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晨星
摘 要:目前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的輔導員都面臨繁雜的工作和多個方面的壓力。輔導員要負責的事情包括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學習和生活,才能達到完善的管理模式。在“互聯網+”環境中學校輔導員能夠更方便地處理學生的學習及生活問題,這種工作方式也能夠提高對學生的教學管理效率。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方式
在“互聯網+”環境中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模式將會越來越復雜化,在執行輔導員職責的過程中,輔導員能夠通過新媒體來獲得和傳遞指示,能夠更方便地獲取到學生的想法,輔佐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高職院校輔導員能夠通過“互聯網”平臺來進行教育優化,能夠更好地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更方便通知學生相關教學要求,因為“互聯網+”的環境能夠給予學生更自由的平臺。網絡平臺能夠征集學生對學校的意見然后傳遞給教師,提升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完成效率,充滿層次感的工作模式能夠幫助高職院校輔導員提升自我,保證質量的同時方便快捷的完成繁雜的教學任務。
一、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挑戰
1.管理工作精細度不足
目前輔導員對學生缺乏足夠的了解,進行學生的管理工作時對自我定位沒有足夠的認知,難以掌控掌握學生具體情況。輔導員對于學生的管理工作沒有分配足夠的時間,不能拿出足夠的精力來對待,輔導員進行管理工作時管理的工作不夠全面,不能集中精力于為學生創造未來的發展前景。高職院校學生和其他群體相比具有一定的特色,輔導員一般采用沿用傳統教育模式的方式來進行大學生的管理工作進行“解決問題”的管理方式,沒有做到預防問題的發生,而是采用產生了問題再去進行解決問題的方式,不能根絕問題的發生。另外,部分輔導員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集中更多的精力用于針對學生的學習方面,往往忽視了學生的思想觀念的培育,學生發展不夠全面,沒有做到人文化教育管理。輔導員沒有及時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有效溝通的話,在產生問題之后,只有少部分學生能主動和輔導員溝通獲取幫助。在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輔導員應該承擔起責任,主動對學生進行輔導。輔導員要做到的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做到關注學生,了解學生,幫助學生解決日常和學習方面的種種問題。另外,輔導員應該通過和學生進行溝通來了解學生在宿舍的狀況,積極應對學生產生的問題,并根據每個學生自身的情況來開展輔導。然而在現實狀況中,輔導員仍然有教育工作措施做得不夠的地方,工作精細度不夠,最后的結果是很難及時獲取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并進行有效的指導分析。改善現有的工作模式來開展教育工作是尤為重要的,需要輔導員在很多細節方面都做到位,輔導員應該認真分析探索現有的工作模式中仍然存在的弊病等,并對自我的工作狀況作估量,研究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進行改善,目前因為工作精細度不夠的情況仍然會影響輔導員的工作結果。
2.工作定位以及工作評估不夠準確
輔導員的工作缺乏精準的定位,不能進行精準的評估。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沒有對教師工作的精準定位,教師的工作模式沒有得到認可,現在教師的工作質量評估仍然不夠準確。對輔導員進行的考核往往會影響導員的工作效率,一般來說對導員的考核僅僅是從能力、課時和工作積極性這幾個方面來進行,但是僅僅靠這些標準來定義教師任務完成度是缺乏合理性的。因此在輔導員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從教師的工作管理現狀出發,進行合理科學的策劃。最后分析探索出結果后再進行準確的評估,通過科學合理的評估方式能夠得到輔導員真實的工作狀況。
二、“互聯網+”時代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模式優化建議
1.新媒體技術的合理使用
網絡對于生活的影響程度較深,因此輔導員需要完善教學措施,使用新媒體來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使用新媒體來提升工作效率進而提升對學生教學的總體質量。新媒體技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生活。輔導員進行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從自身能力出發來提升對學生教學的質量。
2.提升對網絡資源的利用率,普及校園文化
網絡科技的迅猛發展對學生的思想都產生了好的影響,因此高職院校輔導員應該合理利用新媒體資源來創建優良的校園文化,進行課堂教育的過程中,輔導員需要合理利用這些資源來教育學生,讓學生對校園文化有充分的理解,并利用這些資源來提升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認識。創設文化社區來幫助輔導員進行工作,進行社區文化的傳遞。可以選擇在各個社區進行微博的開創,各個社區所用的微博進行積極溝通聯絡。進行這項工作之后,探索研究活動需要的內容,幫助活動順利進行,讓學生對以上工作的進行的意義有充分的理解。
輔導員還可以創建社區專屬的公眾號,并在公眾號中發表專有的信息,讓學生在各個社區中進行學習活動,與此同時,學校輔導員同樣能夠通過微博使用的方式來和學生分享就業指導和能提供幫助的信息,或者發表一些文章來讓學生們借鑒采納。輔導員還能夠在上面進行學生學習和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指導,為學生提供建議,輔佐學生共同努力創建優良的美好校園環境。輔導員還能夠在進行工作的同時提升對學生的管理,通過校園網絡等信息的連接來開展工作,將這些信息進行公開透明化處理來為學生提供參考。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互聯網+”環境作為平臺,進行具體的工作任務時還需要從現實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分類管理,探索分析工作內容,對工作內容有具體的了解,實現工作的高效率進行。輔導員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還能夠從科學合理的標準出發使用智能評估,對自身的工作進行具體分析,對最終工作內容的實施有明確的評估,同時還要保證評估是客觀合理的。“互聯網+”環境能夠保證輔導員工作的效率和評估的全面性,保證了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順利進行,工作最終得到的結果也比較好。優秀的工作模式能夠讓輔導員有效開展學生教育工作,所以教學管理過程中,輔導員需要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教育工作中,合理有效地使用網絡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韋銀幕.“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績效芻議[J].廣西教育,2019(39):98-99.
[2]張懿.基于“互聯網+”時代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方法探析[J].黨史文苑,2017(08):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