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
摘要:“雙減”政策是義務教育階段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即兩個減法,一個是減輕學生在校的繁重負擔,另一個是減輕校外培訓的負擔。當前,初中歷史教師應深入研究“雙減”政策的內涵,以此為標準,審視當前初中歷史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充分發揮歷史作業的教育價值,使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學習歷史知識,促進高效的歷史課堂建設。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對初中階段歷史作業的設計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雙減”;初中歷史;作業設計
引言:作業是教師在課堂教學后對學生知識的補充,使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加深對課堂知識的記憶,對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也有很大幫助。教師還可以在作業驗證過程中發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使學生成長。然而,如果老師布置的作業機械且重復,只會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并逐漸失去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同時,改變分配作業的觀念,設計作業,讓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初中歷史作業布置應遵循的原則
1、遵循少而精的作業原則
與小學相比,初中的學習紀律會增加,學生的壓力也會增加。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課堂效率已成為當代教育的目標。在作業過程中,學生不僅要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還要減輕學生的負擔。在布置作業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包含許多知識點的主題或典型主題,以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找到一些解決問題、提高學習能力的思路和方法,從而真正減輕歷史教學的負擔和效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面發展。
2、遵循趣味性的作業原則
學生對學習歷史課程很容易失去興趣,這門課程包含了大量的時間和空間,只有讓學生對歷史知識產生興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學習,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這就要求教師通過布置作業使作業有趣,使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對歷史知識有一定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對歷史有一定的熱情,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教師還應結合歷史教科書,在初中歷史作業中融入更多有趣的知識。
現在,大多數教學方法都是課堂教學。由于學生人數眾多,每個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因此存在一定的差異。此外,學生仍處于青春期,有獨特的想法。在教學和布置家庭作業的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將家庭作業分為多層次布置,使不同階段的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感到更多的樂趣。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歷史作業設計的策略
1、作業對象分層,精準有效
目前,絕大多數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中通常不離開家庭作業。在學期結束前,學生們將收到一些家庭作業。大多數家庭作業的方法是背誦復習計劃和背誦機械記憶。這種作業方式沒有發揮鞏固和檢測作業的功能,機械重復記憶不僅不能減輕學生的壓力,而且會導致學生疲勞。在課堂教學中,家庭作業是檢驗學生掌握程度的必要環節,家庭作業也是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考試改革的基礎上,物理和歷史兩門學科中都各自加重了分數的比重,從而推動了初中歷史教學的改革。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方法能否滿足未來高中歷史學習的需要?為了鞏固和檢驗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提高教學的質量,有必要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開展探討。
初中歷史課很少,一般每周上兩節課。教師可以每周補充兩節課,每周布置作業一次,并將作業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學習完一個單元后,老師應該仔細設計任務,每個月設計一次課后任務,并將時間限制在半小時左右。教育部2011年發布的《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通過學習歷史課程,學生將初步學會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和思考社會和生活,汲取歷史智慧,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豐富作業類型,落實學科核心
當前的教學理念支持從“以知識為基礎”向“以思維為基礎”的轉變,但“思維”是以“知識”為基礎的。實施“雙基”仍然是教學的基礎。畢竟,中國的高中入學考試和大學入學考試仍然以答案的形式選拔人才。作業是初中歷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鞏固歷史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科的基本素養具有重要作用。
在設計作業時,我們不僅要注意知識和思維,還要注意靈感、興趣、時機和情境。練習的目的是利用所學的歷史知識來解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書本知識的結果。例如,在第七年級“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針對鄭成功收復臺灣,可以設計這樣一個作業:根據對今天臺灣獨立某些因素的觀察,結合所學到的歷史事實,說一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這個設計不僅通過熱門話題激發學生的興趣,還梳理了臺灣問題,構建了一個知識體系。
3.增加實踐類作業,拓展學生能力
從本質上講,歷史是真實事件和真實人物的綜合,它具有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以此為出發點,教師可以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規律,設計一些實際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的基本歷史素養,如時空觀念、家庭和國家情感等。更重要的是,這種歷史作業對學生來說既簡單又有趣,它可以讓學生在愉快的狀態下學習歷史知識,并在多方面成長,從而有效地實施“雙減”政策。以早期現代化探索和國家危機加劇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設計歷史情景劇。背景是現代中國,可以在情節中寫下當時的社會情況,然后根據情節在舞臺上表演。或者讓學生分組研究,采訪身邊的長者,了解一些中國近現代的歷史信息,包括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八國聯軍侵華等。除了對老人進行研究外,還可以讓那些對歷史感興趣或了解歷史的人去收集有關現代化危機的信息,作為內容的補充,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結束語:初中歷史作業創新設計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學習的機會,同時也促進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建立系統的歷史知識結構,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必須進一步研究歷史作業的設計方法,堅持“減負增效”的原則,打破課程之間的壁壘,優化可靠性、廣度和適度性,保證作業設計的科學性和多樣性。
參考文獻:
[1]范太峰.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作業設計策略[J].歷史教學問題,2021(3).
[2]白秀珍.初中歷史有效作業的設計[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8).
[3]歐陽國亮.核心素養導向下初中歷史作業設計探索:以《辛亥革命》一課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2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