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朝菊
摘要:焦慮是大學生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之一。本文分析了學生焦慮心理問題的成因和表現,針對不同類型和程度的焦慮心理開展全面、客觀地剖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改善學生焦慮心理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字:焦慮心理;大學生;對策
焦慮是一種恐懼、不安的不愉快的情緒狀態,常常伴隨軀體激活,并包含著為避免威脅而做出的努力以及對這種威脅的無力感。主要有精神焦慮和身體焦慮兩種表現形式。在人類的心理活動中,焦慮心理是一種普遍存在于現實生活的心理狀態,每個人都有過不同程度的體驗。大學生群體普遍有著較高的文化素質和適應能力,但也因為就業壓力、感情生活不順、學習壓力等造成許多大學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焦慮心理已經成為大學生群體中主要的心理問題之一。正視焦慮心理問題,深入了解焦慮心理的成因和表現形式,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大學生焦慮心理的成因
(一)個人因素對大學生焦慮心理的影響
1.性別因素
從生理的角度來看,男女學生有著較大的不同,一般情況下男人性格較為豁達,不計較小事,而女生就相對心思細膩,容易在細枝末節上計較。在處理同一事件時,男生和女生會因為生理差異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女孩通常比男孩更焦慮,男孩和女孩在焦慮情緒方面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
2.年級因素
在四年的學生生活中,每一年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對于新生來說,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很容易導致強烈的焦慮。到大學四年級,面臨畢業的壓力,有的因為學習成績差,大學期間獲得的榮譽少,能力沒有提高,會因為難以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而焦慮。相比之下,二、三年級學生的焦慮心理產生程度較低,因為他們都對新環境已經適應,暫時也沒有考慮畢業后走向社會的壓力。
3.愛情因素
大學生年齡都在20歲左右。他們雖然身體成熟,但心理上仍處于成長階段。她們喜歡與異性交流,但由于自身的諸多不安全因素,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卷入愛情,一旦失戀,就會感到孤獨、無望,最終會焦慮。此外,學生婚前性行為的現象也比較普遍。因分手或墜入愛河等原因而產生焦慮心理問題在大學生中占有較高的比例。
4.人際關系因素
學生的集體生活為同學之間的友好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在某些情況下,它也是沖突和糾紛的根源。有的學生缺乏人際交往能力,缺乏溝通經驗,比如過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覺得自己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別人的關注和觀察之下,另外,由于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每個人的性格、習慣、性情都不一樣,發生沖突的機會更大,合作卻又缺乏包容,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造成溝通上的障礙,進而造成焦慮心理問題的產生。
(二)家庭因素對大學生焦慮心理的影響
1.父母的職業
不同父母的職業對學生焦慮的影響不同。通常父母的職業決定了家庭經濟狀況的好壞。父母是農民的學生往往在家庭經濟條件方面存在問題。這樣的學生往往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困境,更要默默承受生活的壓力,因自卑而不愿意與同學和老師溝通,往往更容易出現焦慮等心理問題。
2.父母的文化程度
家庭教育在人類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人們接受教育的最重要形式。父母的文化程度將直接決定他們能否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教育和引導,會由于無法與父母正常溝通而產生焦慮心理。
3.家庭經濟情況
家庭經濟困難會使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缺乏必要的保障。會擔心自己的花費給家庭帶來的負擔,進而讓他們更加焦慮。在臨近畢業時,家庭背景而導致的眼界和社會資源的欠缺使得這樣的學生在就業時面臨著更多的困難,這些壓力往往更容易導致學生產生焦慮等心理問題。
(三)社會因素對大學生焦慮心理的影響
1.教育體制問題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在提升國民素質和向社會輸送人才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同時,教育產業化和應試教育等問題也日益凸顯。學生在大學學到的知識與社會需要的脫節,進而導致一些學生出現焦慮心理問題。
2.是社會不正風氣的侵蝕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經濟文化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大學生中較為普遍的存在過分強調物質生活的樂趣,期望不費吹灰之力地取得成功等等不健康或不現實的心理,許多學生因為不能滿足自己的欲望、對物質的過分追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等問題出現焦慮心理問題。
二、大學生焦慮心理的幾種表現
(一)考試焦慮
大學生圍繞著考試所產生的焦慮就是考試焦慮,包括考試準備過程中的焦慮和考試過程中的恐懼。適度的焦慮有助于促進學生積極備考和刻苦學生,但焦慮程度過高往往就使得學生出現不良的表現,進而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二)社交焦慮
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非常渴望的,但大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卻往往存在如過高的要求別人,認識不到自身的缺點等問題,往往出現人際關系問題,急于融入群體又缺乏技巧使得學生產生焦慮心理。
(三)情感焦慮
學生們的身心越來越成熟,與異性交流的渴望也越來越迫切,對美好愛情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在處理感情問題時一旦遇到較大的困難和挫折往往情緒波動強烈,甚至出現焦慮心理問題。
(四)就業焦慮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內卷已經成為了流行詞匯,在這種狀況下,大學生普遍都存在就業焦慮,這種普遍存在的焦慮情緒使得許多一些學生出現較為嚴重的焦慮心理問題。
三、大學生焦慮心理的解決對策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工作相結合
1.培養自信心,激發自強不息的精神
對于那些有著焦慮心理問題的學生來說,解決其問題的關鍵是幫助他們建立信心。教育工作者要引導他們從自己的長處出發,認清和挖掘自己的潛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自強不息的精神。
2.積極開展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導活動
心理教育和引導是溝通心靈的橋梁。心理講座和心理健康輔導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和應對焦慮,引導學生建立積極的焦慮防御機制,積極的心理疏導對緩解和消除焦慮心理問題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二)自我調適與教育關懷相結合
雖然學生的焦慮主要取決于自我調整,但它也與教育工作者對其的關心密不可分。總體而言,國家應采取有效措施,通過完善助學金制度,幫助學生克服經濟焦慮。通過打通就業渠道,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緩解他們的就業焦慮。
(三)面向全體與對特殊群體關照相結合
由于焦慮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因此為所有學生提供心理保健就十分必要。學生入學時,學校要發放心理健康資料,清查摸底并建檔管理,通過開設心理課程和系列講座,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四、結語
總之,緩解學生的心理焦慮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全社會和高校教師的共同努力,關鍵是要加強自身的心理訓練,提高心理自我調節能力。社會改革的深入全面推進,大學生心理教育的任務變得更加艱巨,要求我們在減輕學生心理焦慮方面不斷轉變觀念,創新工作方式,特別是要注意使用微信、抖音、小紅書等新的網絡工具,我們要探求適合時代特點和當今學生心理特點的新工作方式,力求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避免和控制過度焦慮,有著良好和健康的心理狀態。
參考文獻:
[1]孫平.大學生焦慮心理的對策性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08,1(32):71-73.
[2]章小梅.大學生焦慮心理探究與對策[J].黑河學刊,2004,9(5):89-90.
[3]謝紅梅,王晶晶,徐學.師范類大學生主動拖延在完美主義與焦慮間的中介作用[J].中國學校衛生,2018.
[4]單泓博,張璐瑤,衛敏等.大學生自我控制在拖延與焦慮關系間的中介效應[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6,30(8):62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