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荷
摘 要:游戲是幼兒園一日活動組織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激發幼兒愿意上幼兒園、培養幼兒多項綜合能力的重要形式。區域游戲在幼兒園是以一種幼兒的自主性學習活動的形式而展開的,在游戲的過程中既包含了幼兒之間的模仿、合作學習,也關系到師幼之間活動的指導性。
關鍵詞:區域游戲? ?組織策略
幼兒園區域游戲,按游戲功能大致可以分為建構區、益智區、美工區、表演區、閱讀區、生活區、角色扮演區、種植區等。不同的區域游戲都有著其針對性的學習目標和要求,有的需要幼兒在區域游戲中利用已有經驗去獲得未知的技能,有的則需要幼兒和同伴合作完成才能達到游戲最初的目標。那么,結合心理學家皮亞杰在《兒童智慧的起源》中所提到的“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教師如何在幼兒園區域游戲組織和指導的過程中,釋放幼兒的天性、激發幼兒自主學習、探索的興趣成了首要問題。
一、研究的緣起。
與集體教學活動相比,區域游戲活動組織形式靈活、活動內容豐富,更符合3-6歲幼兒年齡發展規律。將幼兒教育朝多樣化、個性化的方向推動,更促進了新《綱要》與《指南》有關素質教育的貫徹與落實。但隨著區域活動的開展,一些問題開始逐步顯現出來。比如,如何利用常見材料有效開展區域游戲?如何使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材料之間發生互動?如何把區域活動這一形式有效地與幼兒園一日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實際的學習和實踐中,無論是玩法的探索或者區域游戲的教育意義都不能很好地呈現出來。帶著種種疑問展開了探索與實踐。
二、研究的發現。
發現一: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大部分幼兒對于益智類的區域游戲逐漸充滿興趣,甚至在中班的關鍵期,愿意嘗試和同伴共同游戲,但合作意識不夠是該年齡段不可避免的特點,教師應當在游戲的創設中,有意識、有目標的進行游戲的設置。幼兒在具有任務意識的前提下,自主選擇同伴合作游戲,互相促進社交技能。
發現二:根據一段時間的各班區域游戲走訪觀察的情況來看,大班年齡段的游戲最為復雜,尤其以繪畫、搭建類游戲為主,教師的指導往往缺乏專業性、連貫性。經過各班老師的網絡會議暢所欲言之后,我們提煉了一個關鍵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即為了實現“課程游戲化”的觀念,鼓勵幼兒釋放天性,引導幼兒在區域游戲中探索、發現、想象和創造,從而感受生活、享受快樂,教師們要在區域游戲設置之前與幼兒商討他們喜歡的游戲有哪些,師幼共同探討游戲的玩法和規則,再結合現階段的課程主題進行篩選和安排。如本周學習的主題為“春天在哪里”,那么美工區就可以投放材料,指導幼兒利用小棉棒繪畫春天的景色或者提前收集干枯的樹枝,利用橡皮泥制作桃花等。這樣的區域游戲,可以最大化加深幼兒對當前進行的主題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又拓寬了幼兒的思維、創造力,在區域游戲的過程中,對于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有了很好的提高。
發現三:在走訪觀察的過程中,由于孩子們天性活潑好動,很難去專注于某一塊的游戲并從中獲得知識技能。根據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在區域游戲劃分時,做到動靜交替,即利用空間距離、避免不同區域游戲的小朋友互相干擾。同時,還可以嘗試利用小朋友“愛告狀”的行為,在每一個區域內選擇一名“小小監督員”,這樣一來,無論是對于教師做班級管理的工作也好、區域游戲的組織也好,都會有著很大的幫助。同時也鍛煉了小朋友的自律性培養。
發現四:自信心是幼兒最應該培養的品質。在區域游戲中,有的小朋友在自我表達方面有所欠缺,比如在遇到搭建的樓房“倒塌”時,往往被負面情緒占據,有的小朋友出于自尊心,甚至會責怪自己或者周圍的人。這時教師應當及時找幼兒談話,了解前因后果,并簡單闡述“倒塌”的原因,同時贊賞幼兒做的好的地方,建立初步的自信心,幼兒在日后的搭建過程中,即使再出現類似的情況,也不會大喊大叫,大哭大鬧了。
三、教師如何正確組織和指導幼兒進行區域游戲。
心理學家皮亞杰在自己的著作《兒童智慧的起源》中提倡“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一度被幼兒園的管理者和執教者認可,而幼兒園的區域游戲完美的詮釋了這一理念的滲透。游戲本身是沒有任何的功利目的的,它強調的是“過程”與“表現”。兒童自發的活動,它能夠很好地順應兒童的自然發展。而區域游戲作為游戲中的一種常見類型,它與日常的教學也存在著內在的關系。兒童在游戲過程中所經歷的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的模式,其實就是一次學習的過程。在操作的過程中,幼兒學會了觀察、思考、尋求幫助以及解決問題。這與教師事前準備好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似曾相識。而不同的是,區域游戲中,我們可以有針對性的把握游戲對象的發展水平,并根據他的水平進行組織和指導。
在區域游戲中,教師的一切組織和指導的行為都不應該干涉幼兒的思考和創造,不應該違背幼兒的意愿、打亂幼兒的游戲節奏。例如在閱讀區活動結束時,有的小朋友未能按要求擺放好圖書,教師可以用相機拍照,當雜亂的閱讀區照片被呈現在幼兒面前時,幼兒通過討論很快就會發現問題所在,這何嘗不是鍛煉幼兒思維和形成良好習慣的方法呢?
除此之外,區域游戲的組織形式也可以有多種的變化。按群體劃分,可分為集體的,小組的,個人的;按區域劃分可分為閱讀區、美工區、種植區、科學區、角色扮演區、益智區、建構區、生活區等等;按照提供材料劃分可分為低結構區、高結構區。不同的分類,教師所傾注的教育目標也是不相同的。由于班級只有兩教一保的配置,出于安全問題以及指導的有效性考慮,建議每天安排一名老師針對一個區域的游戲進行重點指導,另一名老師可以巡回各個區域進行指導觀察,認真做好幼兒區域游戲的觀察記錄及指導記錄。記錄中所反應的問題,班級老師應當商量后在第二天的游戲中進行解決和問題的規避。對于在游戲中,表現積極的幼兒,應當有針對性的在全班游戲分享總結中具體提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幼兒積極游戲、勤于思考,同時也能促進幼兒在區域游戲中的探索欲望和興趣。
幼兒園區域游戲組織和指導對于一線教師仍然是很大的挑戰和恒久不變的課題。但我相信,只要師幼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多多鼓勵幼兒嘗試幼幼之間的互動,集思廣益、善于總結和發現適合本班幼兒的教育方式,區域游戲必將達到園長、家長、教師、幼兒所期待的高度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