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江海
核心素養通??梢员豢醋鲗W生處理問題的方式以及他們對待世界的看法和態度,總的來說,核心素養就是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養成適應社會需要的、符合個人發展需求的品格和能力。而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集中在以學科主體學習內容為中心的知識體系中,幫助學生培養適應社會和適應個人發展需要的情感態度。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一)唯物主義歷史觀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首先需要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歷史觀的解釋,讓學生在理論上充分認識和了解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內容。在歷史課程教授時,如講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內容,教師可以運用新的觀念進行教學,通過唯物主義歷史觀重新構建講課思路,將春秋戰國時期因為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經濟進一步發展而導致的分封制與井田制的瓦解,以及全國為了發展生產在每個國家的內部進行了改革,在思想狀態上也呈現百家爭鳴的局面,運用這種思路分析國家相關的經濟政策和農業政策,更好地認識當下發展的情況。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養成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念,可以幫助學生從新的角度認識和了解世界,并且用新的方式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1]。
(二)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通過歷史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精神層面形成對國家歷史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并且增強對國家發展、國家歷史的認識,了解世界歷史、國家歷史的發展趨勢。如歷史課程中有關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內容,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學習,教師應該將家國情懷培養充分融入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結合對歷史事件的看法及發言,對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念進行積極的引導,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國家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的人。
(三)時空觀念
在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導學生通過時空的觀念了解歷史是十分重要的過程。如在學習列強侵華戰爭時,對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內容,一些歷史基礎比較差的同學可能對整個歷史事件的具體過程以及發生原因不是很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很容易出現一些疑惑。因此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這些歷史事件前后的事件,從學生熟悉的角度入手,讓學生在空間與時間觀念上形成一種熟悉的感覺,便于學生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了解事件發生的背景,更好地熟悉歷史事件具體過程。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和方法
(一)扎實學生基礎知識,奠定核心素養培養基礎
因為歷史基礎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基礎。歷史老師將歷史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時,要扎實學生的基礎知識的學習,為之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教材的知識,是學生接觸歷史、認識歷史、了解歷史的第一手資料,也是歷史知識的最直接的來源。為此教師要深入詳細地閱讀教材,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設置,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通過合理有效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體會歷史學習的樂趣,更真實可觀地掌握歷史知識[2]。
(二)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在進行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單純依靠知識的教授是不夠的,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討論、分析,探究其最根本的、最深層次的原因。為了達到這一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積極活躍。在課堂內容的基礎上,研究其他與課堂內容相關的主題,讓小組成員通過自主搜集資料以及研究主題,拓展歷史知識學習,不斷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樹立學生多元化的學科觀念。這對高中歷史學科的教育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有助于多樣化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總結
高中教師在進行高中歷史教學程中,一方面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幫助學生扎實基礎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科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在傳授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提升核心素養培養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趙巍巍.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20(18):51-52.
[2]陳偉民.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1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