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萍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認知能力還不完善。小學階段的學習正是培養他們各項學習能力與素養的關鍵與重要時期。所以,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的輔導以及采取專業化的訓練,都可以增強小學生的寫作興趣與能力,還可以讓他們在寫作過程中不斷積累學習經驗,為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從而不斷增強自信心和歸屬感,最終有效的升華寫作素養。本文主要分析小學語文寫景作文專題教學策略。
一、開展小學語文寫景作文專題教學的意義
(一)有助于幫助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優化其學習方法
“聽、讀、寫”作為小學語文的學習基本功,是一項系統的學習工程,只有讓小學生真正掌握其中的技巧,才能讓其通過學習把語文朗讀、背誦與寫作有效融合在一起。同時利用學生的朗讀技巧、背誦能力來側面提升其寫作水平,對于詞匯量較少的學生而言,開展聽讀寫一體化教學對于改善其寫景作文的寫作能力幫助巨大。因此開展語文寫景作文專題教學,有助于幫助小學生實現聽讀寫能力全面提高[1]。
(二)寫景作文專項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語文閱讀和背誦能力
語文教學課本中的很多經典篇章都需要小學生來背誦記憶,但是如果一味地進行死記硬背,很難達到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只有讓學生真正理解作者構思文章的特點,緊緊抓住作者寫作的思路和全文的線索,則會讓學生的背誦和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師在開展寫景作文專題講解時,通過對《海上日出》一文的深入剖析,讓小學生明白作者寫日出的順序,包括文中的時間順序、太陽形態的變化順序,并讓學生理解文中關于日出過程進行得生動形象描寫。
二、提升小學語文寫景作文專題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利用視頻教學,教會學生語文寫景技巧
所謂“寫景作文”,顧名思義是指將日常生活中可以觀察到的事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描述出來。小學生年齡較小,導致其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擅長將具體的形象或圖形構想成自己可以接受的思維形態。所以,小學語文寫景作文可以最大限度上滿足小學生的形象思維,也可以促進其不斷發展自身的思維能力。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寫景作文教學時,應該尊重小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與認知能力,充分利用視頻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生動形象的視頻素材,激起他們濃厚的寫作興趣與欲望[2]。
(二)小組合作推動小學生習作能力的發展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和中、高考作文分數的比例越來越重,加強小學語文學習中寫作能力的培養,成為評價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標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豐富學生的情感,就要從開闊學生的視野開始,就要想方設法在教學中提高習作教學效率,并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理念,通過在習作教學中組織小學生間的分組探討交流、相互發言啟迪,能較好地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開拓其視野。特別是老師的講授越多,小學生聽進去的就越少,特別是課堂的后半部分,學習精神疲憊的時候,老師組織小學生通過分組開展習作訓練,小學生頓時就會圍在一起,通過交流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提高了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
(三)抓住景物特征,認真觀察
想要寫好景物,少不了觀察。通過觀察要描寫的景物,學生可以在腦海中形成景物的大致輪廓,掌握如顏色、形狀、氣味等基本信息。這樣,學生寫作時才能胸有成竹,有合適的素材可供選擇。有了素材,學生的寫作勁頭十足,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如觀察豆芽生長的過程,學生要做好長期觀察的準備,因為豆芽生長是緩慢的過程,需要幾天甚至十幾天的時間,不能急躁,也不能半途而廢,那樣觀察就失敗了[3]。
三、總結
小學語文寫景作文專題練習是提升學生景物描寫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當從小學生的寫作習慣著手,為學生創造情景化的學習環境,并通過語文寫作研學活動來提升其寫作靈感;另外教師應與學生家長高度配合,多形式練習,讓小學生的寫景基本功得到有效的鍛煉,才能有效提升學生寫景作文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郭厚甫.小學習作描寫能力培養策略:以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20(33):27-29.
[2]牟原喜.小學語文學科內整合的策略思考:以人教版語文教材三、四年級寫景文為例[J].語文知識,2017(20):90-92.
[3]楊云.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才智,2016(3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