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鵬 王培
“美麗鄉村”建設無法脫離邢襄文化的振興和參與,唯有呈現深厚濃郁的鄉土文化,才能提高“美麗鄉村”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邢襄文化內涵豐富,底蘊深厚,可成為邢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支撐。由此可見,利用邢襄文化助力邢臺“美麗鄉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邢臺美麗鄉村建設現狀
因邢臺一些區域養殖業相對發達,但因條件限制,使得村莊充滿臭味。而且,伴隨邢臺市各大鄉鎮工業化及農業產業化不斷發展,其生產運行產生大量廢水且隨意排放,生產與生活垃圾使當地河流污染越來越嚴重。另外,振興邢襄文化和建設“美麗鄉村”均需大量資金作為支撐,盡管近些年邢臺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迅猛,但剛性支出耗費較大,投入以上兩方面的資金較少,致使當地文化和鄉村建設受到限制。誠然,政府在文化發展、基礎設施完善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然而因管理制度缺少健全性,專業人才匱乏,“邊治理、邊損害、邊污染”現象嚴峻,在極大程度上限制了當地邢襄文化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更好發展[1]。
二、振興邢襄文化與建設“美麗鄉村”開展路徑
(一)明確政府引導職責
加快“美麗鄉村”建設,要以科學規劃為前提。國家相關政府組織在進行實地調查后,要結合當地現實情況設計具體建設方案,完善基礎設施,解決農民生產及生活問題。首先,可創建指導小組,全面監管“美麗鄉村”建設各環節的開展;其次,增強內部成員相互間的協作,明確對應職責,推動邢臺美麗鄉村建設順利發展;再次,優化區域生產,明確生活與服務區塊具體功能定位,做好垃圾分類,改造公共廁所;最后,弘揚優秀文化,在不知不覺中感染當地居民,使其形成文化認同感。
(二)優化村鎮文化底冊
邢襄文化是傳統農業文明的主要載體,具備不可再生性特點,要想充分激活邢襄文化的生命力和活力,要做到“心中有數”,掌握具體數量與質量。由于邢臺村鎮歷史發展背景、生活習慣獨特,所以每一個村鎮文化特點均不同,正可謂是“十里不同俗”,都有屬于自身的文化底冊,包含老建筑物數量、著名手工藝和民俗等相關活動,都必須建章立冊。伴隨國家進步、經濟發達,邢臺地區諸多老建筑物都漸漸消失,當地老藝術家也在逐漸離世,而年輕人由于自身特性不愿意繼續傳承老藝術家的手藝,致使諸多手藝均面臨著被淹沒的危險[2]。基于此,政府相關組織可根據區域整合及分門別類,對邢臺優秀文化進行全面普查,統一規劃并管理邢臺村鎮歷史文脈和組織建設,盡最大能力保護老建筑和文化,進而為振興邢襄文化和建設“美麗鄉村”奠定扎實基礎。
(三)加強邢襄文化教育
要想更好傳承、發揚邢襄文化,必須利用教育這一途徑,唯有加強邢臺現代青少年對邢襄文化的了解和認識,才可為當地文化發展提供源源不斷動力。從本質角度而言,要想使教育和文化同步發展,則要正確利用教育,加強當地居民對自身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并形成自豪感。由此,在利用邢襄文化助力邢臺“美麗鄉村”建設時,要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融合,將邢襄文化滲透到學校教育教材中,這樣既能喚起學生保護當地文化的意識,又能使學生在參與校園教學實踐活動時繼承發揚邢襄文化。在具體實踐中,可組織邢器制作和邢襄文化進入課堂等活動,加強學生對邢襄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伴隨邢臺人們文化自信地覺醒,邢臺文化提倡的傳統價值觀與現代社會價值體系相契合,為鄉土文化與校園融合打開了全新途徑。
三、總結
利用邢襄文化協助邢臺創建“美麗鄉村”,不但能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還能提高村民生活質量,塑造居民文化人格,促進邢臺村鎮面貌實現改造升級。
參考文獻:
[1]尹暉.市人大常委會視察美麗鄉村建設議案決議實施情況[N].無錫日報,2021-10-14(001).
[2]高質量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示范區助推率先打造“無差別城鄉”[N].湖州日報,2021-10-11(A06).
作者簡介:牛小鵬(1979-),女,漢族,河北省邯鄲市人,講師,本科,工程碩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平面設計方面。王培(1983-),女,漢族,河北省邢臺縣人,講師,本科,碩士,研究方向:廣告策劃,藝術設計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