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
摘 要:個性品質的培養離不開同社會的聯系,幼兒的個性發展就是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因此,在幼兒個性特征發展的過程中,教育的作用甚為重要,藝術教育亦如是。在幼兒時期注重藝術教育的開展與有效評價有助于幼兒自我意識的形成和感性認知的發展,從而為幼兒日后人格培育成長成材奠定基礎。
關鍵詞:幼兒教育;藝術教育;個性發展;心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3-0028-03
The Effect of Art Educ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y and the Way of Teaching
LI Ling?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in Shaow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ty quality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society. Children'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s gradually cultivated in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he role of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and so is art educ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of art educ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will help the formation of children's self-awaren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erceptual cognition, thu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children's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future.
【Keyword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個性是人的心理特征的集合,并外化為人的精神面貌。學前幼兒正是人的個性形成初級階段,對幼兒日后進一步發展個性、完善精神世界都有著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學前教育對幼兒個性心理發展的重要性不可忽視,現代的教育理念要求幼兒全面發展,它對藝術教育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育不再只是為了傳遞枯燥的知識,而是要讓幼兒獲得學習的能力和動力,在學習中發展個性。能否幫助幼兒培養個性品質也成為幼兒藝術教育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
1.幼兒藝術教育對幼兒個性心理發展的實際作用
(1)刺激表達欲望
幼兒藝術教育具有多種形態,如集體歌唱、隨著音樂進行簡單的舞蹈律動,等等,這些活動能夠讓幼兒感受音樂和韻律,并學會使用自己的嗓音、四肢等身體器官進行多樣化的表達。藝術是可以傳達信息的,這種信息不僅是文字性的信息,還包括感性的信息,如人們的情感,而幼兒在接受藝術教育,參與藝術活動的同時,正是通過理解這種傳達信息的方式,進而提高自我的表達能力,刺激表達欲望,這對幼兒發展自我意識、日后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都有著很大幫助。
(2)培養集體意識
幼兒所接受的藝術教育大多以集體活動主,如集體的歌唱、集體舞蹈、集體的樂器演奏,等等,在這種集體活動中,幼兒能夠學習與集體中的其他成員協同合作,在溝通中完成更好的合作,在合作中也可以找到自己在集體中的最佳位置,這對幼兒有效理解集體的功能、使自身融入集體都有著極大的積極意義。同時,能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在集體中能夠自在地活動,并有意識地為集體增光添彩,為集體奉獻自己的心力,避免“以自我為中心”的負面心理影響,讓幼兒成長為樂觀、活潑、開放、友善的人,在與集體融洽相處的過程中不斷探索世界,同外界建立豐富的聯系。
(3)發揮媒介作用
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媒介,有時它并不直接對幼兒產生教化作用,卻可以作為其他教育內容的媒介和載體,通過暗示、情感感化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對幼兒產生影響,或是幫助幼兒獲得感性認識,或是為幼兒加深某一知識在他們腦海中的印象,以輔助的形式為幼兒的個性發展帶來積極的推動力。這也體現了藝術的包容性,它能夠同其他領域進行良好的融合,并發揮出交互作用,共同推進幼兒的藝術教育。教育是多種要素共同發揮作用的活動,幼兒的個性發展也不是僅僅依靠藝術教育就能完成的。然而,藝術教育的特別之處正是在于它能夠成為不同教育內容之間的關節,連接不同的教育內容,讓教學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共同作用于幼兒的個性特征發展這一課題。
(4)促進心理健康
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發展和變革,當前的教育不光是指知識教育,更是對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教育。藝術是吹開幼兒心靈窗口的一陣清風,能夠自然而然地打開幼兒的心扉,以藝術之美浸潤幼兒的心靈。通過精選藝術教育的內容,優化藝術教育的具體形式,教師能夠對幼兒的個性特征發展進行良好的引導,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心理傾向,培養健全人格和良好德行,幫助幼兒實現心理的健康發展,避免不良情緒和心理的負面影響,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另外,心理健康還包括幼兒是否能夠正常融入集體,同他人進行健康有效的溝通交流。在幼兒的藝術教育中,集體藝術活動仍然是一個重要內容,如集體歌唱、舞蹈、合作制作手工作品等,這些活動的進行都能幫助幼兒快速融入集體,同其他幼兒一起欣賞藝術、感受藝術,共同完成藝術作品的創作。在藝術創作與勞動中感受合作、溝通的重要性,這一過程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能起到良性的作用,能夠鼓勵幼兒敞開心扉,在開放的心態中健康成長。95735A13-C90A-4C74-B72C-CA2F7E59D49F
2.幼兒藝術教育下幼兒個性心理發展的教學途徑
(1)多元藝術表現形式,鼓勵幼兒自由表達
藝術具有多種表現形式,藝術教育可以從不同表現形式之間的聯系與差異出發,充分調動幼兒對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主觀感受,并由此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和創造欲望。比如音樂和舞蹈作為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有著不同特點,參與活動的器官也不同,但幼兒卻可以同時進行這兩種藝術活動,用耳朵欣賞音樂或用嗓音吟唱,用身體各部位的律動表達自己對音樂的體會,通過這樣的方式,幼兒能夠領會不同藝術表現形式在表達上的差異和共性,以便更好地使用這些藝術表現形式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和思想。另外,不同藝術表現形式作用于人身心發展的功能也有所不同。多種形式共同發力,幼兒便可以獲得更加全面的能力培養。藝術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特定的知識與理論的傳授,而是幼兒對各種藝術表現形式的感受和二次表達,教師應當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感受藝術,通過多重視角參與感受,不斷升華內心的感性認知,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之美。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創設多樣的藝術情境,從而使多種表現形式在特定的藝術情境中產生有效的交互作用。例如,教師可以先為幼兒分發白紙和彩筆,然后播放不同節奏和情感內容的音樂,讓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在白紙上自由選擇不同顏色的彩筆畫出自己心中所聯想到的東西。畫完后,教師還可以將幼兒為不同音樂所作的畫放到一起,讓幼兒自己對比幾幅畫之間的區別,并讓幼兒談談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區別,從而感受音樂的奇妙作用,體會音樂和繪畫這兩種藝術表達形式之間共同的表達功能。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畫作,展示時,將幾幅畫的順序打亂,讓其他幼兒猜測每幅畫對應的音樂片段,并說說為什么這樣猜測,讓幼兒在思考中體會藝術作品內在的含義和精神價值,從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藝術修養。
(2)藝術發揮鏈接作用,達成有機教學整體
教育是一項有機的綜合活動,任何一個教學環節都不應當是單獨存在的,它必然是與其他環節相聯系的,亦是前后相承繼的。藝術教育自然也不例外。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藝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黏合劑作用,從不同教學領域的岔口切入,讓藝術教育同社會人文、科學等多種教學領域相結合,展現藝術無窮的兼容性和延展性。比如在其他教學環節中引入藝術背景或藝術形式,這樣一方面能夠讓幼兒感受藝術的多元之美和無限魅力;另一方面也能提升教學的連貫性,讓藝術教育滲透各個教學環節。例如,在幼兒時期,他們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是通過聲音和圖象,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公共設施或動植物等事物通過簡筆畫的形式進行展示,教師展示一張簡筆畫,讓幼兒猜這是什么,幼兒猜對之后,教師再展示實物圖片,讓幼兒把握實物圖和簡筆畫之間的聯系,即事物的外觀特點,接著讓幼兒拿出紙筆,嘗試自己畫一畫,畫完還可以舉起來讓其他幼兒猜一猜自己畫的是什么,看看自己畫得像不像,如果其他幼兒猜不出來,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自己的畫作進行反思和修改,思考哪些部位畫得不夠形象。通過畫簡筆畫的形式,幼兒能夠在趣味活動和自主創作的過程中快速學習生活常識,更快地認識生活中的一些建筑物,熟悉它們的功能,并且能夠讓幼兒把握認識事物本質的方法,即快速提煉要點。另外,在幫助幼兒認識小動物時,教師除了展示小動物的圖片,還可以提問幼兒:“小朋友們知道小綿羊是怎么叫的嗎?”讓幼兒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因為叫聲也是動物的一個外在特征。這樣做能夠讓幼兒意識到,認識世界不能從孤立的角度入手,而是要全方位地進行認識,認識一個小動物,除了可以從它的外在特點上進行把握,還可以從它的叫聲等其他特點上進行分析和把握。再如,在幫助幼兒培養衛生習慣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一些常見的清潔習慣寫進歌詞、編成兒歌,如《勤洗手》,等等。教師一邊教幼兒學習兒歌的歌詞,一邊也是在教育幼兒培養良好習慣,讓美德的種子飛進每一位幼兒的心靈,為他們的成長之路帶來良好的影響。
(3)發揮藝術的功能性,使藝術教育日?;?/p>
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教育立足剛開始接觸世界、建立認知的幼兒,更與真實生活的體驗分不開。脫離了真實生活的藝術教育,對幼兒的教育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幼兒的藝術體驗沒有真實的生活體驗作為基礎,藝術感受也缺乏了生活這一重要媒介和載體,藝術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是空中樓閣而已,自然難以培育幼兒健全的個性特征和精神人格。因此,藝術教育應當用好生活這個媒介。一方面,教師要有意識地在教育過程中創設真實情境,讓生活情境同藝術造境相結合,讓幼兒在熟悉的場景中產生藝術認知和藝術感悟;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將幼兒在藝術教育中產生的藝術認知和藝術感悟再次落到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去,在生活中學習和總結,養成發現生活中的美好這一習慣和意識,同時認識到生活才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培養積極實踐、踏實生活的觀念和精神理念,這對幼兒養成積極昂揚的生活態度都有著極大意義。只有這兩個方面相結合,才能幫助幼兒真正建立健全的審美機制,讓幼兒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例如,教師在音樂課堂上帶著幼兒一起學習唱勞動“號子”,教師一邊帶著幼兒學習歌詞和旋律,一邊還可以讓幼兒做出勞動的動作,體會歌曲中振奮人心的奇妙功能。教師還可以為勞動“號子”編一套對應的動作,每個動作都從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勞動活動中來,比如用類似拔河的姿勢模擬拖動重物的動作,用舉起雙手、張開手掌來回擺動模擬擦窗戶的動作。教師在教授這些動作時,也要引導幼兒回想生活中勞動的場景,如“小朋友們在家里有沒有幫爸爸媽媽打掃過衛生?擦窗戶的時候,我們的手要怎么動?”“現在老師做一個動作,小朋友們在什么地方見過呢?開動你們的小腦筋,猜猜這是在做什么?”教師不斷幫助幼兒聯想生活畫面,一方面可以讓幼兒更快地學習動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舞蹈教學更具內涵,為每個舞蹈動作賦予一定含義,而不是停留在簡單的身體律動上。當幼兒學習完了這套動作之后,教師就可以播放音樂,讓幼兒一邊欣賞、跟唱音樂,并且伴隨音樂做出對應的勞動動作,感受音樂和生活之間的奇妙聯系。教師在帶著幼兒一起舞動的同時,還可以進行一些勞動觀念的教育,讓幼兒意識到勞動的重要性,在藝術教育中養成勤勞樸實的美好品質。再如,教師可以“綠色環保”為主題,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可以進行二次創作的生活材料,變廢為寶,將大眾眼中的“廢棄物”進行回收并將其加工成為具有美學價值甚至實用價值的藝術作品,如用過期的報紙、舊雜志、廣告傳單等材料制作剪貼畫,用喝完的易拉罐、洗凈的舊衣服等材料制作出科技小發明或其他裝飾品,等等。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積極發揮想象力,運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做出有意義、有趣味的發明創造和藝術創作,并將最終的作品帶到學校來同大家進行交流和分享?;蛘撸處熆梢詫鹘y節日與綠色環?;顒酉嘟Y合,要求幼兒在不同的傳統節日使用廢舊的生活材料制作節日所需的物品。例如,在端午節,教師要求學生使用易拉罐和顏色筆,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小型的龍舟。然后在園區中準備一個長方形水池,各組幼兒將龍舟放入其中,將水池傾斜45°角,觀察哪組龍舟能夠最快游到終點,從而判定哪個小組獲得勝利。
綜上所述,幼兒時期是人的個體意識與社會意識發展融合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幼兒不僅對世界具有廣泛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且自我意識正在快速發展,這時正是幼兒感受外界的重要時期,藝術教育的介入等同為幼兒施加一個外部的指導,幫助幼兒提升自主感受的靈敏度,開闊多元視野,讓幼兒領略廣泛的人文之美和精神之美,對幼兒培養文化感受和藝術修養有著很多好處。
參考文獻
[1]方美紅,王任梅.兒童文化視角下幼兒藝術教育的異化與回歸路徑探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1(04).
*本文為2020年邵武市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立項課題“幼兒藝術教育與幼兒個性心理發展評價的研究”(立項批號:SWYEJYKT2020-04)研究成果。95735A13-C90A-4C74-B72C-CA2F7E59D4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