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仕碧
摘 要:核心素養觀念的落實強調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重視從各個學科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全面培育。但是,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很多教師還是過于重視教材內知識點的教學,忽視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落實,使核心素養教育觀念落實變成了空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文分析了高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性,總結了高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培育的策略,希望能夠為核心素養觀念的落實彰顯實效,全面提升教學水平。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引言
雖然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被確定為新課改的基本目標,但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應該采用怎樣的教學模式才能夠提高學生核心素養這個問題仍然需要通過不斷地實踐才能達到高效化完成。
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一)核心素養與四層教育目標
核心素養理論提倡強調教育活動要重視培育學生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和必須品格,這種品格和能力主要表現為個人知識儲備、個體修養表現、社會和諧參與能力,以及關愛與實踐創新的能力等。從核心素養教育觀的主要內容中可以看出,其教育目標與歷史教學之中的四層教育目標是相適應的。“四層”為高考的考查內容,即“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這四項考查內容其實與核心素養的教育要求是相適應的,本質還是培養學生具備關鍵能力和必備的品格。
(二)核心素養對歷史學科的促進作用
核心素養教育強調突出個人情感、愛國情懷、和諧發展能力等綜合素質,這些素質具備了之后,對歷史學科的促進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具備了積極向上的個人情感與合作態度,才能夠更為積極地去進行歷史知識的探索,學會用辯證歷史學的思想去看待知識,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創新思考,確保學生在核心素養教育引導下,更為積極地去拓展教材之中歷史學的知識。
(三)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必須要接觸的就是歷史的人物事件,所以學生必須將整個事件理解透徹,進行有效記憶。這就要求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找到一個客觀的角度進行探究,這樣學生在分析事件的過程中,就可以感受到各個人物史料的不同之處,從而提高學生對人物事件的分析能力與思考能力,引導學生培養成正確的歷史觀。
(四)提高學生理解水平
教師要求學生在分析人物事件的過程中,必須要找到一個客觀的角度,以完全理性的心態對這個事件進行評判,這樣得出來的結論才算是合理的、客觀的。教師在歷史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可以提升學生對人物事件的理解水平,使學生學會在客觀的角度對人物史料進行評判,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二、培養學生歷史素養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唯物史觀
教師要想在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達到讓學生形成正確唯物史觀的目的,就應該指導學生應用正確的歷史觀念與方式去了解人類的社會變遷、演變的規律與這兩者之間的各種關系。在歷史的課本中,包含著可以正確的讓學生形成唯物史觀的素材與資源,教師可在設計教學模式的同時,將這類素材合理的應用在課堂中,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對唯物史觀的認識和了解。
(二)精心安排教學活動,形成培養路徑
首先,教師要基于歷史學科知識點進行教學活動,具體就是要以教材內的知識點為主要依據,多注重與學生進行課堂的互動。例如,在《水陸交通的變遷》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知識點,以核心素養為培養目標來設計問題。請學生用表格、思維導圖等形式來分析中國古代陸路交通和水路交通的演變過程,從秦朝一直到清朝,進行詳細的史料整理。其次,教師要基于歷史學科課外延伸的角度,組織教學活動。目前,歷史教學課外延伸活動變得更為方便快捷,主要是因為有信息技術的支持。在新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查詢史料的過程中,從“見證史實”的角度出發,客觀地看待歷史現象,從自主的角度來進行歷史學的延伸,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訓練學生的歷史學探究能力。例如,在《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對這個階段的歷史經濟、文化等發展進行了分析與整理,這里面有很多語文的知識內容,教師可以結合這一點,組織學生課后進行多學科整合教學。請學生結合學過的文言文知識,整理明至清中葉這段時間內的文學發展現狀,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文學與歷史的介紹。學生設計出幾個階段的時間節點,在這些時間節點之中通過文學作品及創作背景的歷史介紹。通過這樣的課外拓展,在展示成果的結尾,總結了文學發展與經濟發展、政治背景的關系,形成客觀分析歷史的優秀素質。
(三)培養學生歷史解釋能力
所謂歷史解釋就是學生可以利用查閱、探究、分析以及總結史料的方式,對歷史事件的產生原因、發展趨勢或者意義影響等可以做出思考,也是培養學生歷史素養的表現。所以教師在歷史課堂中,也應該對學生的歷史解釋水平進行有意培養,教師通過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活動中設計多種樣式來鍛煉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讓學生可以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自己的歷史解釋水平。
(四)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應該形成正確的歷史觀與道德觀,可以對社會上的是非丑惡做出最基本的判斷和分析,并不斷地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文化觀。此外,還應該培養學生以祖國為傲、熱愛國家的高尚意識與“少年強則國強”的精神力量。假如教師在歷史課堂中僅僅給學生講授教材知識,那么可能不能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國家情懷,還可能讓學生脫離了自己的認知與社會生活,課堂質量無法得到進一步提升。但倘若教師可以在歷史課堂中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有效結合,不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還可以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家國意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歷史作為一門充滿智慧和思想的人文性學科,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過程中,其教育目標與歷史教學之中的四維教育目標是相適應的,教育強調突出個人情感、愛國情懷、和諧發展能力等綜合素質,對歷史學科的促進是至關重要的,重視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在無形當中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曹彥紅.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資訊,2020(34):65.
[2]李淑華.基于中華傳統文化支持下高中歷史教學探討J].文化產業,02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