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玲
摘要:由于當前的幼小銜接教學工作還面臨著許多不足,致使小學教師對幼小銜接教學工作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因此小學教師要注重孩子的幼小銜接教學工作,為孩子們進入學校作好過渡準備。最近,更多的學校也開始重視幼小銜接工作情況,以探究正確的幼小銜接方法。盡管在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幼小銜接工作獲得了一些進展,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銜接問題。
關鍵詞:幼小銜接;數學教育;優化策略
一、幼小銜接在數學教育過程中產生的影響及重要性
在人類的所有學習階段和生活過程中,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是整個過程中較為簡單而重要的部分。幼兒教育中,老師在開展數學的教育環節時,通常是通過游戲化的方式進行教學的,此階段的教育更加注重孩子的主觀感受和體驗,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形成健康的積極向上認知。
步入小學階段,數學學習,會比較正規而且有一定難度。小學期間的數學教學和幼兒階段的數學教學,在內容及教學方式上存在差異和不同,如果沒有將幼兒園與小學間的區別差異加以合理過渡,那么將會導致兒童很難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對許多知識掌握起來也更加吃力,這些都會對學生未來的學習造成很大的不利。初入小學,我們老師的在促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幫助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組織開展數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還必須了解幼兒園孩子的身體特點,學前教育中孩子對知識掌握程度,這樣才可以把幼小銜接教學理論更好的落實到教育教學實際活動中去,才能夠幫助學生從心智上形成相應的轉變與調整,使學生可以比較快速地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狀況,這對于學生未來的學業與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現階段,幼小銜接數學義務教育面臨的困難問題
.1小學教育工作者對于幼小銜接的認知不足不到位
小學教師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絕對主導者,是學校提高教學品質形成教育成果的有力后盾,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教育者對幼小銜接教學工作的理解程度與關注度,將直接影響幼小銜接工作的實施效果。在進行幼小銜接教育工作的實施過程中,很多小學教師對于幼小銜接教育工作的認識并不全面,仍然堅持著應試教育的基本思想和理念,開展施行相關的教學工作與行為,這是降低了幼小銜接教育工作的成效的關鍵。這樣,使得剛入學的幼兒園兒童不能夠很快適應小學一年級的學習與生活。
.教學內容上缺乏聯系和溝通
數學課程在幼兒教育階段與小學入學階段時,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完全不同,同時由于沒有比較系統和專門的教學研究理論基礎,也不能建立系統化的教學標準,造成了實施入學起始數學課程的時候,銜接不恰當,致使一年級入學新生無法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課程中包含了數和幾何,以及空間和形狀方面的教學內容,不過很多的幼兒學生教育活動中卻帶有著小學化的性質,教學內容也相對超前,雖然迎合了家長們的心理需要,不過幼兒的心理卻深受了傷害,而且學生們在真正的進入學校以后,由于對所有知識點都早已接觸過,在上課時很容易出現不認真聽講,作業馬虎的不良行為,也沒有探究新知識點的積極性,壞毛病逐漸形成,也導致在二年級三年級的學生學習活動中成績迅速下降,逐漸的他們也開始形成厭學心理情緒,逐漸丟失了對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在有的幼小銜接的課程上,由于許多知識點都是很缺乏的,從而導致了孩子們在步入小學以后,并未接觸過這那樣的東西,從而造成了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對落后,很難適應小學學習。
3幼小銜接過程中數學教育的優化策略
3.1加強幼兒教師與小學教師之間的交流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盡管幼兒教育和小學義務教育都同是基礎教育,但二者在教學設置、學情狀況、教學內容、課堂組織等方法上,均有著較大的差別。
加強教育經驗交流研究與活動,形成教育之間的"合作共進"的關系,對幼小銜接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將幼小銜接項目納入學校的重點科研項目規劃,通過校本研修項目,有效開展小學大班教師與一年級老師之間的經驗交流,從互動學習共贏與共生等日常的互動研討教研項目中,培育一支站位高、跨學段授課、有整體統合意識的教師隊伍,形成幼小數學教育銜接的有效搭橋人。
為更好地促進幼兒園老師和小學教師之間的溝通互動,應從人才儲備方面積極培育適合幼小數學銜接課程的復合型師資,以促進老師跨段執教。幼兒教師在小學一年級教書,而小學教師則在大班教書,突破自己原有教育知識,以克服了跨學段教師的教學問題和矛盾特點。在這樣的交互式備課教研活動中,執教老師和學校就能及時發現幼小銜接過程中的矛盾所在,,并根據產生的問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對策,調整教學策略,進而有效的開展幼小數學銜接教研活動,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銜接。
3.從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入手,科學合理地選用教學方式
針對一年級入學新生,老師的教學方法應及時由游戲化教育逐漸向學校的上課方法轉變,而決不能直接變成學校的上課方法。例如,在進行加減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及其原有知識儲備,在學生操作或演示教學活動后,能把操作演示的過程漸漸抽象出來形成思維,形成有效的計算策略。所以,在幼小銜接階段的教學中,老師們必須因材施教,通過合理分析學情,分析教材,并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和已有知識經驗來選用最適宜于本班學生的教法,以切實保證各個階段的學生均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
3.3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幼小銜接教育在教學活動進行中,承擔一年級相關學科教育工作的教師們必須主動融入學校課程,深入研究孩子的身心及智力發展特點,以改善孩子的能力為重點,以課程為依據,適當調整教學內容,適時改變教學方法,創設合理的貼近孩子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為孩子適應中小學時期的教學和生活提供保證。在數學的教育過程中,老師必須積極的指導孩子積極地去練習,讓他們去嘗試和參與,進而可以使他們真正的了解數學知識。
在開展幼小銜接的數學課程時,數學教師還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階段和興趣程度等,因為學生年齡一般比較小,而且活潑好動,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這時老師就可以根據新數學課程的要求來設計不同的教學,使學生可以更加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經歷新知識點的生成過程,從而輕松掌握新的數學知識,在數學學習中主動探索與實驗,從而全面掌握新數學知識。
4結束語
總之,現階段的幼小銜接的數學教學工作實踐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在教與學的雙向奔赴過程中,我們的學生和老師都應努力的漸漸適應對方。教師是進行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要根據本校不和諧的教與學的關系及時調整課堂理念教學策略,并選擇最佳的課堂狀態適合于剛入校的新班級學生,在不斷的變化中形成互動融洽的師生課堂關系,從而促進學生更自然地適應校園日常生活,為學生良好地融于校園日常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的。
參考文獻:
[1]張娜,鄭夢陽.幼小銜接階段數學教育現狀及培養對策研究[J].教師,2021(33):35-36.
[2]王淑梅.幼小銜接中數學教育問題與解決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84):70-72.A9B67CBD-1AD1-4BA1-8A8F-26C30B333C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