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實踐熱情
小學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綜合與實踐”任務時,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保持足夠的熱情和勇氣,以躍躍欲試的狀態去完成實踐任務。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平均數和條形統計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家庭中的收入開支和日用品的消耗制作成條形統計圖,繼而得出消耗的發展和變化;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可能性的相關問題時,可以通過“擲一擲”的相關活動,讓更多的學生懂得一枚硬幣的正反面出現的頻率和概率。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相關的活動中,增強數學應變能力、知識運用靈活度,由此學生才能更加深刻地把握數學學習,讓個人的數學領悟能力、數學知識遷移能力都得到巨大的提高和發展。
二、幫助學生營造更好的課堂氛圍
教師要試著營造出其樂融融的教學氛圍,并且讓學生在其樂融融的教學氛圍中,用心地完成相關的實踐任務,與此同時,能積極地動腦,也能把知識和實踐任務相聯系。教師在推動學生進步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成為一個求真務實、睿智聰慧的人。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物體的周長、面積等知識時,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個實踐任務:督導學生測量自己所在小區的花壇的周長和面積。學生之間可以組建起學習實踐小組,彼此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用心用腦,用豐富的知識和智慧去解答相關的難題。繼而,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出相關的PPT,對所得數據加以展示,同時讓學生在呈現所得結果的同時,把各自小組的研究過程加以梳理和呈現。
三、助力學生完成相關的實踐任務
正如上文所言,教師要成為一個助力者、服務者和推動者,當學生在具備強大的學習能力前,教師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幫助學生,令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同時督導學生不離開現實的土壤。當學生能具備強大的實踐動手能力,自然也能確保自己是一個“活讀書”的人。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廣角”中的植樹問題時,需要將課程內部的數學知識和課程外部的現實要素相連接,讓更多的學生懂得使用相關的數學思維和數學知識去解決若干的現實環保小問題,由此一來,學生自然能克服更多的困難,成為一個學求甚解、學思結合的人。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多邊形的面積”的相關問題后,可以將其與家庭地板圖案的面積相結合,由此讓學生通過多邊形的面積計算法去計算自己家的地板面積,由此在實踐問題中去檢驗個體的學習能力、知識掌握情況。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扇形統計圖時,也要善于幫助和引導學生,令學生懂得將這部分的知識和水表、節約用水的相關實踐任務相結合,以此讓學生懂得使用課內的知識去完成課外的公益性實踐任務,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公益實踐能力、責任感都得到均衡的發展和進步。
教師在幫助學生學習“生活與百分數”的相關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心地計算自己家的恩格爾系數,在計算恩格爾系數的同時,又能增強學生的家庭意識,懂得自己家正處于一個怎樣的生活水平線上。教師也能在旁及時督導學生,讓學生成為一個心懷感恩、用心學習、懂得體諒父母的孩子,由此學生才能內外兼修、成長成才。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圓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讓學生用心地探究圓的特質和屬性,并且在此同時,又能將圓的特質和其他圖形進行比較,從此,學生就可對圓形和其他圖形產生對比性的認識。例如,教師可讓學生用心地研究為何汽車的轱轆都是圓形的。那是因為圓形的半徑是等長的,因此,汽車使用圓形轱轆,可以保持車身的穩定性和平衡感,并且又能讓車子的安全性得到加強。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將不同形狀的車輪安插在車子模型上,由此檢驗車子的平衡感。當學生用心操作時,自然能得到更多的關于圓形的知識和常識,教師也能讓學生品嘗到思維之樂。
四、結語
小學數學教師要協調課內和課外兩個大局,讓更多的小學生用心完成不同的課外實踐任務,讓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得到均衡的提高。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綜合與實踐”課程的同時,也要讓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被激發出來。教師通過布置“綜合與實踐”的數學實踐性任務,讓更多小學生懂得動手動腦,懂得使用數學的相關知識去化解相關的實際問題,由此令本人成為一個富有智慧的個體。教師也要在此過程中,扮演好相應的督導者和服務者,由此學生才能更好地完成相關的任務。當學生超越了抽象的知識,抵達現實的世界,能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由此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動性必然可以得到極大的提高。教師也要保持一個清醒的認識,轉換自我的教學定位,成為學生的助力者,協助學生完成不同的實踐類的學習任務。與此同時,要讓學生的自信心、參與力和想象力得到相應的發展,以此成為一個更加出色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