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土娣
摘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和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強化學校教育主體作用,進一步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服務質量和水平。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從作業層面減輕學生負擔成為新的政策要求。對此,中學英語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時間需要和性格特點,設計豐富多樣的作業,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關鍵詞:雙減、初中英語、作業設計
引言:在“雙減”政策下,減輕學生負擔的首要手段是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學有所成,強化學校教育的中心作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和培訓負擔的意見》指出,減輕學生作業量的關鍵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是全面減少作業總數和時長,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完善運行管理機制,強化作業指導意見。
1、認識“雙減”政策
2021年7月,國務委員會出臺政策,承諾學生進一步減輕繁重的家庭作業和校外培訓。減輕學生作業量是“雙減”政策的重點之一。英語是中學的主要科目。在減輕學生作業量的基礎上,如何通過優化作業設計實現“減負增效”,是中學英語教師面臨的普遍問題。同時,上述政策的落實,不僅要求中學英語教師有效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促進學生快樂成長,還要求中學英語教師研究“減負提效”的教學方法,做到“減負不減質”。
2 目前初中英語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1 作業內容沒有創新
老師在設計作業時,并沒有根據當天所教的英語語言為作業做出合理的搭配。 一遍又一遍地做類似的作業是很常見的。英語作業的內容缺乏創新,只需要詞匯、句子和練習。如此枯燥的作業形式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2.2 單一的作業布置
通常,教師主要注重作業作業的規范性和統一性,作業模式過于單一。除了一般的背誦和聽寫和大量的復制記憶外,這是為了進行大量的考試。刻板的行為會讓學生長時間對英語感到厭煩和無聊,積極性受到打擊,他們不會對學習英語感興趣。最后,可能會出現抗拒和反對的壞情緒。另外,在中學學習英語時,很多教師只注重書面教學,而忽視了學生聽和說的練習,造成了能寫不能讀的“啞巴英語”。結果,學生的語言能力沒有提高,學習英語的實用價值也沒有得到體現。
3 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策略提升
3.1 改變單一的作業模式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改變作業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提高學科學習的有效性。傳統的作業模式枯燥且壓力大,長此以往會讓學生感到學習疲倦,因此改變單一的作業模式很重要。為了增加任務的多樣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推廣有趣的設計。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些有趣的任務來吸引學生,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通過思考完成作業,讓他們慢慢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愿意學習。從厭惡學習到熱愛學習的動力是興趣。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1Can you play the guitar? 讓學生自由組合,設計一份學校俱樂部的英文海報。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來分配任務,共同完成。這樣會激發有其它特長的英語寫作困難生的求知欲,讓他有成就感,才能真正愛上學習。二是加強作業設計的實踐,讓學生在實際使用中明白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學生養成習慣后,讓他們參考詞典,逐漸擴大知識面,開闊眼界。三是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情境任務,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他們用英語與其他學生交流,學生可以在其他面前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中學習“travel diary”時,教師可以為了提升教學效果,采用情境教學的形式,先布置“口語作業”,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從“local customs and practices(風土人情)”“folk culture(民俗文化)”“Landmark building(標志性建筑)”“Diet characteristics(飲食特點)”等方面介紹不同的地方,小組之間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將旅游景點和旅游途中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介紹給其他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小組內部互幫互助,遇到困難大家共同解決,不僅提高了單詞累積量,還提升了英語口語能力和表達能力,為本單元的寫作鋪墊,讓寫作課水到渠成。這樣的作業設計方式遠比單純地抄單詞、抄課文、背課文的效果要好很多。不僅降低了學生的作業壓力和心理壓力,還提高學習效率。其次,教師還可以舉辦班級英語演講比賽、小組辯論賽、詩歌朗讀比賽等,通過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適當督促并鼓勵學生摒棄“啞巴英語”的學習模式,利用課下時間好好練習口語,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3.2 作業中的層次結構設計
在初中英語學習習慣中,學生往往處于學習被動態度,整個學習過程缺乏自主性,同時,在評價教育時主要按照相同的標準進行教學,應試教育效果比較明顯,這也間接導致學生比表現個人發展更明顯。在新課程的教育環境下,教師需要正確認識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作業中設計學生的層次結構,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分別針對學生不同學習情況,以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為重點,加強和拓寬對知識應用的重視,強調知識應用的靈活性,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進行創造性思維。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中學習最后一課時,通過有效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思考,聯系生活實際,比如“What? food do you know? (你知道的食物有哪些)”“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and why(你最喜歡的食物是什么,并說出原因)”“After learning this lesson, can you design a nutrition menu for yourself? (經過本節課的學習之后,你可以為自己設計一份營養菜譜嗎)”,這樣一來學生在設計菜譜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會的單詞可以主動查閱字典,遇到不懂的短語或句式可以主動向教師和同學尋求幫助。通過這樣的方式,拉近英語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完成英語作業的同時,增加了詞匯儲備,積累了英語基礎知識。這種作業設計生活化的形式,可以有效激發其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并且在生活中尋找答案,讓枯燥無味的英語單詞又“活”了起來。
結束語
總之,教師在設計初中英語作業時,要注意形式上的多種興趣,內容上要嚴謹規范,體現策略分層,體現個體差異和理念的教育精神。作為“雙減”政策的一部分,要減輕學生負擔,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課堂教學要做到事事都教,課外作業要做好設計。教師只有重視作業的設計和安排環節,讓學生樂于做作業,才能培養個性、全面發展、自我實現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杜少筠.“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英語作業設計與實施[J].中學生英語,2022(08):16-17.
[2]李華敏.“雙減”背景下,中小學英語作業銜接設計[J].天津教育,2022(04):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