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綠蘋
摘 要:隨著新時代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語文教學的方法也在日新月異中逐步凸顯。案例教學法是現代小學語文教學中最為常見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以基本的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設計一定的情境案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案例教學法能夠更加集中具體地歸納小學語文知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小學語文;實踐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7-0157-04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ZHANG Lvping (Datong Primary School,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new era, the methods of Chinese teaching are also gradually highlighted in the ever-chang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is the most common teaching method in moder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his teaching method is based on basic cases. Teachers need to design certain situational cases in teaching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learning.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summarize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knowledge in a more concentrated and specific way,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Chinese ability.
【Keywords】Case teaching method; Primary school Chinese;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案例教學法是語文教學方法中的典型方法,也是現代教學方式中極為常見的教學方法。運用案例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促使學生更加積極有效地參加課堂教學活動。鑒于案例教學的多樣性,應讓學生從不同案例教學中汲取豐富的語文知識,使學生具有更大的成長空間。縱觀當前的語文教學情況,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時,要能夠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以此推動語文教學的持續發展。
1.創新案例教學方式,豐富語文教學內涵
鑒于案例教學的多樣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靈活地運用案例教學安排課堂教學。當然,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時,要依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制訂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案。語文教學是語言文字學習的重要途徑,創新案例教學方式,從而保證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不斷豐富,在此基礎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素養才能得以進一步提升。在全面推廣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的大教育環境下,單元主題的教學編排已經成為引領教學的主導方向。
以單元人文主題為主要教學切入點,老師可以圍繞相關單元主題設計更為合理的教學內容,在緊抓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條主線的內容編排前提下,通過典型的精講課文教學案例,以有效的教學方法引領,使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從而能進一步運用到其他一些略讀課文學習中來。一般來說,語文學習要講求閱讀方法的學習,這是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發展的必要前提。因而,以典型的教學案例為基本指引,教師在具體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更多教學策略延展語文教學的發展,在創新案例教學方式的前提下,進而豐富語文教學內涵,這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發展主旨,也是教師進行知識能力教育的重要途徑。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中外童話故事時,教師就可以選取《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在牛肚子里旅行》這樣的精講課文案例來引領學生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對童話這一體裁已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知,具體的案例引領能夠使學生梳理并總結出童話的基本特點,同時,也能很好地感受童話中豐富的想象以及閱讀童話的益處。案例教學的創新,離不開學生的擴散性思維訓練,而激發學生更為濃厚的想象情感,無形中奠定了學生的語文學習基本素養。對于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不同的課文所運用的教學形式也有所不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通過體會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想進而能了解小女孩的愿望。而《在牛肚子里旅行》則可以在畫出蟋蟀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線基礎上進行故事復述。在創新案例教學的基礎上,豐富語文教學內涵,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得到了切實提升。
2.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學方法,開展多樣的語文教學活動
案例教學是通過創設探究性、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性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一步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的意識,從而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知識內容。案例教學的應用,為學生今后的持續發展創造了便利條件。因此,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巧妙地利用案例教學方法的優勢特點,通過科學合理的設置多樣化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全面、深入地進行思考和探究,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和觀點見解,在交流和辯證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從而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科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學生的思維素質和創新意識。
(1)精心設計教學案例進行課前導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有很多課程課前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創設了學習情境,但內容過于淺顯,只是單純地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而創設,其效果不好。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學的目標和內容,精心設計形式新穎、有趣的課題案例進行課前引入,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通過營造平等、和諧、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探索知識、點燃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輕松實現教學任務和目標。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燕子》這篇課文之前,筆者先插入一段關于燕子的深情朗誦,配合視頻播放小燕子在鳥巢休息的可愛模樣,飛行時輕盈的美好姿態,捕食時敏捷的動作,在電線桿停歇休息時閑適的畫面。在整個放映過程中,學生們盡情陶醉在視頻中。當播放完視頻之后,筆者讓學生將剛才所看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話進行描述,并將自己的感受講給大家聽。這時學生們議論紛紛、躍躍欲試,在發言和交流中學生收獲滿滿,對新課文更是充滿了期待。這時教師再引入新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為后續順利開展教學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借助問題情境案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疑是學之端”,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主動參與程度。小學語文教學目的不僅僅是傳輸語文知識和內容,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的意識,增強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摒棄以往傳統教學中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而是要通過科學合理地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以問題來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和思考,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在探究中過程中汲取知識營養,提煉學習的方法、技能和經驗,促進學生思想意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的全面發展。
比如,在講解《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時,用連續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這篇小說共講了哪幾個小故事?大家能不能用幾個小標題對故事進行概括?”學生們回答:游泳本領高、夜校上課、掩護李大叔、勇斗鬼子、雨來遇害、機智脫險六個小故事。這篇課文反映了雨來的什么性格特點和品質?學生們在思考和交流后得出:雨來是一個調皮可愛、好學上進、機智勇敢的愛國小英雄。借助問題情境進行導學,用層層推進、抽絲剝繭的方式進行課文疏導,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課文的重要內容和中心思想,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向小英雄學習的意識,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全面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3.利用課堂案例培養學生探究意識
興趣是學生持續學習的誘因和動力,要使學生始終保持高效的學習狀態,關鍵還在于幫助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中經常會發現,很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老師一講就懂,課后練習時遇到問題一做就蒙的狀況,歸其原因就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側重知識的傳授和方法的講解,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探求的意識和能力沒有得到有效培養。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要在“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上下功夫,借助教學案例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在集體探討過程中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在實踐活動和探索過程中領悟解題的思路,在總結和歸納中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1)利用教學案例開展導學,為學生創造思考和探究的空間
教師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引領者和組織者。教師在設計導學案例時,一定要結合教材的內容和教學大綱進行精心設計,盡量做到層次清晰、邏輯合理、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啟迪學生主動去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段落大意,賞析課文的名段、佳句,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提煉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和探究的空間和機會。
以《太陽》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按照以下幾方面去設計導學方案:第一,第一遍讓學生先粗略地閱讀課文,并把課文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第二,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分層,針對課文的重點段落進行詳品讀,將太陽的三個主要特點自行歸納和總結出來,幫助學生掌握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和技巧。第三,讓學生自行歸納課文中心思想,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調動學生探究未知的好奇心。
(2)利用導學案例為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和機會,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搭建交流平臺,對于一些簡單、學生容易理解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而對于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應該創設探究性學習的條件,讓學生各抒己見、相互探討和交流,在相互借鑒和學習中達成共識性認識。當討論結果出現很大差異時,教師再進行精講釋疑,幫助學生撥開迷霧,走出思維的泥潭,并向學生傳授一些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從而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目的。
在講解《將相和》這一節課時,筆者特意設置了這樣幾個導學案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第一,課文講了三個小故事,為什么卻以“將相和”為題目?其作用是什么?第二,將和相因為什么原因不和?他們的性格特點分別是什么?第三,為什么將相最后和好?學生通過交流和討論,明白了三個故事中前兩個故事其實是為第三個故事做鋪墊,了解了故事中將相“不和”到“和”的內在聯系,還懂得了在生活中做人要心胸開闊,一切以大局為重,有錯就應該及時改正,和睦相處、團結合作才能實現共贏的道理。
(3)案例教學要積極開展課后拓展演練,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練習和鞏固是學案導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設讓學生實踐應用活動的機會,以模擬演練的方式增強學生“躬行此事”的積極性,調動自主學習的意識,利用實踐操作鞏固課堂教學成果,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同時,借助課后拓展訓練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反思意識,極大地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知識同化和遷移,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不斷汲取寶貴的學習經驗,從而逐步領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這樣的方式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
(4)巧用案例插圖,引導學生去模仿和學習,指導學生看圖和學習寫作
充分利用教科書的案例插圖來引導學生模仿和學習。我們的教科書只是一些例子,通過學習這個例子,學生應該能夠互相學習并掌握閱讀和語言技能。模仿是小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尤其是對于生活經驗較差、語言積累不豐富、寫作方法掌握不熟練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寫作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具有難度的。讓學生主動去模仿他人的作品,從他人的作品中學到合適的方法,是學生初期成長快速有效的方法。低年級的課本中文字插圖居多,它們都是口語和寫作的極好材料,教師要有目標、有計劃地選擇那些學生感興趣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插圖內容來引導學生模仿與學習。它可以填充或模仿,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和理解課文各個層次的基礎上,自由選擇一幅插圖,寫下插圖的含義,并要求學生把內容表達完整,條例清晰,別人能夠輕松看懂插圖的意義。這樣的訓練,讓學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自然就容易學了,也更加有話可談,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使他們樂于模仿,學生的能力自然會有很大提升。通過這種方式,我們通過創新和實踐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優化教師的思路。
充分利用教科書的案例插圖來指導學生看圖和學習寫作。由于大多小學生不善于觀察和思考,在寫作過程中往往是片面且乏味的。他們沒有合適的選題,對寫作內容的主要對象沒有思路,比如說,談到動物可能直接的反應就是小貓或者小狗,比如,道德涵養,他們想到的是助人為樂,撿錢包交給警察叔叔。實際上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是與這些理想的熟悉背景相背離的。想要學生有更好的思維和方向,就應該借助案例插圖來指導他們看圖和學習寫作,通過看插圖,充分挖掘新的素材,不斷引導學生去積極思考,選擇適合寫作的各類主題,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學會觀察和表達具備自己的思路。用插圖引導學生學習觀察,觀察其實是尋找思路的首要條件,低年級學生對事物的掌握能力是比較弱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難以抓準核心要點,教師要運用插圖來引導學生的觀察思路,在觀察多幅圖畫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理清圖畫中人物與人物背景的關系,分清輕重緩急,做到寫字有細節,寫話有要點。
4.精選優質的課堂教學案例,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課堂教學案例是貫穿并整合學生語文學習的必要教學形式。依據課堂教學實際和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本著小學語文學習的基本方向,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考量,以確保給予學生更為優質的教育。介于案例教學的多樣性和特質性,教師有必要通過篩選并加以實踐運用的方式,用優質的課堂教學案例引領學生的課堂學習,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認真汲取案例教學的精髓,從而用以指導自己的語文學習實際。語文課堂教學案例多種多樣,教師要善于把握教學重點,并通過有效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來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情境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中常見的課堂教學形式,通過情境課堂教學案例,學生能夠更深入地走進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案例的選擇一定要有針對性,依據文本教學需要和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深入地分析并運用課堂中所選取的教學案例。當然,情境教學案例的選擇也要符合時代教育背景要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程度和知識儲備情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大力強調情境問題的科學性、知識性、創新性和典型性,要通過案例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使學生能在具體案例學習中學有所獲、學有所得、學有所感、學有所思。情境教學是學生融入其中并更有針對性地豐富語言積累詞匯的教學前提,能為閱讀學習和寫作素材的積累奠定基礎。學生需要在自身的認知實踐基礎上,更有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是學生創新學習的良好方式。情境教學案例是學生積累學習經驗的一種良好且積極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不斷地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并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語文學習素養。語文教師還需要不斷研究教學內容,有選擇性地通過案例教學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效率。
5.結語
總而言之,案例教學的實施要依據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需求而不斷轉變,要讓學生從案例教學中汲取更多的知識營養,以此不斷充實學生的語文學習,這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實踐“以生為本”的基本教學理念,要挖掘更多文本案例教學資源,并運用有效的學習方式,進而讓學生在具體的案例教學指引下,進一步實現自身的主體能動性。學生的持續發展能力和語文綜合學習素養正是在循序漸進的點滴語文學習中逐步形成的,教師要善于把握這樣的學習方式,進而發展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案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教學地位,充分實踐并加以廣泛應用,這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實踐方向。
參考文獻
[1]廖金福.案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江西教育,2017(21).
[2]姜瓊華.案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討[J].課外語文,2017(18).
[3]王志俊.案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論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20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