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軍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社會因科學而不斷發展,科學游戲對啟蒙教育更加重要。開展適合幼兒的科學游戲有利于滿足幼兒的成長過程,但是現階段幼兒科學游戲還維持在傳統模式上。因此,要逐步提升科學游戲的適應性,就需要對科學游戲進行創新,來不斷滿足現實環境對幼兒成長的影響。這需要教師進行科學游戲的創新方向研究,從而實現科學游戲對幼兒階段的適應性,以此保障幼兒形成正確的科學認識。
基于科學技術對社會各行業影響程度增強,教育部門乃至社會更加關注新一代的成長。因此,教育部門不斷要求在啟蒙教育階段要加深幼兒對科學文化的認識,增強幼兒探索和創新思維的形成。為此教師在幼兒園開展了科學游戲活動,但是外界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幼兒的認知也逐步在發生改變。這要求教師要立足科學游戲,也要把握環境發展變化,來不斷創新科學游戲,促使科學游戲滿足幼兒成長的需要。
一、加強多媒體應用
教師在考慮現階段幼兒所面臨的環境下,應該加強對多媒體的使用。在科學活動中,教師借助各項電子設備來根據適合幼兒的視頻材料以及圖片等,先開展科學活動的導入過程,激發幼兒對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1]。如在《愛吞蛋的瓶寶寶》科學活動中,教師選擇一個幼兒喜愛的動漫人員作為瓶寶寶,來貫穿科學活動過程中。在科學活動開始階段,可以提出疑問,讓幼兒帶著問題參與探究,從而引起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在科學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幼兒探究意識的形成,要通過科學游戲設置的目標,來引導幼兒參與多媒體呈現的科學游戲活動,增強一些互動環節,實現幼兒探究的過程。但是,教師應該注意科學游戲在現象呈現上解釋起來是抽象的,幼兒可能并不能掌握,但是一定要通過科學游戲的解答讓幼兒掌握基礎的科學認知。
二、整合教學資源
傳統模式的幼兒教師開展備課過程中,都只能通過在園區內資源進行,但是基于環境的逐步變化,這些資源不具備科學活動開展的創新性[2]。因此,要逐步實現教師的網絡化備課,要鼓勵和支持教師通過網絡來搜集科學活動開展的有效方式,并結合本校的開展情況進行創新,從而有助于完善科學游戲教學案例。當地教育部門應該落實區域類和區域外的教學資源交流,通過政府主導來構建交流和共享平臺,促使不同區域的教師可以通過平臺來找到相應的教學案例和教學方式,利于本園區的科學活動創新。如教師在網絡化備課完成后,可以將備課內容上傳到共享平臺,并聽取其他教師意見,教師在結合本園區幼兒班級情況進行再次優化,讓科學活動創新上更加符合當前教學現狀。
三、建立家園合作
科學活動的創新工作并不是園區內教師完全可以做到的,還要借助幼兒家長的工作。幼兒在園區內參與了科學活動,但是家長對此并不是很清楚,無法做到課后鞏固。因此,園區可建立微信公眾號來開展科學理念的宣傳工作,也可以將園區開展的科學活動制作成視頻或者文字資料發送,實現家園間的有效溝通。家長可以通過公眾號來了解幼兒學習的狀況,并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中的科學活動知識的鞏固。教師也可以建立微信群,分享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狀態,讓家長了解到幼兒在園區內的情況,并向家長了解科學活動開展是否對幼兒起到科學素養提升的作用,通過家長在課后進行的鞏固練習,確??茖W活動有效。并讓家長提出建議,從而教師和家長共同探討科學活動的開展方式,便于教師制定更加適合幼兒的科學活動,以此實現幼兒科學認知的提升。
四、總結
教師應該認識到科學游戲的創新對現階段幼兒成長是有利的,要不斷根據園區和現實環境變化,來構建更加適合的科學游戲活動,要把握幼兒園的本質,也要考慮整體幼兒的情況。要通過對現有教學資源的整合來實現科學游戲創新,教師也要不斷增強專業素養能力,滿足科學游戲開展的各項要求。教師應該立足于幼兒本身,開展適合幼兒的科學活動,促進幼兒自主學習,實現相互合作,以此來幫助幼兒形成較好的思維方式,并構建好正確的科學觀。
參考文獻:
[1]宋偉威.關于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創新策略的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9):184.
[2]朱鳳.談幼兒園自主性游戲區域科學探索區建設:關注材料的有效投放[J].2014(1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