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專業人才的培養一直是近些年中國各院校探討的內容之一,作為西方的“舶來品”專業,我們該如何培養正宗且符合中國社會需求的音樂劇人才,作為高職院校的一名老師,我會從高職學院音樂劇學科的視角,談一談我院音樂劇專業的發展情況、人才培養輸出的現狀和一點思考。針對存在的問題,探索音樂劇表演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既要吸收國外經典音樂劇的精髓,又要發展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音樂劇。雖然高職院校和職教本科的發展有些許差異,但著力打造“尖子生”,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帶動音樂劇師生“教學相長”,助推中國音樂劇不同層次表演人才的全面綜合發展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首先我先介紹一下我所就職的學院音樂劇專業歷史沿革,再從中展開談一些現狀思考,我院音樂劇專業現已成立23年,旨在培養音樂劇表演復合型人才。在2018年被立項為全國音樂劇表演專業“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曾在2017年承接行職委制定了高等職業學院音樂劇專業教學標準?,F有在讀學生人數240人,本專業教師團隊由20名來自于各大高等院校的中青年教師構成。本專業雖然已經在我院成立了23年之久,但是對比國內的其他藝術專業,音樂劇還是一門年輕的學科。
在人才培養理念上,我院的生源情況需要學生先從掌握基礎知識開始,并且分層,分流教學的方式來實現“尖子生培養”帶動人才培養的全局培養理念,著重培養綜合能力強的學生。
根據教育部對人培的要求,針對音樂劇人才培養,一年一修訂,對今年的音樂劇人才培養方案已經進行了又一次修訂,設置了聲樂,臺詞,表演,舞蹈,劇目,視唱練耳6門核心課程,和5門必修課,4門限選課。如跨入職業本科,由于生源質量的差異,我們會優化核心課程,強化教學內容,注重課程分配。
下面我們聊聊其中核心課程內容:
1、聲樂:漸進式的教學。從中外古典藝術歌曲開始打基礎、然后進入到風格性歐美流行歌曲、最后到劇目片段教學。
2、舞蹈:廣泛性的教學。涉及到芭蕾基訓、現代舞、中國古典舞、中國民間舞、爵士舞以及預備開設的踢踏舞,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學習掌握不同類型與風格的舞種。
3、臺詞表演:實用性的教學。從舞臺呈現的需求來定位課程授課內容,涉及朗誦、獨白、對白、單人小品、音樂小品等。
以上這三門專業核心課程,合則成為了另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劇目課,分則亦可成為能夠單打獨斗的一門職業能力。
我院的教學理念是圍繞舞臺造就人才,按照教育部所分配要求,實踐課占比人才培養方案76.7%。學院每年都要舉行畢業生實踐成果展演,每位畢業生都有機會參加畢業劇目的排練和演出,上臺率達99.8%。必修的畢業大戲有:音樂劇《蝶》《貓》《媽媽再愛我一次》《油脂》《音樂之聲》《名揚四?!贰段蓓斏系男√崆偈帧贰都莩鲎狻泛臀以涸瓌撘魳穭 讹L華正茂》《我心如雁》等。在這幾年中國原創音樂劇飛速發展的同時,我院原創音樂劇《同一個月亮》獲得了湖南省第二屆藝術節田漢大獎;《風華正茂》被立項為2018年湖南省文化綜合發展專項資金項目;小型校本音樂劇《我心如雁》獲得湖南省第六屆大學生藝術節戲劇類一等獎,首屆文化藝術職業院校“立德樹人”課本劇優秀劇目獎;
我院采用了“現代學徒制”下的師資團隊建設,兩年一次的教師考核,即舞臺實踐能力和教學能力考核,旨在著力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檢驗和促進教師專業和實踐教學水平。還要求每位教師每年必須完成學生畢業劇目教師版的排練和演出,以此提升教師的舞臺表演和實踐教學能力,夯實教師舞臺示范作用,實現師生“教”與“學”,“學”與“教”的良好互動,這也是現代學徒制在音樂劇人才培養上的較好體現。
通過我院音樂劇發展歷史及現狀,我想展開談一談我所看到的一些音樂劇專業人才培養輸出現狀和思考。首頁缺乏音樂劇專業劇團,當下音樂劇運營模式是以劇目為中心的商業模式,劇在哪演員在哪,沒有固定劇團,造成學生畢業后就業方向不明確,缺乏行業歸屬感。(音樂劇從業人亟需首個專業音樂劇院團的出現,為整個行業帶來更為明朗的發展方向,并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其次音樂劇版權問題限制音樂劇實踐,國家越來越強調劇目版權保護,對于非商業化的教學實踐活動帶來了一定的限制。我們可以秉承發展音樂劇專業的中心理念,在不影響市場的同時,團結的合作的且有力的推廣音樂劇,而不是用一刀切的商業規則,完全禁止學生演出有版權的中國原創劇目,這樣并不利于中國音樂劇前期的推廣,而是施加了更大的束縛。
再次優質的原創音樂劇的缺乏,現有很多國外音樂劇的引進受到很多年輕人的追捧,特別是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中,許多國外引進的音樂劇越來越受到關注,甚至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然而除去北上廣城市的居民,很多其他地方居住的人還是處于對音樂劇不太了解的狀況,特別是年紀較大的人群中更不會選擇去看離自己生活狀態很遠的國外音樂劇,他們更加容易接受中國的,符合他們所了解社會的音樂劇內容。而在音樂劇培養人才中,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學生對于國內原創的音樂劇會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而對于國外音樂劇創作的文化及社會背景會更加迷茫,這對教學其實是有一定影響,如果國內有更多的優質音樂劇,同時有相對不保守的反映社會現象及問題的劇目創作,對于教學而言,會讓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音樂劇專業的意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有更多對劇目中問題的理解,用中國的聲音通過音樂劇的方式發聲,對于音樂劇人才的培養也會更有價值和方向。
然后是音樂劇主創人才的缺失導致的原創音樂劇的缺乏,由于音樂劇是各項藝術門類高度融合的舞臺表演藝術,所以對音樂劇編創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當下我國的音樂劇編創人才主要來源于常規其他舞臺表演藝術門類的編劇、編導,專業音樂劇的主創人才的缺乏導致了中國原創音樂劇與國外優秀音樂劇有著一定的差距。是否可以開發建設音樂劇編創專業的人才培養,促進本土音樂劇的繁榮與發展。
最后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上的限制,由于教育部門在人才培養方案上的各項占比要求,并沒有從專業培養的特點為藝術門類專業做出因地制宜的調整,在某一程度上限制了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并造成專業課程課時不足與專業類課程門類的不夠豐富的現狀,影響了音樂劇的人才培養。
以上是我對音樂劇人才培養輸出和現狀的思考,音樂劇的人才培養之路還需要時間不斷的調整,最終才能找到屬于我們中國音樂劇特色人才的培養道路,從而更好的發展音樂劇市場。
胡曉天,女,1990年7月,籍貫:湖南長沙;民族:漢;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劇?單位:湖南藝術職業學院?郵編: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