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聰妹 姚 健
課堂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主要場所。在“雙減”背景下,課堂“質效雙增”成為必做題,英語教師要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活動為主線、合作為原則、整合為手段的教學原則,堅持學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倡導以學力培養為目標的教學設計,研究以學情為依據的個性作業設計,選用以促學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把分析“學情”落細到發展“學力”,把“主題”落細到“話題”,認真研讀和分析文本,梳理語篇主題意義,積極探尋課堂活動設計與學習方式重構,開展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在單元主題意義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活動中,整合單元教材,以模塊方式推進語言知識學習和語言技能發展,體現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發展思維品質和語言學習能力,確保教學內容整合化、教學目標適切化、教學過程活動化、學思結合可視化、質量評價多維化;在“改課”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持續推進教育改革進程,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挑戰,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快思維轉型、課堂轉型及教研轉型,從“教的匠人”走向“學的專家”;從“為教而教”轉向“以學定教”,全身心創造“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新形態,開展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實踐與探索,讓為思而教、發展學力成為教師的堅守,幫助學生養成主動發展的意愿,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個性發展。
英語學習活動觀指在單元主題意義引領下,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體現實踐性、關聯性和綜合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基于已有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語言技能,促進多元思維發展,增進文化理解(教育部 2020)。
單元承載著主題內容及主題意義。在教學中根據單元主題,以模塊形式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整合、重構教學內容,通過創設生活化、情境化、任務化、問題化、思維化的教學活動,進一步延伸拓展話題內容及話題意義。在單元整體教學中,課堂教學方式不再是零散的,而是統整式、整合式、群文式的。單元整體教學成為推動深度學習、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目標落地課堂的重要抓手(胡潤、陳新忠2020)。
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關鍵在于“整合”,教師要圍繞主題,選用、整合多模態語篇進行文本解讀及教學設計;單元目標的實現關鍵在“活動”,教師要在單元主題統領、各學習模塊相互關聯、教學設計活動化的教學思想指導下開展教學設計,從關注語言點到關注語言,從關注語言到關注內容,從關注內容到關注問題,從關注問題到關注意義,從關注意義到關注活動,堅持把為思維而教做到極致,逐步建構基于單元的大主題、大問題和大活動(王薔、周密,等 2021)。
下面以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為例,探討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方法與原則。
本單元的主題語境為“人與自我”“人與社會”,話題為“家務勞動”,功能語用為有禮貌地提出請求或征求許可。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從單元整體出發進行教材整合,把教學內容分為四個部分:家務勞動的分類情況、參加家務勞動的益處、家務勞動過程中的意見建議、Housekeeping詩歌欣賞,依次對應聽說課、閱讀課、讀寫課、研究課(選修課)。
1.整體性
本單元教學設計基于核心素養理念,從單元整體目標出發,由課內鞏固到技能提升,再到拓展探究,實現了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達成了整體教學目標。同時,整合教材,通過四個模塊的系統學習讓學生整體輸入、整體加工并實現整體輸出。
2.層次性
為滿足不同發展潛力和能力特征的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其能力的發展,在整體教學活動的設計中,最后一個模塊詩歌欣賞及讀寫結合的教學板塊為選修板塊。
3.主題化
閱讀選材都是原汁原味的與家務勞動有關的素材,在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引導其培養主動參與家務勞動的習慣。本單元的寫作任務也是圍繞家務勞動這一主題展開,呈現一張家務勞動圖表,讓學生在讀圖的基礎上,結合自家情況提出建議,教學活動的設計自始至終都圍繞家務勞動這一主題而展開。
4.生活化
從應對疫情防控期間居家學習與生活引入“宅家家務篇”教學主題,契合實際,活動設計同一間屋子中整潔的圖片和混亂的圖片進行對比,并給出了三個典型人物:溫柔的姐姐、偷懶的弟弟、有潔癖的媽媽。在圖片和人物性格的暗示下,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排練一出“大戲”,體現課程生活化、生活課程化的特點。
5.思維化
本單元教學設計堅持在英語學習活動觀下以“深度學習”理論和“多元智能”理念為指導,突出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概括、求真求證、模仿及創造,設置mind map、deep thinking等教學設計,在為了學生、基于學情、發展學力下引導學生突破“最近發展區”,達到“1+1>2”的學習效果。
6.活動化
本單元整體教學通過設計大量的活動,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討論等合作型的深度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自主、合作及探究意識。
第一模塊主要介紹家務活種類。在檢驗目標語言輸入后,設計聽音填詞活動,目的是拓展關于家務活的詞匯,通過對家務活進行歸納分類,完成chore chart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及英語活動中使用語言。
第二模塊介紹做家務勞動的好處。通過課本3a閱讀輸入,學生繪制mind map,通過分析、概括、評價的策略,培養思維品質。補充選用“父親在家務活中角色缺失這個現象”的閱讀篇章,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其群文閱讀能力及批判性思維能力。
第三模塊給出做家務勞動的建議。選用“如何讓孩子開開心心做家務的建議”這樣的篇章讓學生閱讀,為接下來的寫作建構支架,通過閱讀家務活問卷調查的統計圖;要求學生簡單闡述統計柱狀圖,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描述家務活的分配現狀;要求學生談談自己對做家務的看法,并給不喜歡做家務的成員提一些建議。
第四模塊欣賞家務勞動的詩歌及寫作。教會學生欣賞詩歌Housekeeping,根據學情舉行班級小組詩歌朗誦比賽;以讀促寫,讀寫結合,設計the Sunday Mail magazine invited parents to write letters to talk about their ideas whether kids shoud help out with chores產出活動。
1.通過家務勞動的群文閱讀,掌握clean up、do the dishes、mop the floor、wash the window、do the laundry、take out the rubbish等家務勞動類別,熟練掌握“Could I do...?”“Could you please do...?”等禮貌征求意見及建議的句型。
2.在四大模塊的閱讀活動中,通過設計“Do all the parents think that children should do chores at home?”等開放性問題及“Wha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children and American children on doing chores at home?Would you like do help your mother with the chores?Why or why not?”等探究性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其思考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是否有必要參與做家務的討論、如何幫助做家務的建議、征求對方意見及建議時所用到的各種禮貌的請求和允許句型的學習,引導學生與他人相處時需要有更多的誠意、尊重、理解和換位思考的意識,培養邏輯思維、批判思維及創新思維能力。
模塊一:介紹家務活種類,課型為聽說課,1課時
活動1:看視頻,導話題
教師播放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日常生活片段的視頻,提問:“What do they do?”由“Do they often help do housework during the epidemic?What about you?”引出家務勞動的話題。從追問“How do you often do to help your mother with housework?”切入,通過“頭腦風暴”復習家務活的類型并進行家務勞動的歸類。
活動2:聽語篇,學新知
能聽懂篇章內容,并采集關鍵信息,強化目標語:clean up、take out the rubbish、do the dishes、mop the floor、wash the window、do the laundry 的使用,聽后完成表1、表2。

表1

表2
【設計目的】通過聽語篇,了解關于歐美國家同齡人對家務活的分配情況及對家務勞動的看法。
活動3:在上面步驟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語境,填適當的詞匯,使內容完整、意義準確。
—Where is Judy?
—She is f_______her clothes in the living room.
Key:fold的現在進行時
During the winter vacation,you are supposed to take to dog for a w______outside.
We must put r________into the trash can and do garbage classification.
My father can’t cook well so he usually does the d_______after the meal.
I hate s_______the floor,but I enjoy cooking.
Key:
walk(家務戶外運動部分)
rubbish(垃圾分類)
do the dishes(洗盤子)
sweeping the floor(hate后加動名詞)
【設計目的】設計家務勞動語境,著重家務勞動詞塊的應用,培養學生在語塊及語境中使用單詞的能力。
活動4:根據圖片(見圖1、圖2)提示,禮貌而客氣地向瓊恩(Joan)提出請求。

圖1

圖2
根據圖片(見圖3、圖4)提示,禮貌地請媽媽允許你周末做某事。

圖3

圖4
【設計目的】圍繞話題doing choice提出請求許可及應用語言結構“Could you please...?”等。
活動5:根據圖片(見圖5),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家務的表達?

圖5
活動6:將所有家務進行分類,并制作家務分類圖示(見圖6)。

圖6
【設計目的】讓學生在概括、分類中再次學習話題詞塊,在學中用、用中學英語。
活動7:總結如何有禮貌地請求他人做家務(見表 3)。

表3
【設計目的】強化話題、功能語用及語言結構的整體性。
模塊二:介紹做家務勞動的好處。課型為閱讀課,2課時
活動1:復習如何有禮貌地請求他人做家務的功能語句。
活動2:呈現一張家庭日常的圖片,教師提問:“How do you feel a minute when you see the house?”要求學生在表達看法及想法時,從“一個有潔癖的媽媽、一個溫柔的姐姐、一個偷懶的弟弟”的角度發揮想象力進行闡述。
活動3:閱讀課文3a。
在持續默讀后,通過設問“Why was Nancy’s mom angry with her?”引發學生思考,讓其在加工的過程中找出文章的主題,運用mind map的形式對所學內容進行整理,掌握故事的beginning、development、climax、ending。通過南希(Nancy)的故事了解她的家庭矛盾,教師追問“What would happen if they both changed their way of communication?”引發學生思考,運用目標語言讓南希和媽媽換一種表達方式,預測故事發展的另一種結局;給文章取一個題目;討論對待親人應具有的態度。
活動 4:Thinking(見圖 7)。

圖7
活動5:閱讀來自可可英語的文章Big Benefit of Housework。
文章主要介紹劍橋大學的研究結果——男人在與妻子分擔同等家務活時是最快樂的(這一研究結果出乎許多女人意料)。在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后,教師提問:“南希的爸爸很愛做家務,你的爸爸愛做家務嗎?”
【設計目的】讓學生尋找文章的主題,理解段落中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利用尋找關鍵詞的閱讀策略尋找信息;歸納總結男人喜歡做家務的句子,檢測自己的閱讀結果;突破思維定式,了解男性是期待并且樂意做家務的。
活動 6:Big benefit of housework。
引導學生閱讀關于討論孩子是否應該做家務的短文,要求他們根據文本內容,提煉孩子做家務的好處,補充思維導圖(見圖8)。

圖8
總結男人和孩子做家務的好處(見圖9)。

圖9
【設計說明】讓學生學習尋找文章的主題,理解段落中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和論述“總—分—總”結構。運用mind map對所學內容進行整理,注意行文結構和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連接詞:firstly、secondly、lastly 等及 all in all等。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系統化、科學化地進行歸納,形成批判性思維。
模塊三:做家務勞動的建議。課型為讀寫課,1課時
活動1:閱讀一篇來自可可英語的語篇,內容主要為:As a parent,cleaning up after your kids can be the absolute worst,especially when you know they’re old enough to know better and are more than capable of picking up after themselves.So it’s a great feeling when your kids reach that age where chores are appropriate.You can start teaching them about responsibility by letting them help out around the house,and you get a little bit of a break.It’s a win-win!...”,文章就快樂地做家務給出了6條建議,要求學生選出最喜歡的三條建議。
【活動目的】深入解讀文本,把握核心內容知識(含主題、內容、文體結構、語言特點、作者觀點)(李箭、周海明 2019)。整合課程內容,追求意義探究。從記憶內容到關注活動設計的層次,引導學生概括整合信息,形成結構化知識。讓學生學習尋找文章的主題,理解段落中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利用尋找關鍵詞的閱讀策略尋找信息。運用skimming的閱讀策略找到每個獨立語段的大意,并匹配相應的題目。體現教學評融合統一,確保教學效果。
活動 2:Good advice of housework。
在你家里又是怎樣的狀況?你家的家務分配合理嗎?
【設計說明】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把學習與自己的生活實際及生活經驗相結合,在語言支架的幫助下通過分析、評價、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課堂產出取向下發展其語言能力(李明遠、陳明翠 2019)。
活動3:書面寫作。
1.要求學生如實填寫調查問卷,幫助教師收集信息;
2.教師根據問卷調查得出學生家庭成員分擔家務的數據;
3.基于調查結果(見圖10、圖11)生成圖表,要求學生完成調查報告。

圖10

圖11
要求:(1)簡述圖表內容;(2)結合實際情況描述你家里的家務活分擔現狀;(3)談談自己對做家務的看法,并給不喜歡做家務的成員一些建議。
【活動目的】通過寫作、口頭表達及引導學生評價應用教學內容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的目標。同時,學生的課堂產出情況也驗證了閱讀輸入及加工是否成功。本課中,學生根據所給圖示、表格,論述家庭中家務活的分擔情況,并在行文中分享自己的觀點。
模塊四:做家務勞動的建議。課型為研究課,1課時
欣賞有關家務勞動的詩歌Housekeeping,根據學情,舉行小組詩歌朗誦比賽。
布置寫作任務:The Sunday Mail magazine invited parents to write letters to talk about their ideas whether kids should help out with chores.
【設計說明】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引導學生實現“學中用、用中學”。
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學為中心”教學思想下的實踐與探索,在實際操作中要以話題為主線、以問題為手段、以深度為取向、以整合為切入、以模塊為載體、以合作為構架,引領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幫助他們在學會閱讀、學習、思考、表達的同時,學會專注、獨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