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麥正處于返青起身期,同時也是小麥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河南省科技特派員楊文平和植物營養專家胡喜巧于2022年3月4—6日深入原陽縣福寧集鎮、太平鎮和陽阿鄉等田間察看小麥長勢、調查苗情,提出針對不同苗情采取不同管理對策,為小麥春季管理提供科技支撐。
科技特派員楊文平指出,要因地因苗施策,分類精細管理。對于小麥苗情正常的部分地塊,應以“保、穩”為主,適當進行控制,促進分蘗兩極分化,在拔節中后期結合澆水667 m追施尿素10~15 kg;有的地塊由于農戶播種偏晚,加之玉米秸稈還田質量不高,造成小麥長勢較差,應以“早、促”為主,促進小麥生長,在返青起身期趁墑667 m追施尿素8~10 kg,拔節后期結合澆水667 m再追施尿素5~8 kg,提高成穗率,促進小花發育,減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數。楊文平建議采用機械溝施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達到節本增效的目的。
另外,科技特派員楊文平強調,對于土壤墑情適宜、麥苗生長正常的麥田,可將水肥管理時間推遲到小麥拔節中后期,創建合理的群體結構,以促進小麥分蘗和穗花發育。對于沙土地,土壤漏水漏肥嚴重,土壤干旱,苗情較差,應結合澆水667 m追施尿素10 kg左右,促進小麥苗情由弱轉壯,以提高小麥成穗率,增加小麥穗粒數。
科技特派員楊文平還提醒廣大農戶要及時進行化學除草。冬前未進行化學除草的,當土壤不干旱、日均氣溫穩定在8 ℃以上,在天氣晴好的10:00—15:00除草為宜。此時雜草氣孔張開,易吸收水分和藥液,能獲得較好的除草效果。化學除草技術性強,除了需要選準藥劑外,還要嚴格按照推薦劑量、適宜濃度、使用時期和技術操作規程施藥,以免發生藥害。
同時,科技特派員楊文平還提醒農民朋友要關注相關部門發布的監測預報信息,注意防治病蟲害和預防春季晚霜凍害。小麥起身至拔節期是條銹病、紋枯病、莖基腐病和紅蜘蛛等病蟲害發生發展的關鍵期。對小麥紋枯病和莖基腐病等發生較重的田塊,選用烯唑醇、戊唑醇等藥劑,噴于麥株莖基部。防治小麥條銹病時,可噴灑三唑酮、丙環唑和戊唑醇等高效化學藥劑,以減少菌源數量,降低病害傳播的風險。河南省早春時期氣溫回升快、起伏大,倒春寒現象時常發生,尤其是2021年受拉尼娜現象的影響,2022年春季發生倒春寒的概率較大。種植戶一定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根據天氣預報,在寒流襲來前(7 d內)灌水,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大氣相對濕度(濕度大,露點高,水汽易凝結,釋熱多),以改善土壤墑情,調節近地面層的小氣候,緩和植株附近氣溫變化,或者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等,以預防或減輕凍害。凍害發生后,要及時采取追肥、澆水、噴施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補救措施,促進麥苗盡快恢復生長。
科技特派員楊文平的技術指導有針對性地解決了冬小麥春季管理問題,使小麥增產、農戶增收有了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