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霞
摘 要:高校大學生資助是保障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國對高校大學生的資助已有了顯著提升,但仍然存在認定機制不完善、社會資助類較低、資助方向單一等不足之處,本文針對以上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幾點舉措。
關鍵詞:大學生資助? 問題? 對策
一、高校大學生資助問題概況
(一)高校大學生資助的產生
當前,我國經濟正在經歷迅速發展階段,但仍有部分地區經濟相對落后、收入不穩定,不足以支撐子女的高校教育支出;同時,農村多子女家庭、城市下崗職工家庭、單親家庭、因殘疾或疾病及意外事故等導致勞動能力減弱或喪失、自然災害等突發情況等,都需要對高校大學生進行資助。
(二)高校大學生資助的意義
現階段,針對高校大學生資助,財政支持投入逐步增加,資助幫扶力度加大,已基本建立了包含獎、助、貸、補、減、勤等“多元混合”資助體系,有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解決了很大一部分大學生的高校教育費用支出問題,為他們順利完成學業、實現人生夢想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隨著各地、各高校資助育人主題活動的大力推進和開展,通過資助和育人的有機結合,極大地引導了學生的思想、充實了學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受資助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二、高校大學生資助存在的問題
(一)貧困認定機制有待完善
當前,各高校對于資助宣傳覆蓋面而言,已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但大部分高校對于資助對象的認定主要依靠學生提供的證明材料,認定形式通過班級民主評議的形式進行,這難免會出現以下問題:第一,一些證明材料真實性無法保證,無法進行科學準確的評估,隨意性較大,操作透明度較低;第二,采用班級民主評議的形式,對于班級評議小組未進行系統、詳細的工作指導,缺少具體的量化指標和等級評分,最終的評議結果差強人意。同時,部分學校認定形式簡單,走過場,缺少細致的認定審核。第三,盡管在認定過程中,各環節都在注重保護資助者的隱私,但仍有部分學生因為“好面子”等各類原因而放棄資助資格。
(二)資助投入存在地區性差異,社會資助類較低
當前針對高校大學生的資助資金逐步增加,也加重了中西部等財政收入較低省份的財政壓力,而這些地區往往是學生需要資助的主要地區,導致受資助名額不足,部分有需求的學生無法得到資助。同時,由于部分高校缺乏對社會企業、單位參與資助的宣傳和引導、后續的關系維系等,無法吸引他們的資助興趣,導致校設獎助學金、社會資助類獎助學金數量少,也存在向名牌類高校集中的現象,導致出現資助力度不足,未能真正緩解困難學生的經濟情況。
(三)資助方向單一,資助育人功能發揮不充分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相對于家庭經濟優渥學生,自尊心更強,心理更加敏感,而當前高校的資助主要關注點仍在學生的經濟方面,資助方向單一。高校的資助工作負責人較少,主要靠個別輔導員,學生數量較多、工作量較大,也導致未能在學生的精神世界、心理健康層面進行有效引導和關愛。同時,高校的資助育人品牌活動從數量和質量上來說,都存在不足,缺對當代大學生關愛他人、感恩生活、誠信友愛的引導,導致在學生的優良品格的培育上不夠重視,學生的感恩、責任、誠信意識淡薄。
三、高校大學生資助的對策分析
(一)優化認定和資助的方式與流程
打造政府+高校通力配合機制,只有政府部門提供的證明真實有效的基礎上,高校的資助認定才會更具精準性。同時,高校要進一步完善貧困大學生認定機制,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統一認定標準,達到認定的預期效果。在大學生入校前、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輔導員要通過寢室、課堂走訪、與家長電話訪談等形式,做好做實學生家庭情況的了解和掌握,從而在認定過程中進行較為科學和客觀的研判。最后,高校應加強對資助政策的宣傳,資助工作者應切實做到受資助者隱私的保護,讓每一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獲得實實在在的資助。
(二)政府和高校加強對社會企業參與資助的扶持
地方政府可通過制定相關措施或文件,鼓勵社會企業、團體積極參與高校社會資助類獎助學金,高校也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吸引社會企業、團體的參與,引進社會資金。通過校企深化合作的形式,對現有的資金進行優化組合,創設多樣化保障體系,充分發揮社會力量,搭建勤工儉學、實習就業平臺等,創造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鍛煉學生的個人意志和個人能力,提升資助資金的內生性,加強資助資金的可持續能力。
(三)拓寬資助形式,強化資助育人功能
資助育人功能是資助過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要拓寬資助形式,組建專業的資助育人工作隊伍,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提升資助育人能力,突出該項工作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育的意義。同時,注重學生感恩意識、責任意識、誠信教育、自立自強品格的培育,高校應深度挖掘感恩品牌活動,通過擴大活動參與面、在社交媒體報道來提高宣傳度的形式,創造和諧的資助育人校園氛圍。
四、結語
大學生資助工作,于學生個人而言,是順利完成學業、實現自身人生價值和遠大理想的重要保障;于國家和學校而言,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校園具有重要意義。資助工作不僅是經濟層面的關注,更應充分發揮資助育人功能,時刻以人的需要和全面發展為首要育人理念。
參考文獻
[1]余屹凌.新時代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現狀與提升策略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1(7):78-81
[2]張維維.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科教文匯,2021(15):17-19
[3]黃睿.高校貧困大學生資助現狀及創新途徑摭探[J].青年與社會,2020(10):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