、投資規模較大等多項特點,許多技術都涉及多個學科和產業的融合,但是當前高職院校在學科融合教學方面建設存在很大不足,從而無法為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有效支持,是限制高職院校軍民融合模式建設的主要因素,需要加快服務國家產業轉型速度,才能夠將軍民融合模式全面落實[2]。
(二)軍民融合教育資源薄弱
雖然我國許多地區都具有較為雄厚的軍工產業資源,在國家軍工企業轉型建設過程中,許多國防軍工企業都得到快速發展,以石家莊地區為例,石家莊地區在20世紀具有多家國家重點國防企業,使得石家莊地區的軍工產業基礎資源得到充分積累。但是在現代高職院校教育過程中,明顯缺乏軍民融合教育資源,高職院校可利用的軍民融合教育資源較少,同時缺乏重視程度,導致高職院校整體軍民融合模式建設速度較慢,且因為缺乏教育資源嚴重影響教育教學質量。在高職院校建設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必須具有豐富的可利用教學資源,因為大部分高職院校自身缺乏軍工業資源,從而導致其實際人才培養工作質量受到很大影響,為此需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軍工業資源,但是顯然當前部分高職院??梢岳玫能姽I教育資源無法滿足其人才培養工作,所利用的軍工業資源技術水平較低、嚴重缺乏創新性,無法發揮出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際作用。
(三)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建設不夠科學
除少部分具有軍工業相關專業的高職院校,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科設置以現代學科為主,導致其在建設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難以形成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軍民融合是一項多領域、多學科的深度融合,需要高職院校做好統籌管理工作,將軍工業與其基礎專業進行全面融合,才能夠建設良好的發展模式,但是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缺乏科學體系,沒有準確掌握軍民融合的“內涵”,嚴重限制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建設發展。
三、高職院校軍民融合發展問題產生的主要成因分析
在2015年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體會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將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指示,并設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使得軍民融合成為未來我國社會建設的重點工作,推動軍民融合戰略從構想轉化為實踐。為了響應國家軍民融合戰略發展號召,許多高職院校相繼開展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將國防軍工業人才作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之一,但是通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當前高職院校在軍民融合模式建設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主要成因包括:①所采用國防軍工業技術較為落后。我國當前國防軍工業發展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在武器制造、軍用設備生產等方面,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高職院校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利用的國防軍工業技術較為落后,一方面是因為高職院校學生技術基礎較為薄弱,先進的國防軍工業技術學習難度較大,所以需要采用基礎型的國防軍工業技術進行教育,另一方面是許多地區的軍工業技術較為薄弱,能夠選擇的國防軍工業技術種類較少,而落后的國防軍工業技術對于人才培養質量會造成很大負面影響,無法充分發揮出軍民融合教育模式的作用[3]。②缺乏法律法規以及行政保障。軍民融合需要以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作為保障,規范參與軍民融合主體的行為,但是當前關于高職院校參與軍民融合模式建設的相關事務在法律法規建設方面缺乏保障機制,從而導致軍民融合建設受到很大制約;政府在行政管理方面,也無法為高職院校落實與推進軍民融合人才模式提供有力支持,政府在軍民融合中主要是參與軍工企業的并購、管理等活動,對于高職院校的軍民融合模式能夠給予的管理不夠充分,在缺乏有效管理的情況下就會導致軍民融合建設出現問題。③高職院校體系建設不夠完善。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具有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工作運行體系以及制度體系,才能夠確保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模式落地,但是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在體系建設方面不夠完善,難以打破軍民之間的學科壁壘、信息壁壘以及準入壁壘,從而導致軍民融合模式建設缺乏活力,在推動人才模式培養轉型發面無法起到良好的效果,影響國防軍工業技術型人才培養質量。
四、高職院校軍民融合“內涵式”人才培養發展問題的有效應對措施
針對上述當前高職院校在建設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多項普遍性問題,在準確把握其關鍵成因后,本文提出如下幾項有效的優化措施:首先,高職院校需要積極參與軍民融合,拓展國防軍工業與教育的融合空間。高職院校在建設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中,必須始終保持積極態度,解決可利用國防軍工業教育資源較少的問題,通過與國防軍工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以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模式促進發展,充分發揮出軍工企業與高職院校不同主體在推動軍民融合中的優勢,吸收先進的軍工技術資源,補足自身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以軍工企業的實際業務模式作為人才培養目標,建設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從而能夠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其次,高職院校所建設的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需要與當地產業模式進行對接,緊緊圍繞地方產業特征,從而建設具有特色的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以高職院校所在地區的軍工企業優勢作為出發點,通過合作模式構建全新的人才培養機制,以地區經濟需求、產業需求以及技術需求作為導向,準確把握當地軍工與民用產業融合的缺口,從而加大相關人才培養投入,能夠有效推動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中全面落地。
五、總結
本文全面闡述了軍民融合在高職院校中應用的基本內涵,并提出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在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成因,最后提出一些有效的優化措施和建議,希望能夠對我國高職院校軍民融合模式創新與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冉爽,蔣水全.高校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對接問題及對策探討:基于重慶市市屬高校的調研分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5):75-83.
[2]夏桂華.積極構建人才培養軍民融合體系:普通高校在人才領域的軍民融合經驗[J].人民論壇,2019(18):35.
[3]高磊,范國輝.軍民融合國家戰略下產教一體化協同創新模式研究[J].區域治理,2021(20):294-295.
課題項目:新時代軍民深度融合“內涵式”人才培養發展路徑研究——以人才終身成長為核心(編號:HB21JMRH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