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雨鑫
(甘南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中心,甘肅 甘南 747000)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關心的民生問題。在此背景下,綠色食品逐漸贏得消費者的廣泛認可和充分信賴。甘肅省卓尼縣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已知植物種類1 336種、動物種類68種。縣域內大田作物有青稞、油菜、馬鈴薯、藜麥等,特色作物有高原夏菜、藏中藥材、食用菌、蕨麻等,養殖有牦牛、藏羊、蕨麻豬、黑豬和淡水魚等,并有野生采集類加工產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前景良好。產地環境質量是影響綠色食品質量的重要因素。當動植物生存環境受到污染,污染物會通過土壤、大氣、水體殘留于動植物體內,從而直接影響動植物產品質量,最終危害人體健康。因此,為生產綠色食品,先要選擇生態環境良好、空氣質量高、水質純凈、土壤未受污染的生產區域。
近年來,農業研究者對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例如,周嬌等以重慶(江津)現代農業園區4種農用地類型為例,對園區土壤環境質量進行測定并分析,結果表明全區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要求的土壤面積占農用地總面積的63.64%,4種用地類型的土壤環境生態風險水平均以低等為主,鎘和汞在園區表層土壤重金屬生態風險評估中占有較大的貢獻率,應列為優先控制污染元素。Zou等對北京市郊區農田的土壤重金屬含量進行測定及評估,結果表明大部分農田土壤適宜耕作,但仍有一小部分土壤超過綠色食品生產標準,需要特別注意土壤中鎘和汞的含量。
為積極響應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州政府關于創建“五無甘南”的重大舉措,貫徹落實好甘南藏族自治州農業農村局“全域無化肥、全域無公害”職責任務,創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顯得尤為重要。筆者通過檢測卓尼縣的土壤、農田灌溉水和空氣質量狀況,評估該縣產地環境條件是否適宜發展綠色食品產業。
卓尼縣轄11個鎮、4個鄉,隸屬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卓尼縣海拔2 000~4 920 m,屬高原性大陸氣候,年太陽地面總輻射能高,氣候暖和,溫差較小,蒸發量不大,年平均氣溫5.6 ℃,年日照時間2 450.4 h,年降水量487.1 mm,無霜期114 d。區域內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
卓尼縣土地總面積5 419.68 km。其中,農作物播種面積1.11萬hm,占土地總面積的2.3%;草地面積33.23萬hm,占土地總面積的61.3%;林業用地面積18.81萬hm,占土地總面積的34.7%。卓尼縣地貌以高原丘陵為主,大部分為中低山地形,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縣域內由于地形復雜、切割深,海拔較高,土壤垂直分布與水平分布特征明顯。卓尼縣耕作土壤有7個土屬、22個土種,林地土壤有5個類型。
此次綠色食品生產產地環境質量評價覆蓋卓尼全縣15個鄉鎮,包括納浪鎮、木耳鎮、柳林鎮、申藏鎮、康多鄉、喀爾欽鎮、阿子灘鎮、洮硯鎮、刀告鄉、勺哇鄉、完冒鎮、扎古錄鎮、藏巴哇鎮、尼巴鎮和恰蓋鄉;環境檢測范圍包括32.03萬hm草場、1.11萬hm耕地及卓尼縣九甸峽庫區位段809.1 km淡水魚養殖水域。筆者依據《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NY/T 391—2021)和《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調查、監測與評價規范》(NY/T 1054—2021)相關要求,對卓尼縣可發展綠色食品產地連片區域進行土壤、農田灌溉水、空氣樣品采集,共布設土壤檢測點19個、采集土樣190個(混合成大樣19個),布設空氣檢測點4個、采集樣品8個,布設農田灌溉水檢測點1個、采集水樣1個。
2.2.1 土壤。土壤環境質量檢測項目包括pH值、總汞、總鎘、總鉛、總砷、總銅及總鉻7項,土壤肥力檢測項目包括全氮、有機質、有效磷、速效鉀及陽離子交換量5項。
2.2.2 農田灌溉水。農田灌溉水檢測項目包括pH值、六價鉻、糞大腸菌群、總汞、氟化物、總鎘、石油類、總砷、化學需氧量及總鉛共10項。
2.2.3 空氣。空氣環境檢測項目包括總懸浮顆粒物、氟化物、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4項。
土壤pH值測定采用玻璃電極法,總鎘、總鉛測定采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總汞、總砷測定采用原子熒光法,總銅、總鉻、速效鉀測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有機質和陽離子交換量測定采用滴定法,全氮測定采用半微量開氏法,有效磷測定采用比色法。
農田灌溉水pH值測定采用玻璃電極法,總汞、總砷測定采用原子熒光法,總鎘、總鉛測定采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六價鉻測定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氟化物測定采用離子色譜法,化學需氧量測定采用重鉻酸鉀法,石油類測定采用紅外分光光度法,糞大腸菌群測定采用多管發酵法。
空氣中總懸浮顆粒物測定采用重量法,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測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氟化物測定采用氟離子選擇電極法。
依據污染指數評價法,以單項污染指數描述所有檢測項目的污染程度,將綜合污染指數作為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的評價結果。單項污染指數(P)按照下式計算:
式(1)中:P是檢測項目的污染指數;C是檢測項目的實際檢測值;S是檢測項目的評價標準值。
如果單項污染指數(P)小于等于1,采集樣品土壤、農田灌溉水和空氣的所有檢測項目符合標準要求,則繼續評價綜合污染指數()。如果有一項P大于1,表明該產地環境不符合標準要求,不適宜發展綠色食品。綜合污染指數()可以作為長期綠色食品生產環境變化趨勢的評價指標,其等級劃分標準如表1所示。
表1 綜合污染指數(P綜)劃分標準
由表2可知,19個混樣土壤pH值為8.11~8.80,所有樣品環境質量檢測項目單項污染指數均小于1,其中檢測值最高為0.87,≤0.67。結合表1可知,卓尼縣土壤環境質量等級為1級,環境清潔。19個混樣土壤肥力等級見表3。有機質肥力等級判定19個檢測點均為1級;全氮肥力等級除喀爾欽鎮檢測點為2級、刀告鄉檢測點為3級外,其余17個檢測點均為1級;有效磷肥力等級除申藏鎮、康多鎮、喀爾欽鎮檢測點為3級,阿子灘鎮、柳林鎮,完冒鎮、扎古錄鎮檢測點為2級外,其余檢測點均為1級;速效鉀肥力等級除申藏鎮、康多鎮、喀爾欽鎮檢測點,納浪鎮、木耳鎮檢測點,阿子灘鎮檢測點和扎古錄鎮檢測點4個檢測點為2級外,其余15個檢測點均為1級;在陽離子交換量土壤肥力等級測定中,洮硯鎮檢測點,申藏鎮、康多鎮、喀爾欽鎮檢測點,阿子灘鎮、柳林鎮檢測點3個檢測點為1級,藏巴哇鎮檢測點、納浪鎮檢測點、柳林鎮檢測點、刀告鄉檢測點、扎古錄鎮檢測點為3級,其余11個檢測點均為2級。
表2 卓尼縣土壤環境等級判定結果
表3 土壤肥力測定結果
通過檢測水質環境1個樣品10項指標得出,農田灌溉水pH值為7.81,糞大腸菌群未檢出,為0.25,為0.30,為0.07,為0.03,為0.02,為0.08,為0.28,為0.01。以上檢測項目單項污染指數均小于1,范圍在0.01~0.30,其中最高,為0.40。結合表1可知,卓尼縣域農田灌溉水環境質量等級為1級,水質清潔。
通過檢測空氣環境8個樣品4項指標可知(詳見表4),所有檢測項目單項污染指數均小于1,各單項污染指數范圍在0~0.67,最高,≤0.25。結合表1可知,卓尼縣域大氣環境質量等級為1級,空氣清潔。
表4 空氣質量測定結果
卓尼縣無工業生產單位,鄉村學校、醫院及居民生活等產生的垃圾均定期送往遠離綠色食品種植區域的垃圾處理廠進行處理,無潛在污染源。區域內農膜、農藥、肥料包裝等能及時回收,并對尾菜、作物秸稈、田間雜草等廢棄物進行菌劑漚肥、青貯飼草或直接還田,對環境產生的污染較小。此次檢測區域涉及15個鄉鎮,經檢測得出,土壤環境質量檢測項目中總汞、總鎘、總鉛、總砷、總銅和總鉻均未超標,農用水源環境質量檢測項目中pH值、總汞、總鎘、總砷、總鉛、六價鉻、氟化物、化學需氧量、石油類和糞大腸菌群均未超標,空氣環境質量檢測項目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物和總懸浮顆粒物均未超標。按照《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調查、監測與評價規范》(NY/T 1054—2021)的要求,用綜合污染指數對卓尼縣環境質量現狀進行評價分析,判定該縣土壤、農田灌溉水和空氣所有檢測指標均達到標準規定,其產地環境條件適宜發展綠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