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九
摘要:本文闡述了把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到數學教學中,在數學的教育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等三種不同教學策略。結合實習過程中具體的教學實踐,利用教學案例,進一步展示不同教學策略的不同教學效果。
關鍵詞:數學方法;文化;策略
1.引言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育各方面提出諸多新要求,如何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推進數學課程的發展是很多學者和一線教師關注的熱點。教學策略是教學實施的重要環節,有關教學策略的研究也是新課標下課程研究的熱點之一。
2.教學策略的具體實施及案例
2.1滲透數學思想的教學策略
數學思想蘊涵在數學知識形成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是數學知識和方法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與概括。數學的思想方法主要包括劃歸、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符號與變元及類比等思想方法。數學的根源和本質并不在于結論,而是在于思想。數學課程的目的不單純是讓學生學到一些結論,更重要的是帶給學生數學思想,培養數學思維。根據初中數學教材,探討數學思想方法在實際教學中的價值。
2.2融入數學文化的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將“數學文化”有關實質記錄在課程標準的關鍵位置,且重點標記。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來,關于數學文化融入數學教學的研究工作很多。“要保障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過程中能夠受到文化熏陶,感受到數學文化,實現社會文化與數學文化的互動。”數學文化融入數學教學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學策略。研究思路是根據初中數學教材,深究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的價值體現,設計了一個將數學文化融入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案例。以勾股定理的教學設計(運用趣味故事進行引入)為例。據說在2500年前,畢達哥斯拉有一次去友人家拜訪,注意到他的友人家里是利用瓷磚徑直組合成的一整面的墻,在地面上它可以真實反映直角三角形三角多邊體的某些數量之間的相互關系,仔細地觀察下面的這些圖形,看是否能夠從中找到哪些圖形。可以發現,以等腰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為邊長的小正方形的面積的和等于以斜邊為邊長的大正方形的面積。即等腰三角形的三邊之間有一種特殊的關系,即斜邊的平方等于兩直角邊的平方和。在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枯燥無味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以及頭腦的發散思維。
2.3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策略
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教育教學中具有很大的優勢,科學技術的應用極大地增加了教學的效率,但是當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時,教師自身也需要掌握課件制作。一直以來,關于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實踐的研究很多,其中不乏信息技術合理運用的研究。顯然,盡管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應該結合課堂內容有選擇性地使用。多媒體的使用可以為學生的學習發展創造更廣闊的空間。研究思路是根據初中數學教材,探究信息技術在實際教學中的價值體現。設計一個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案例。以軸對稱圖形的教學設計為例。先拿出一張小小的手工畫板紙,對折后再繪出“心”形的一半。如果老師把這張簡單的手工模型畫放在紙兩邊對折一下,沿著這條對折線的邊緣裁剪一個新的圖形,是否能通過推測計算得出用老師的邊剪的這個圖形到底是什么?(本課教師通過演示,學生剪出了這個空心圖形并將它重新展開),原來這圖形是一個“心”形。我非常期待在咱們班里每位老師同學都能擁有一顆真摯的愛心。仔細地一起觀察一下,這個白色心形的左右兩邊是怎樣的圖形。
由此引入對稱。教師利用多媒體動畫使上面的圖形對折后發現是重合的。通過對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研究,可知信息技術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少學生感到數學課堂枯燥無味,活潑有趣的數字動畫視覺效果和生動直觀的多媒體彩色影像,以其趣味性來引發學生的思考,能夠促使學生保持興奮的狀態進行積極地思考,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更加樂于學習。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數學,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深入了解中位線定理以及圓面積公式的來歷,提高教學效率。在概率統計以及蒲豐投針實驗時,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模擬實驗,節省板書時間,學生深切體會數學方法的神奇,幫助學生解題。在數形結合解題過程中,往往手工作圖不夠準確,而利用信息技術作圖,能幫助解題,并聯系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大自然。不少中學生都認為數學就是在搞一些理論,與實際聯系不多,甚至覺得用處不大。其實不然,例如在生活中,圓的知識可以聯系生活中的車輪是圓的,而不是方的等。
3.總結
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要走好課前、課中和課后這關鍵的三步。
(1)課前,教師應深刻理解教育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深刻理解并掌握其應用原理,明確其培養目標。在備課確定教學目標時,明確各個教學環節使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并備注教授方法。
(2)課中,在教授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自己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用充滿感情、富有藝術性且言簡意賅地講述。對于需要經過分析與整理、歸納與演繹的較難掌握的數學思維和方法,教師不僅要口頭講述,還要進行科學的示范指導。在鞏固新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將數學思想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練習,從而起到強化作用。在總結的過程中,讓學生做總結性發言。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要合理、高效。正確把握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某些內容的教育實踐中的優缺點。要清楚運用這種信息技術的目標和意義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解決數學課堂上的困惑和難點,有利于幫助學生獨立思考,并非用它來代替以往行之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更不能讓他處處替代學生自己應有的數學知識和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靜.根據認知風格差異改進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7.
[3]張力瓊.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策略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7.
[4]王玉章.初中數學類比思想方法的探究與應用[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
[5]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上冊一九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