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娟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炎;重癥患者;臨床治療;綜合護理;血氣
【中圖分類號】 ?R56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6--01
慢性阻塞性肺炎是臨床比較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而處于重癥期的患者,具有較高的病死率[1]。該疾病的主要發病原因為吸煙,主要表現為不完全可逆的受限氣流,雖然疾病起于肺部,但是會引起全身性癥狀,患者的骨髓以及心臟均會受到不同程度損害。疾病發生后患者可表現為胸悶、咳嗽以及呼吸困難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1.資料與方法
1.1基礎資料來源
本次所研究的樣本為90例在我院ICU接受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炎重癥患者,患者接受治療時間為2019年10月~2021年4月。所有的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同意接受相應的干預,無其惡性腫瘤等疾病。按照患者接受治療的時間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45例患者中男女比為23/22,年齡28~76歲,中位年齡48.56歲,病程5~11年,平均(7.26±1.56)年;觀察組45例患者中男女比為25/20,年齡27~77歲,中位年齡49.33歲,病程5~12年,平均(7.69±1.15)年,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經過對比分析后P>0.05,提示結果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按照ICU的基礎護理開展干預,比如按照醫囑用藥、生活護理、環境護理以及基本的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則采取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護理內容見下文:(1)成立專項護理小組。抽取科室護理骨干人員組成護理專項小組,并且邀請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以及呼吸科專家對小組成員進行專業培訓,提升護理技能以及護理素養。小組成員開會通過頭腦風暴并結合文獻知識討論患者的護理計劃,最終形成一對一的護理模式。(2)舒適護理。患者對于病房具有陌生感,要消除陌生環境帶來的壓迫首先需要建立一個溫馨的住院治療環境。保證病房適宜溫度和濕度,定時開窗通風,保證病房的光線充足,每次打掃時需要小心,避免粉塵對于患者的影響。對地面或者器械進行消毒時需要使用無氣味的消毒劑。(3)做好基礎護理。24h不間斷的監測患者的病情,并加強夜間巡視,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咳嗽、咳血等情況,如果出現異常需要及時對癥護理并匯報醫生護理,預防情況進一步加重。(4)氣道護理。保證患者呼吸道通暢,吸痰時注意嚴格按照要求開展,掌握好吸痰的時機,并且操作技術成熟,避免損傷患者。可定期幫助患者翻身扣背,促進痰液的排出。
1.3觀察項目
(1)記錄干預前后患者的血氣指標,包括氧分壓(PO2)、二氧化碳分壓(PCO2)以及pH值。
(2)機體指標包括呼吸頻率以及心率。
(3)護理滿意度采取醫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量表評價,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以及不滿意三個等級,總滿意率=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1.4數據分析
需要對比的數據納入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20.0中進行分析比較,計量和計數資料分別使用t檢驗以及卡方檢驗,數據對比分析后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干預前后血氣指標對比
經過不同護理干預后, 觀察組患者的PO2、PCO2等均優于對照組,結果見表1。
2.2護理前后呼吸及心率情況對比
經過不同的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呼吸頻率以及心率均優于對照組,結果見表2。
3.討論
綜合護理是一種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該種護理模式從患者角度出發思考問題,滿足患者身體和心理的需求。相關的研究表明,給予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患者綜合護理干預可改善其預后。在本次的臨床研究中,我們給予了觀察組的患者綜合性護理干預,首先成立護理專項小組,使得護理開展更加規范,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治療環境,可減少心理壓力,提升舒適感;氣道護理可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呼吸障礙;藥物護理可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帶來的應激,通過心理護理可緩解心理壓力,提升治療和護理依從性。經過以上綜合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血氣指標等身體機能均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為97.7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提示給予患者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本次研究與前人報道基本一致。
總之,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炎重癥患者而言,臨床治療過程中加入綜合性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患者的各項指標,與傳統護理干預相比更加利于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王靈芝,楊新云.人性化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6,1(7):240-241.
陳素玲,王瓊萍,黃文婷,蘇 杰.優質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05):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