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整體護理;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 ?R54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6--01
腦出血主要是受非外傷原因導致的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高血壓腦出血病情危重,同時病死率相對較高[1]。引發此種疾病的主要原因包含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在高血壓腦出血治療中,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癥,在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并發癥。本文通過對整體護理進行應用,具體研究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通過選取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共計60例,本次收治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患者進行分組(常規組、試驗組)。常規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包含男性、女性患者各計16例/14例、15例/15例,患者年齡均值分別為56.90±1.24歲、55.80±1.35歲。納入標準:第一,根據相關診斷指標顯示患者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第二,本次收治的腦出血患者中起病時間一般在12h左右。第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第一,患者發生臟器器質性病變。第二,患者出現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出血。
1.2方法
常規組采用常規治療。
試驗組給予整體護理。在入院后,給予胃腸減壓治療,依據患者做好對應的營養支持處理。
第一,生命體征觀察。通過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情況進行監測,如果術后出現難以控制的血壓升高,則應進行病情的積極處理。通過給予甘露醇進行靜脈輸注,濃度為20%,劑量為125ml,在15分鐘內滴完。對于管床護士來說,還要為患者提供生活方面護理。在入院后第二天,管床護士還應和患者進行接觸。部分短暫腦出血患者24h后情況將明顯改善,此時患者認為自己已經痊愈,要求出院。對于管床護士來說,應講解腦出血患者的發病誘因、表現、治療方法,使患者明白腦出血的危害性。
第二,給予對應的干預。
①營養液給予。通過做好輸液泵的均勻滴注,在給予營養治療后,依據患者24h內胃潴留量做好治療,如果胃潴留量在150ml以下,應根據實際情況做好推注,并控制好輸液速度。
②通過做好患者的癥狀觀察,如果出現應激性潰瘍出血情況,還應采取對應的措施,給予鼻飼營養支持治療。在1天后如果患者的出血情況得不到控制,還應進行腸外營養支持的治療。
③通過對醫生、營養師做好狀態評估,并給予膳食制定,在進行營養價值計算的同時做好對應的監督和控制,并做好方案的調整。在各方面協同管理下做好飲食干預,在建立營養支持支持的同時做好控制。
④在患者治療期間,應做好注意事項的講解,在調整藥物濃度、滴速的同時,做好營養管的注入。在保證營養管通暢的情況下,加熱營養液,保證整個溫度,做好溫度控制,調整患者的耐受量。
1.3觀察指標
(1)營養治療前1天、治療后1周、治療后2周Hb值[5]。
(2)生活質量。
2.結果
通過對患者進行治療后營養指標的情況比較,治療后試驗組指標相比常規組較優(p<0.05)。
試驗組患者中護理前、后評分分別為 71.89±2.25、92.46±2.46,試驗組患者明顯改善(t=0.013、5.256)護理后明顯改善P<0.05。
3.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病情相對來說較為危重,患者在患疾病時一般需要接受手術治療[2]。在手術過程中,受麻醉、禁食等的影響,患者病殘率、病死率較高。因此,在高血壓腦出血疾病治療中,應做好腸內營養支持,從而有利于促進腸道恢復。早期營養支持作為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主要通過機體提供,在促進細胞群代謝的同時能夠促進患者病情恢復[3]。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存在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等病癥,整體免疫力下降,同時容易出現細菌、病毒感染,并出現并發癥,直接導致患者死亡。對于營養不良患者的治療來說,應進行腸內營養支持,在糾正患者高能量消耗狀態的同時改善患者預后。在腦出血后容易出現內分泌系統調節,在營養代謝物質紊亂的同時將會造成屏障功能破壞,并影響整體吸收。傳統觀念認為,對于早期患者來說受進食困難、意識障礙的影響容易導致腸內營養支持難以實施,一般情況下進行腸外營養支持治療。綜上所述,在高血壓腦出血治療中應用整體護理,整體效果相對較好。
參考文獻:
[1]黃夢云.循證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1,32(08):1012-1013.
[2]李曉雪.循證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32):154-155+158
[3]李曉蘭,沈功婕,冉歡歡.循證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0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