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睿純
摘 要:語言是人們自我表達與相互交流及內心情感表達的重要工具。隨著社會迅猛發展,各行業對具備較高語言表達能力的人才需求更高,因此具備語言表達能力對未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有著積極作用。尤其是幼兒園教育,作為語言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對幼兒綜合能力提升有著現實意義。學會表達內心的情感與他人的溝通交流,是拓展幼兒發展空間的重要前提。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其思想水平與綜合能力水平的直接體現。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貫穿到幼兒閱讀教育全程,豐富其內容體系,能夠推動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從而夯實全面發展的基礎。
關鍵詞:幼兒;閱讀;多元表達
一、“享說”——三部曲暢享語言路
(一)啟發于細微處,敢于表達
在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可提高幼兒的交流能力。教師要為幼兒營造輕松愉快的語言環境。例如,幼兒早上入園時,老師們主動微笑著與幼兒打招呼,性格外向的幼兒能主動回應“老師早”而性格內向的幼兒則由爸爸媽媽去回應問候。一個簡單的招呼,可以使幼兒在這一天的開始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態,有助于在園內的生活和學習。
教師可以在一些細微之處啟發幼兒,在一日生活中逐漸增強幼兒的語言能力。例如,超市營業員在買賣過程中,要用禮貌的言語開展服務,問清楚顧客想要買的東西,講清楚價錢;“娃娃家”的父母可以邀請小朋友來家里做客;建筑工地的小朋友可以說說“我搭的是什么”;在益智區、美工區,教師還可以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去啟發,如“這組七巧板的形狀像什么”“這是怎樣的船”等……在看、玩、演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在生活教學的啟發作用下,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會明顯提高,也隨之逐漸建立起自信。因此,教師的啟發十分重要,教師應多與幼兒交談,鼓勵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二)繪本閱讀引領,樂于表達
教師可以利用文學作品引導幼兒,使其感受語言的魅力,豐富其語言感受,讓幼兒樂于表達。如利用繪本閱讀的機會,引導幼兒對照圖畫理解意思,然后換成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教師可以為幼兒展示一些顏色鮮艷、畫面有趣的繪本,讓幼兒一人一句地講述故事內容,在閱讀繪畫的過程中鍛煉語言能力。例如,故事《好餓的小蛇》中反復出現小蛇餓了在吃東西的畫面,很適合培養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繪本,讓全班幼兒同時看到每頁繪本的內容。教師提問:“小蛇好餓,它現在看到什么好吃的?”“小蛇吃了什么?”這種簡單的提問,會讓幼兒進入共同思考的氛圍中。借助提問和繪本內容,幼兒嘗試組織一句完整的話,隨著鍛煉機會增多,幼兒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會逐漸增強。幼兒在語言表達上獲得自信后,會更樂于表達。因此,教師應注重繪本閱讀,促進幼兒多思考、勤動腦,讓語言組織能力帶動語言表達能力。
(三)積累語言詞匯,準確表達
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需通過長期的練習和積累進行提高。教師要在與幼兒的溝通交流中,為幼兒介紹更多詞匯,如友好、驚訝等,讓幼兒在情境中感受詞匯的準確含義。在幫助幼兒積累詞匯量方面,教師可以制定適宜的教學計劃,根據詞匯量的種類進行教學。例如,將動物、人物、交通工具和情緒分門別類,系統地帶領幼兒學習詞匯,能快速提升幼兒的詞匯量,使其獲得更準確的語言技巧。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回家與家長進行問答游戲,讓幼兒在問與答中鍛煉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的詞匯量需要長期積累,不能急于一時。教師可與家長分享教學建議,鼓勵家長在生活中與幼兒多交流,從分享心情、認識事物、閱讀繪本等小事中滲透各種詞匯,不斷擴充幼兒的詞匯量。
二、“匯說”——多元會說,強化能力
(一)糾正問題,強化能力
由于詞匯量處于積累階段,幼兒在表達時可能出現表達不準確的問題,如說不準量詞、不能準確表達情緒等。對幼兒在語言表達中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發現、糾正,給幼兒示范正確的表達方式。例如,午后散步時路過校園里的銀杏樹,涵涵問:“老師,為什么那只大樹的葉子像扇子一樣呢?”根據涵涵的提問,教師應該用完整、正確的言語回答:“這棵大樹是銀杏樹,銀杏葉的確就像小扇子。”教師對幼兒語言進行糾正時,要用溫柔的語氣重復正確的詞匯,不應嚴厲糾正其錯誤,而是在交流與溝通中讓幼兒對正確的表達方式進行模仿。
(二)多措并舉,營造氛圍
好的閱讀氛圍能促進幼兒思考。教師可以利用多種途徑,為幼兒創設溫馨輕松的閱讀氛圍,使幼兒更好地投入閱讀中,如閱讀區的創設、媒體課件的使用、親子共讀區等。例如,在閱讀《小繪本象小豬系列:第一次派對》時,由于繪本是討論“派對”主題,教師可以為幼兒引入有關“派對”的常識,播放輕快、有趣的音樂,營造喜慶、歡樂的派對氛圍。在活動前,幼兒可以在家長的協助下,說一說派對是什么,辦派對需要準備的材料。幼兒在閱讀過程中會從小豬的視角去學習有關派對的知識,像繪本中的“小豬”一樣感嘆:“參加派對有這么多講究!”閱讀的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幼兒呈現一些派對中的有趣場景,如氣球、蛋糕、表情等,讓幼兒對派對有更準確地理解。在繪本的引導下,幼兒能體會小豬參加派對的心情,進而從繪本中學會尊重他人、禮貌待人。
(三)師幼互動,鍛煉思維
繪本故事一般內容簡單,具有明顯的連貫性和重復性。利用繪本培養幼兒語言能力,不能只注重閱讀的故事性。教師要靈活運用繪本與幼兒進行交流,要通過提問、討論等互動行為,鍛煉幼兒的語言思維。例如,閱讀繪本《湯姆去海灘》時,教師可以就“海灘”這個主題展開討論,讓幼兒說一說在自己在海灘上做過、玩過、看過些什么。讓幼兒逐漸培養語言思維,學會完整表述想法。當幼兒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想法后,教師要對幼兒的回答給予肯定,并引導幼兒看圖講故事,與同伴分享繪本內容,用語言表述生活中的有趣內容。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與身邊的語言環境有很大關系,教師和家長都應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使幼兒“享”說、“匯”說,敢于、準確、善于表達自我。
參考文獻
[1] 莊淑惠.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當代家 庭教育,2021(02):73-74.
[2] 肖芙蓉.幼兒園小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策略 [J].知識窗(教師版),2020(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