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燦
摘要: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截然不同風格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除了文化背景各異,在生活習俗和文化特點方面也有著一些民族差異,其中的民族音樂在民族文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且五十六個民族迥然不同的民族音樂在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發揮了具體的作用。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有利于增強小學生的民族情感和愛國熱情,樹立其文化自信心,引導其積極參與中華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歷程。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民族音樂;教學策略
前言
民族音樂是我們每個民族生活中產生的各種風格的音樂總稱,它反映了不同民族民間生產和生活。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許多音樂人創造了許多優秀的民族音樂,這些音樂直到現在還熠熠發光,展現著其獨特的魅力。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藝術學習環境,將民族音樂引入教室,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促進其文化意識的生成?;诖?,本文從小學音樂教育中滲透民族音樂的重要性入手,結合我國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探索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滲透民族音樂的方法。
一、探析小學音樂教學引入民族音樂的積極意義
1.1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共同努力推動了我們國家走向世界的舞臺,并日益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光芒,吸引來自中外贊賞的目光。由此可見,各民族及各民族文化在國家發展中缺一不可,都有著其特定的作用和意義。其中民族音樂作為民族精神的傳承與表現載體,可以使學生對祖國和民族的發展歷程有更多的認識,以不斷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促進學生對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1.2強化學生的自豪感
將民族音樂融入小學音樂教學,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增加課堂趣味,使學生沉浸在音樂氛圍里,讓音樂的正能量元素感染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在“雙減”實施的大背景下,利用民族音樂的小學音樂教學,為學生緩解了課業學習壓力,也為他們創造一個比較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音樂的學習和欣賞中,感知文化元素,從自己民族的音樂中發現民族文化的閃光點,讓他們在自己身心發展的同時能夠感到自豪,并逐漸愛上民族文化。
1.3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信息的傳播速度也在不斷提升,“快餐文化”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共識,很多人把明星捧上巔峰,極度推崇流行音樂,卻對傳統的民族音樂了解甚少,這導致他們的藝術水平也很難提升。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可使小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得到提高,可以引入《花木蘭》《梅花三弄》《花非花》等歌曲,使小學生了解民族音樂,不斷提高其藝術欣賞水平。
二、關于小學音樂教學引入民族音樂教學的有效教學策略思考
2.1要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的素養
在小學民族音樂教育中,教師要深刻理解其形成的時代背景,充分認識其對學生藝術素質的促進作用,轉變教育觀念,使其更好地與小學音樂教育相結合。因此,要從學生的視角來分析、思考問題,以學生的成長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合理選用適合的民族音樂,增強學生的整體素質,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民族音樂。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不同類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樂,使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民族音樂的魅力,從而豐富他們的經驗。此外,在課堂上,還會播放不同的民族音樂,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升他們的情感境界。比如,在小學低年級時,可以引進《吉祥三寶》等熟悉的民歌,使小學生對民族音樂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增強他們的感官體驗,拓寬他們的眼界,使他們能夠充分地體會到各種民族音樂所具有的魅力,從而使他們的藝術素養得以提升,促進他們文化傳承意識的產生。
2.2優化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在民族音樂教育中,教師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能夠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五十六朵花》單元教學中,老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民族音樂內容拓展,展示有關羌笛、木鼓等樂器的介紹PPT,并播放相關的音樂作品,讓同學們透過影像,更直觀地了解各種樂器的彈奏方式,感受其音色和獨特的文化意蘊。我們都知道,小學生的思維方式較為單一,如果老師只講民族文化的藝術特色和創作方法,而不進行直觀的圖像拓展,就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通過角色扮演、小話劇等形式,創造適當的環境,使學生在喜愛的音樂環境中,感受到民族音樂形成的時代背景。同時,通過對比教學,將不同地區的民族音樂進行比較,指導學生欣賞,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民族音樂的特征,拓展他們的眼界,促進他們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
2.3創設教學情境,滲透傳統文化
將傳統文化融入到音樂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對民族音樂、民族文化的認同,使他們在欣賞民族音樂的過程中,體會到民族習俗與精神追求。民族音樂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根據不同地域、民族的特點進行教學,使學生的思想與民族音樂相結合,使學生在欣賞、學習民族音樂的同時,也能體會到民族傳統的文化。比如《瑤族舞曲》,其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體驗各種音樂文化,讓他們熟悉各種民族樂器,然后用民族樂器來演奏《瑤族舞曲》,營造出一種融入少數民族的氣氛,把學生帶入富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情景。由于教學條件所限,老師無法一一呈現,所以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播放相關的音樂或影像,并通過適當解說,使學員能夠更好地感受古箏、馬頭琴、葫蘆絲等樂器,感受到傳統樂器的文化,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藝術欣賞和音樂學習。從教師的視角來看,必須正確認識民族音樂教育的功能與重要性,促進民族音樂教育和小學音樂教學的滲透。此外,還要重視當代民族音樂的發展,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文化傳承方式,以使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得以繼承與發揚,從而達到提高小學音樂教育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馮婉斯.小學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的滲透[J].甘肅教育,2022(3):108-110.
[2]孫軍.民族音樂與小學音樂教育的融合[J].大眾文藝,2022(3):169-171. DOI:10.3969/j.issn.1007-5828.2022.03.069.
[3]王俊琪.如何將民族傳統文化引入小學音樂教學[J].學周刊,2021(30):157-15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