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卿 么偉偉 董進霞 袁金彥
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涵蓋內容廣、知識底蘊豐厚、綜合實踐性強,傳統的普適性、大而全的教學內容構架難以滿足行業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本文以模擬導游課程為例,課程設計以文化傳承視角進行項目引領,將教學重點突出在地方旅游文化的挖掘和感悟,融入文化元素、強化素質培養、拓寬能力目標重構課程內容,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實現評價的動態化和標準化,重構課程評價方式,為深化高校專業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我國作為世界旅游主要目的地國家,正處在旅游資源大國向旅游資源強國的跨越式發展進程中,以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在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背景下,旅游業肩負著傳播和傳承中華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使命與職責,導游員作為旅游一線的工作人員承擔著重要的接待任務,被譽為“民間外交大使”。
正定是歷史文化名城,于古,作為16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在歷史變遷上,有“城頭變幻大王旗”的腥風血雨,在經濟發展上,有“萬家燈火管弦清”的市井繁華,在建筑文化上,有“九樓四塔八大寺”的晨鐘暮鼓。于今,有代表時代發展奮斗史和追夢史的美麗鄉村塔元莊,感悟黨政力量,有愛國主義教育中心——國家乒乓球訓練基地,閃亮的紅色地標——高平地道戰遺址,這些史詩往事、歷史發展都是正定文化的積淀,都需要深入挖掘,在實踐中積累內化,并通過實踐行動傳播和傳承。
模擬導游課程在教學組織與設計時,從文化傳承視角出發,緊密結合正定地方文化特色,堅持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并行,文化挖掘與素養提升并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厚植中國文脈,傳承和傳播中華文化,弘揚和踐行中國精神。
一、教學理念設計
本課程遵循文化傳承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教學理念,在課程教學中,將中國文化元素融入每個單元任務中,全面落實立德樹人,將中國傳統文化、文明旅游、辯證唯物主義和工匠精神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
(一)基于調研,明確課程定位
通過行業、企業調研,確立《模擬導游》課程定位是以導游工作全過程任務為主線,對接地陪導游員、景區定點講解員崗位標準,兼顧全國導游員資格考試和全國導游大賽的要求,“崗、課、證、賽”合一,“探、品、導、提”一體的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著重于對學生導游職業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導游語言構建與表達、導游講解技巧與創新、導游過程組織與協調、文化內涵理解與傳承、審美水平鑒賞與解讀等能力。
(二)明確需求,確定課程目標
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三全育人為導向,在教學內容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確立了“會品鑒、能講解、善創新、可傳承”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具備獨立帶團能力;通過思政教育和言傳身教,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營造愛黨愛國的學習氛圍,強化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
(三)對接崗位,實施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首先以行業專家對導游的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結果為依據,以導游工作過程為導向,結合工作崗位對應的職業核心能力,設計了“一個主線、三個訓練”。
一個主線是“導游服務工作流程”線,即接站模塊、講解模塊、送站模塊,這也是教學核心,因此作為“基本訓練”內容。提升訓練遞進展開核心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訓練,引導學生抓住不同類型景觀的特點,做好專業化導游講解服務。隨后是拓展訓練,根據不同團隊的類型特點,開展“個性化”導游講解訓練。這樣,通過一個完整導游服務工作流程的設計,將規范化、專業化、個性化的導游服務能力和素質的提升在課程中得以實現。
(四)強化德育,融入課程思政
依據導游服務工作流程,將職業素養中的敬業精神、人文關懷等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傳授知識和實踐技能時,引導學生注重內在德行的修煉,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學習、職業、社會和人生,培養有文化自信,有責任擔當的旅游職業者和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采用模擬教學系統和實地景區資源強化學生崗位角色和職業認同感,以古韻文化為例,本教學設計以正定古城為任務載體,進行實地模擬導游全流程訓練,反復強化技能,接下來以“正定市容概況之南城門”景點講解展開說明。
(一)實施翻轉課堂,注重課堂實效
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貫穿課前探究——課中品味與導游訓練——課后提升的“探、品、導、提”教學設計。
(1)課前“探”: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課前發布實訓任務,學生根據實訓主題收集整理相關知識背景資料,并小組研討,撰寫導游詞,組內模擬講解,為課中實訓做準備。師生充分利用云班課平臺,在線交流、答疑,教師梳理課前任務完成情況,有針對性地做課中教學準備。
(2)課中“品、導”:以實景體驗、親身感悟,引導學生品味正定古城的古韻文化,通過實戰導游訓練,將講解詞與地域民俗、景觀特點、游客特征等相融合,提升語言表達與協調溝通能力,課中師生、生生交流,補充構建知識體系,豐富文化背景知識。以正定市容概況之南城門講解實訓為例,教學過程展開如下所示。
(3)課后“提”:教師及時把握課堂余溫,布置課后完善提升任務,繼續查閱正定市容概況相關知識,完善自己的導游詞;根據所學方法與技巧,對標金牌導游標準,進行講解訓練,并拍攝小視頻,上傳至云班課。教師組織線上討論進一步聚焦于學生的興趣點,幫助學生深入探究,課后提升。
(二)融合線上線下,拓寬教學時空
本課程利用職教云平臺,搭建課程架構,以技能點為基本單元,將課程課件、自學資料、微課資源、拓展資料等上傳,供學生掌握景點文化知識,線上自主、合作與探究完成課前任務。同時結合使用云班課增加習題測試、問答交流的靈活性,師生線上線下互動交流,簡單的問題線上解決,線下主要是知識的內化,訓練的指導,技能的提升。集教、學、練、測于一體,方便整門課程的教學實施。
同時以云班課實現信息共享,課前教師借助微課、視頻、景點官網等,掌握景點文化內涵;借助全景漫游和實景互動教學系統,規范導游講解,讓學生以沉浸式職業體驗,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形式完成教學任務。
師生線上線下互動交流,簡單問題線上解決,線下主要是知識的內化,訓練的指導。學生上傳模擬導游訓練小視頻,促使其課外自主訓練,增加練習頻率,延展課堂教學時間與空間,同時有利于學生反復觀看,自我發現問題,提升講解效果。借助實景教學,以沉浸式職業體驗,企業導師參與評價,規范導游講解,提升職業技能。
(三)全程多元評價,提升教學效果
本課程將對學生導游職業綜合能力的考核有機融入整個教學體系,進行多元化學習評價。一是強化過程性評價。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通過完成課程模塊內資源的學習及相關作業測試,及時反饋學習情況,教師將小組實訓項目評價作為過程評價計入平時成績。二是參照考證標準評價,結合“全國導游資格證書”考試內容要求和導游大賽流程,從景點講解、專題講解和現場提問3個環節進行考核。三是實現雙導師評價,由企業優秀導游和教師共同擔任評委,對接行業技術技能標準,培養崗位需要、企業能用、技能過硬的專業人才。
三、教學實施總結
本教學設計緊抓產業發展脈搏,以“服務區域經濟”為任務起點,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設計思路,以“個性化、定制化、品質化旅游需求”為學習導線,以“接、講、送”三大導游服務工作為學習主線,以“實地導游項目、線上線下結合”為教學內容亮點,以“傳承、弘揚傳統文化,倡導、踐行文明旅游,樹立、增強職業認同”為思政元素,配合導游模擬教學系統、實景互動教學系統、VR全景、導游資格證考試模擬題庫建立課程資源庫,有效達成了培養學生“會品鑒、能講解、善創新、可傳承”的教學目標。
1.以賽促學,錘煉專業技能
導游職業技能大賽是檢測教學成效的一把重要標尺,是導游職業核心能力的提煉與直觀體現,此教學項目加強導游詞創作及講解技能技巧訓練,融入旅游情景元素提倡以“才藝展示”或“趣味講解”的方式吸引游客,全方位、多角度打造學生的綜合素質,優化教學路徑,提升教學成效。
2.以拓驗學,服務區域經濟
能夠提供技術支持的教育才是“適合的職業教育”,也是教育在職業教育領域的體現,此教學設計圍繞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提供必要的服務支持,如“旅發大會講解、正定新區參觀講解”等,通過服務支持實現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有機結合,知識教授與技能培養融為一體,多元檢驗教學目標,深化教學成效。
3.實地訓練,提升教學效果
以實地實景導游講解訓練,震撼學生心靈,表達真情實感,豐富學生的實戰經驗,學生在實地講解課堂中更為活躍,求知欲也更強。有助于培養學生實際分析、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實地導游的組織協調能力,通過邁出校門,步入實景,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
4.以文感人,樹立文化自信
基于地方旅游文化設計專項實訓模塊,深入挖掘具有正定地方特色的古風古韻、建筑藝術和黨史教育等相關文化知識,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感悟,激發文化學習熱情,提升自我修養;并引導學生在導游講解中融入傳統文化、時代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文化學者,傳播正能量,提升文化自信,提高職業認同感。
四、結語
本研究結合模擬導游課程特點,將文化傳承理念貫穿課程教學中,結合地方文化特色,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構設計,找準融入點,細化課程項目實訓,采用與時俱進的信息化教學方法,構建虛實一體、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時代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與感悟,激發文化學習熱情,提升自我修養;并引導學生在導游講解中融入文化自信,做文化學者,傳播正能量,提高職業認同感。
基金項目:本論文所屬項目:2022年度石家莊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文化傳承視角下,<模擬導游>課程教學設計探索與實踐--以正定古韻文化為例》,項目編號:20220354
作者簡介:么偉偉(通訊作者)(1981-),女,河北定州,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與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