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美
五育并舉背景之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更加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然是影響其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實施五育并舉以及助力學生核心素養增長的同時,也需要關注面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實施。目的在于確保小學生擁有一個穩定健康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取向,同時形成關于積極向上的社會品德正確認知和理解,這也是小學教師的重要教學職責之一,同樣是素質教育背景下,對于小學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凸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同時,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
重要意義
對于小學生而言,注重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育,關系到其今后的個人成長以及人生發展。也是強調在小學教育過程中,關注學生治理思維能力和情感思維境界進行提升的原因所在,同時也是一名合格教育者必備的職業素養以及專業內容。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實現了知識傳輸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使其具備雙重價值,作為一種重要的信息傳輸載體,在教師科學的輔導以及傳授的加持之下,形成對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的同步提升。不僅幫助小學生獲得語文知識的增長,更獲得人格意識的成長[1]。
二、通過課堂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小學生的自信心和正確認知
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決定了其在融入集體過程中表現出的情緒,情感反應控制以及表現程度不同,并且還會面臨著社會環境以及家庭環境因素的干擾,最終呈現出的反差和對比就更加鮮明。如有的小學生在遇到事情時,相對較為沖動,而有的學生性格,在遇到問題時選擇逃避或者是推脫,缺少足夠的自信心。當然也有個別小學生因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確而出現情緒低沉,較容易產生悲觀情緒等現象。
三、課堂心理健康教育的難點和建議
(一)小學生的情緒不穩定
即使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也無法完全對自身的情緒進行掌控,更何況心智不成熟的小學生,因此小學生運用科學方法,對自身的情緒情感進行表達顯然難度較大,加上小學生本身就缺少足夠的閱歷以及經驗,在面對困難或者挫折,就顯得手足無措,容易在內心積壓較多的負面情緒[2]。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保持對學生言行舉止的密切關注,尤其是學生在學習以及和他人交往過程中的具體表現,依據相關信息來判斷學生理反應,從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計劃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根據不同學生的表現,采取不同的策略進行干預,達到具有目的性的教育以及矯正效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具有難度
從目前情況來看,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形成一門相對較為獨立且具有較強專業性的學科,但是由于小學階段大多數語并未接受系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訓練,因此,想要在小學語文日常教學過程中,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相對較為困難,經常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需要了解到,面向小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深奧的理論知識,更多的是結合一些日常生活案例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3]。
(三)部分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成長重視不夠
傳統教學理念的守舊觀念,讓很多語文教師只注重小學生的語文成績,對于其情緒情感的反應不夠重視,或認為這不是自己的職責。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也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小學教育是素質教育中關鍵的第一步,教師要懂得把素質教育拆分開,要明白自己的教學任務是“素質”和“教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因此,扭轉教育者的錯誤觀念,對于受教育者而言才能發揮實質的作用。
四、總結
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教材中的知識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其本質都是引導小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促進自身良好的成長與發展,最終成為積極陽光、堅毅自信的社會人才。教師要深刻領會到心理健康成長對教學課堂及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履行自己作為教育者的使命和職責,引導小學生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參考文獻:
[1]楊錫霞.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14):30-32.
[2]陳貴允.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5):115.
[3]匡艷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