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樹苑 李睿




[摘要] 目的 探討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治療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臨床治療效果及C-反應蛋白水平。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漳州正興醫院收治的200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成兩組,每組各100例。對前100例患者采取常規治療方案進行治療,設為常規組,對后100例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取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治療方案,設為研究組,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C-反應蛋白、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8、降鈣素原指標及痰液標本細菌培養轉陰率。 結果 兩組患者的治療前C-反應蛋白、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8、降鈣素原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C-反應蛋白、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8、降鈣素原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8.00%,明顯高于常規組的9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痰細菌培養轉陰率為94.12%,明顯高于常規組的79.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治療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相關臨床指標,值得推廣。
[關鍵詞] 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治療效果;C-反應蛋白
[中圖分類號] R734.2?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2)14-0093-04
Clinical effect an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of bronchoscopic alveolar lavage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QIAN Shuyuan1? ?LI Rui2
1.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Zhangzhou Zhengxing Hospital,Zhangzhou? ?363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Nursing, the Affiliated Dongnan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of bronchoscopic alveolar lavage in treating lung cancer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00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admitted to Zhangzhou Zhengxing Hospital from July 2019 to July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ith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first 10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set as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last 10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bronchoalveolar lavage under bronchoscope and set as the study group based on routine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ect, C-reactive protein, tumor necrosis factor, interleukin-8, procalcitonin indicators, and bacterial culture conversion rate of sputum sample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reactive protein, tumor necrosis factor,interleukin-8, and procalcitonin before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treatment, C-reactive protein, tumor necrosis factor, interleukin-8, and procalcitoni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treatment effect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8.0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90.00%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sputum bacterial cultur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4.12 %,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9.27 %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 Conclusion Bronchoscopic alveolar lavage effectively treats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levant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Bronchoscopic alveolar lavage; Lung cancer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Treatment effect; C-reactive protein
肺部感染作為肺癌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會對患者的呼吸功能產生一定破壞,極易導致患者出現肺部氣道堵塞、痰栓等情況,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將給臨床治療工作帶來極大困難[1]。臨床上治療該癥狀通常依靠抗生素治療,但僅依靠抗生素治療并不能確保肺內藥物的濃度,帶來的抑菌效果也相對較差,甚至可能導致患者病程延長,增加醫院院內感染發生率。近幾年來,我國在支氣管鏡技術方面的發展有目共睹,目前,臨床上依靠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治療方案為肺部感染患者進行治療的幾率越來越高,且在臨床實踐中取得較大突破[2-3]。基于此,此次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漳州正興醫院收治的200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展開回顧性研究,對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取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治療方案治療后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漳州正興醫院收治的200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每組各100例。對前100例患者采取常規治療方案治療,設為常規組;對后100例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取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治療方案治療,設為研究組。常規組男51例,女49例,年齡40~77歲,平均(50.21±5.12)歲,平均病程(3.21±0.21)年;臨床分期:Ⅰ期45例;Ⅱ期32例;Ⅲ~Ⅳ期23例;腫瘤類型:腺癌62例、鱗癌38例。研究組男51例,女49例,年齡30~78歲,平均(49.2±10.2)歲,平均病程(3.22±0.20)年;臨床分期:Ⅰ期46例,Ⅱ期33例,Ⅲ~Ⅳ期21例;腫瘤類型:腺癌60例,鱗癌4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在知情前提下,簽訂知情協議,并自愿加入研究。②均經我院臨床醫生診斷,確診為肺癌合并肺部感染。③均有完整的病案資料[4]。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精神障礙者;②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③嚴重傳染性疾病者;④支氣管手術史者[5]。
1.3 方法
常規組:采取呼吸功能障礙患者輔助呼吸機的流程,同時配合抗感染、緩解痙攣、營養支持等針對性治療。與家屬或醫護人員使用翻身、拍背等手段,促進患者痰液排出[5-6]。研究組: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額外配合支氣管肺鏡肺泡灌洗治療。在對研究組患者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對患者的生命指標進行嚴格監測并記錄,配合多功能監護儀進行實施。同時,醫護人員,就患者的病情及支氣管鏡治療的過程及必要性、部分結果告知患者家屬,起到提前鋪墊的效果。告知包含操作流程、注意事項等,使家屬能夠更好地進行配合,并輔助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治療。生理鹽水選擇100 ml灌洗,在多功能監護儀下使用支氣管及其相關的附件進行操作。操作前半小時,為患者進行氧氣吸入,操作時還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咪達唑侖或安定的靜脈推注,使患者能更加穩定地接受治療。操作前,在氣道內滴入2%的利多卡因,對患者進行麻醉,兩組患者持續治療時間為一周[7]。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4.1 治療效果? 根據《肺癌合并肺感染的鑒別診斷標準》[8]中的內容,將其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指患者相關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胸部X線、肺部CT顯示肺內病灶已經吸收;有效指標:患者臨床癥狀有改善,聽肺部濕羅音減少,胸部X線、肺部CT顯示肺內病灶部分吸收;無效:各種癥狀、體征沒有明顯改善,以上指標均未達標。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9]。
1.4.2 治療前和治療后一周的指標變化情況? 抽取患者空腹血液標本約5 ml,并使用離心機將全血進行分離,抽取上層血清,采用貝克曼庫爾特LX60全自動生化檢測儀器對包括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指標進行檢測,注意在此過程中需嚴格按照相關說明書操作,以避免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
1.4.3 對比兩組患者痰細菌培養的轉陰結果? 在此過程中的操作一致,均為沖洗液痰細菌標本后進行細菌培養,并依據分泌物性狀矢量、氣體及交換支數及胸片檢查結果對各患者的轉陰情況進行統計,并計算出轉陰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8.00%,明顯高于常規組的9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的治療前C-反應蛋白、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8、降鈣素原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周后,研究組的C-反應蛋白、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8、降鈣素原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2.3 兩組患者的痰細菌培養轉陰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痰細菌培養轉陰率為94.12%,明顯高于常規組的79.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大氣污染導致空氣污染物增加,對人們的肺部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導致嚴重感染,使人們患肺癌的幾率呈直線上升。針對肺部感染,若不進行及時治療,將會轉換為肺癌。肺癌擁有極高的發病率及致死率,發展至晚期時,病灶會侵犯患者的中樞神經及咽喉神經,患者會頻繁出現咳嗽、咳血以及胸部劇烈疼痛等問題。且患者出現持續性疼痛,對患者的生存質量產生較大威脅。肺部感染在肺癌患者中比較常見,屬于一種比較嚴重的并發癥,發生肺部感染后,對患者的肺部功能有嚴重的影響,繼而導致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咳痰等癥狀[10]。因此,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案是必不可少的,以往臨床常以靜脈給予抗生素藥物治療的方案治療患者,但這種治療方案長期應用,會出現耐藥性,效果不佳,使患者治療時間進一步延長,同時也增加醫院感染的幾率。因患者肺部易產生大量分泌物,影響患者的肺部功能,使肺部易出現局部缺氧、缺血的現象[11]。
纖維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治療技術作為近幾年臨床上使用率較高的治療方案,在呼吸內科的治療中屬于經常用于治療肺部感染的一種手段,能夠將氣道阻塞的情況有效清除,且在治療肺部感染中具有十分理想的臨床療效。灌洗液選擇使用生理鹽水主要是為了降低對肺部組織的刺激性,在對肺部感染患者治療期間,這種治療方案區別于傳統治療方案,具有以下幾項優勢:在纖維支氣管鏡觀察下對患者實施肺泡灌洗術,可直接清除患者氣管內的分泌物,且不會損壞患者的呼吸道,對肺內痰液的吸取,有著明顯的效果,通過支氣管鏡反復灌洗,可有效稀釋患者肺內痰液,促使痰液盡快咳出,最終達到清除細菌、凈化肺組織的目的[12-13]。同時,還可快速解除患者支氣管阻塞癥狀,幫助患者改善缺氧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的TNF-α、hs-CRP和IL-8水平均有所降低,這代表利用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治療后,能對患者的炎性指標起到改善作用,從而減少機體系統的活性水平。在以往的相關研究資料中記載,肺癌患者在手術治療結束后,由于一定的應激反應和手術創傷,會直接影響患者全身的炎癥狀態,指標主要有TNF-α、hs-CRP和IL-8等多種炎癥因子,這些指標均有所升高。其中,hs-CRP作為一項反映患者全身早期炎癥的重要指標,通過它能對患者的炎癥情況和恢復情況進行監測,TNF-α和IL-8兩種指標均作為人體中的重要癥性因子,能直接反映患者身體炎癥的程度,刺激其他炎癥因子,并加快炎性因子的釋放,從而引發炎癥級聯反應[14]。除此以外,當患者機體炎癥處于急性期時,降鈣素原水平會顯著升高,因此以降鈣素原作為反映患者炎癥水平的因子有理想的特異性及敏感度[15]。本文中結合兩組相關炎性指標進行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前C-反應蛋白、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8、降鈣素原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C-反應蛋白、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8、降鈣素原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8.00%,明顯高于常規組的9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痰細菌培養轉陰率為94.12%,明顯高于常規組的79.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治療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相關臨床指標,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鄭勇,馬榮龍,劉敏潔,等.肺癌術后肺部感染支氣管鏡肺泡灌洗療效[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21,31(7):1001-1005.
[2]? ?葉毅斌,江少娜.纖維支氣管鏡下吸痰聯合肺泡灌洗在肺癌術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9, 32(4):1-2.
[3]? ?閔金義,吳賢偉,向曉媛,等.纖維支氣管鏡吸痰聯合肺泡灌洗治療對肺癌術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情及炎癥反應的改善作用[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7,23(5):691-693,697.
[4]? ?李強.纖維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術對老年COPD合并肺癌的診斷與治療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16,31(8):1296-1298.
[5]? ?唐吉仙,孫健,沈巨信,等.纖維支氣管鏡吸痰聯合肺泡灌洗對肺癌術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療效分析[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20,47(3):227-230.
[6]? ?魏樹全,鐘維農,譚錦文,等.支氣管鏡檢查在疑診肺結核痰菌陰性患者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8,18(1):6-10.
[7]? ?張海霞,賈莉,董燕,等.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對肺癌合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肺功能及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9,29(17):2611-2614.
[8]? ?黃泰博,高勝浩,王小麗,等.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治療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0,27(7):828-831.
[9]? ?楊秀云,雷云飛,賈全勝,等.支氣管肺泡灌洗液CEA、SCC及HE4檢測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診斷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21,36(4):618-620,627.
[10]? 陳菁,劉旭,楊碩,等.自制新型支氣管肺泡灌洗導管裝置在周圍型肺癌診斷中的應用[J].山東醫藥,2019,59(14):72-74.
[11]? 楊國彪,徐萌敏,徐亮,等.肺泡灌洗液LDH、CYfra21-1、PCT水平聯合檢測診斷肺癌臨床價值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20,58(9):111-114,封3.
[12]? 岳佩瑜.纖維支氣管鏡吸痰聯合肺泡灌洗治療對肺癌術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情及炎癥反應的改善作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31):56,62.
[13]? 苑群,張建銀,陳乾,等.支氣管肺泡灌洗液MGMT基因甲基化檢測在非小細胞肺癌診斷中的價值[J].濱州醫學院學報,2018,41(2):105-108.
[14]? 吳琳,張蘇寧.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并抗生素灌注輔助治療肺癌術后肺部感染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7,57(16):91-93.
[15]? 田祺,趙靖,劉菲菲,等.支氣管肺泡灌洗液SHOX2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檢測在臨床肺癌早期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17):3629-3632.
(收稿日期:202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