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黎明 雷信 徐金翠
“人生聰明識字始”。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低年級語文新教材的識字量特別大,《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一、二年級認識常用漢字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教育心理學家洛克說:“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變成一種游戲”。針對兒童心理特點,好玩、愛動、表現欲強、好奇心重等特點,在教學漢字時,帶著學生進行智力游戲,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的時候,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會形成興奮中心,思維才會敏捷,當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時,接受的知識才能真正消化吸收。因此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會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激發識字興趣,引導學生主動識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自然就樂意去學,即使不讓他去學習,他也會自覺去學,主動去學。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來調動學生興趣。
(1)充分利用教材優勢,營造輕松愉快的識字氛圍。新教材的選文非常富有兒童情趣,為老師的教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都是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兒歌形式出現,內容通俗易懂,語調朗朗上口。老師們正確認識短文作為識字載體的作用,教學中都注意充分利用短文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輕松識字。
(2)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將識字和生活、識字和認識事物相結合。這一形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鞏固了生字。
(3)采用直觀教學手段,化抽象為形象。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在生字教學中,簡筆畫的應用可以很好地表現漢字的象形特點,有效幫助學生記憶生字。
(4)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識字。可采用獎勵、評比的方式,使課堂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進行。
2、經常溫故知新,培養識字能力。
識字能力是語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培養識字能力,能促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由“被動的學”變為“主動的學”,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提高學習效率。
在識字過程中,小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針對他們的識記特點,在教學嘗試中,我常常讓學生根據熟字換偏旁這類字的特點,讓學生用加減法識記生字。如“傍”與“榜”、“茵”與“煙”、“抱”與“飽”等等,通過對比記憶,學生就能較快掌握新字,又能復習舊字,一舉兩得。另外,有些形近字可以放在一起教學。如學“青”字的時候,我就把“清”“情”“晴”“睛”這幾個字放在一起學,讓學生學會對比觀察,能自己區分形近字的細微差別。在我的啟發下,小朋友會比較出“清”字是三點水,與水有關,清水?!扒椤弊质秦Q心旁,與心情有關,心情?!扒纭弊秩兆峙?,與太陽有關,晴天。“睛”字,與眼睛有關,眼睛。通過比較觀察,引導學生用部首分析法區分出字與字的區別,并把各自觀察的結果告訴大家。
3、加強寫字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中,寫字的要求和地位大為提高,特別強調寫字能力的培養。第一學段的寫字要求突出一個“好”字。要求學生一出手就做到“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1)重視對寫字姿勢的指導。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有利于把字寫端正,而且有利于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視力。
(2)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巧。第一學段中,要求學生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
(3)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從小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良好的書寫習慣包括:一筆一劃,把筆劃寫到位;把字寫端正,注意美觀;愛惜筆墨紙張,愛好整潔等。
今后的教學工作我們將繼續對新課標進行學習,教研組定期進行組內的集體學習,更好地去理解課標,并用課標來指導我們的實踐。同時精心的去深度解讀教材,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明確教學目標,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