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片
摘 要:初中學生正值青春期,有著活躍的思維且獨立意識較為強烈,然而各種價值觀念并未完全形成,因而在這一時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非常重要,并且有助于社會道德法治工作的開展。對此,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就應致力于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和法治意識,并積極發揮自身的德育職能,將德育滲透至日常教學中,從而達成以道德浸潤學生心靈,以法治規則塑造學生行為習慣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德育滲透
引言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一大批擁有高度愛國主義情懷、民族意識及信仰和崇高道德追求的人才。初中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與“后備軍”,他們的思想覺悟、法治意識、政治素養、理想信念、道德品質不僅決定其當下學習與未來的發展方向,而且關乎國家與民族的前途命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需自覺肩負起培育學生道德素養的責任,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課程內容、教學要求,將德育滲透到課程教學的方方面面,實現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堅毅品質的磨礪、新時代品質的錘煉,使學生成長為知行合一、德才兼備的好青年[1]。
一、渲染良好課堂氛圍
要借助道德與法制課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教育,教師應當從課堂學習氛圍著手,引導學生在課堂中主動探究、積極發言、大膽質疑,構建良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更愿意接受和聆聽教師的指導,并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開展相關的德育教育[2]。
例如,道德與法治“集體生活邀請我”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初中學生懂得集體的含義和力量,進一步培養初中學生集體榮譽感、責任心。教師可以由學生較為熟悉的話題“對集體生活的見解與感悟”著手,營造活躍課堂氛圍。這一話題與學生實際生活貼近,因此學生都能夠積極發言,與教師的互動也會因此增多,也就使得課堂氛圍活躍了起來。并且為了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贊揚學生集體生活、團隊精神的文章和圖片,于潛移默化中強化初中學生集體意識、集體歸屬感,使學生學會尊重他人、關心他人。
二、創設德育相關討論話題,指導小組進行合作探究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與機會,促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時,可以結合本節課內容與教學目標,利用信息技術結合圖文音視頻等現代化資源展示和德育有關的話題,指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最后由教師根據小組成員展示成果進行點評與總結[3]。
例如,教師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社會生活講道德》這一章節時,可結合圖文展示出有關社會話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某個星期五的晚上,公交車人滿為患,這時一個老人上車,看到一位年輕人正坐在座位上昏昏欲睡,他走上前去直接要求年輕人讓座,這名年輕人剛開始沒聽見,老人便開始一直指責這位年輕人,引來眾人圍觀。作為圍觀者,你會怎么做呢?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尊重他人、以禮待人、尊老愛幼這三方面去辯證地思考討論,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最后教師再根據每位小組代表上臺發言所展示的成果給予點評與總結,完成本章節內容的教學。
三、加強情感引導,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初中生道德品質形成的先決條件,也是學生遵守社會公序良俗、社會原則與法律的精神動力。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善于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以真實且感人肺腑的案例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使其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以初中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崇尚法治精神”中的“自由平等的真諦”教學為例,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呈現一所鄉村學校中學生認真聽課的情景。由此,學生就會深刻體驗到,全國各地的學生都平等享有受教育權。這樣,教師不僅引領學生走進了法治世界,還讓他們倍加珍惜當前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與舒適的學習環境,從而有效培養了學生感恩國家的美好品質與精神。
四、組織社會德育實踐
為了快速幫助學生發展良好德育品質,教師應當善于組織學生利用實踐活動對理論知識進行演繹,使學生于親身體驗中深刻感受德育品行的力量與作用。
例如,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開展“品出情感的韻味”的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列舉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比如“愛心籌款”,并詳細講解案例中主人公是如何借助集體力量走出困難的,向學生宣揚正能量。除此之外,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組織初中學生加入志愿者活動,鼓勵學生在積極實踐中體會并傳遞積極向上的美好情感,以此借助實踐活動順利完成本節教學目標,深化學生德育情感,還可以豐富初中學生知識儲備、提升個人情感技能。當然,道德與法治教師在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應當考慮到初中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以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社會實踐中,此時再將德育教育有效滲透其中,便可以不斷優化學生的德育認知體系,做到真正落實、滲透德育教育。
結束語
簡而言之,初中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教師應當肩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重任,并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探索更為有效的方式進行德育滲透工作,以此引導學生構建完善的道德結構,擁有健康的道德法治理念,幫助學生實現思想覺悟的升華,提升學生人際交往、人格修養、道德品質,幫助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實現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志梅.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研究[J].新課程,2020(49):63.
[2]商冬梅.基于立德樹人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21):59.
[3]謝應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德育滲透問題探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0(07):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