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元堅
摘要:學生課業負擔重,主要體現在各科作業量大、重復性的作業過多。之所以這樣,很大原因是在課堂上學生沒有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識,需要在課后“加餐”,不斷地反復,最終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為落實“雙減”政策,教更需要去深挖教材,對照課標進行精準定位,確保學生作業少而精良,基于此,本文簡要論述了“雙減”下作業布置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初中語文作業;高效布置;策略
一、深入研讀文本,把握課型特質,設計針對性前置性作業
明確精讀課型設計的前置性作業精讀課文在語文教學中占據的地位最為重要,教師在開展精讀課型教學活動時,需要確保學生可以順利掌握主要的知識點,并且能夠在后續的略讀課上進行高效化自主學習。教師在設計精讀課型的前置性作業時,需要意識到,學生做前置性作業,實際上是在為后續的教學活動做準備。教師設計的作業既要做到為學生的學習打基礎,又要能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而真正實現前置性作業設計目標。為此,教師要從生字、生詞到語段、語篇,對學生進行由點到面的訓練,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來明確課文中的重難點知識,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思考。
例如,在開展《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的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讓學生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通過自主閱讀和結合上下文語境的方式,剖析文中母親說的“好好兒活”和結尾處作者重復的“好好兒活”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并設計以下前置性作業:請學生自主弄懂課文中的生字、生詞;了解作者簡介和背景資料;思考課文中母親對兒子的關愛主要圍繞哪件事展開;母親的身體狀況和“我”的身體狀況如何,“我”的脾氣怎樣,是誰改變了“我”。通過設置以上前置作業,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實用的學習方法,升華學生的閱讀體驗,讓學生主動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
二、引導學生盡量在課堂上完成作業
初中學生在語文作業方面的要求包括背誦和書寫兩部分,背誦方面的作業包括對詩歌文言文優美散文的背誦,書寫方面的作業包括完成練習冊,學習課文中的重點詞匯以及古詩文言文的知識點。在初中學習階段,學生在語文書寫方面的作業上不應該花費太多時間。由于學生除語文外還要學習許多其他科目,因此語文教師不應該分散學生書寫作業的時間,導致學生失衡發展。教師要利用學科優勢,讓學生在課堂上便通過理解的方式掌握和背誦知識點。
比如即將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題破山寺后禪院》一文,教師可在講課之前的前兩天先告訴學生:“我們馬上就要學習古詩《題破山寺后禪院》了,請大家在每天的早自習五分鐘讀這首詩。”讓學生提前了解古詩,有利于更快理解古詩內容,避免課后花費過多的時間記憶新知。在教師上課的時候,要注意把握課堂節奏,為學生厘清文章的重難點,致力于在課堂中幫助學生深刻把握這些知識,減少學生在課后的背誦時間,提高學生的做題速度。比如在講到“但余鐘磬音”的“磬”字時,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正確書寫方法和基本含義,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課堂記憶時間,并及時抽查學生,做到趁熱打鐵。教師在下課之前要求學生在早自習的時候對課上所講的內容進行復習,在校內花二十分鐘的時間背誦知識點,教師再在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督促學生進行即時記憶。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學習任務,而不至于因為在課后反復鞏固課堂知識點的過程中使用太多時間,增加其課業壓力。
三、學生出題訓練
課后復習鞏固通常是教師出題,學生思考作答。可以換一種角度,讓學生站在出題者角度逆向思考問題設計的目的,這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內容。
目標和要求。準確把握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在出題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內化,不斷提升理解能力,從而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標。在出題訓練過程中,教師應充分信任學生,敢于讓學生設計問題,并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這既是對學生語文思維品質的提升,也是對教師教學能力水平的新要求[2]。
2.原則和方法。要教給學生基本的出題原則和方法,比如,近幾年的中考試卷中古詩詞欣賞題通常為一道填空題和一道問答題,填空題多與課下注釋、詩詞內容有關,問答題多與詩詞的思想感情、藝術手法有關。不同的題型,要求不同。古詩文默寫題、古文閱讀題、現代文閱讀題、名著閱讀題都有不同的題型和要求,可針對不同內容設計相對應的考查點。
四、創新性作業
這類作業是為了檢測學生能否靈活運用課文的語言材料表達個人見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性、靈活性,達到學以致用。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大多是精心挑選的名家佳作,文質兼美,是學生習作的最佳范例。可結合所學篇目,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仿寫練筆,使學生在快樂寫作中習得方法,提高書面表達能力[3]。如學習了七年級上冊的《春》和《濟南的冬天》后,讓學生仿照寫一寫“西寧的秋天”,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創新的熱情,充分展示他們的創造活力和才華。
五、分層作業和個性化作業
不顧學情差異的“一刀切”式的作業布置方式,容易使學優生“吃不好”,學困生“吃不消”,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分層作業和個性化作業,可以點燃學生的內驅力,促使學習更加深入高效。在教學中,首先要按照課程標準要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其次要對作業量和作業難度分層,讓各層次的學生都找到發展和提高的空間。分層作業和個性化作業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又提高了作業的有效性,有助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結束語
學生作業負擔過重是教育的頑疾,治理這個頑疾,需要社會協力,標本兼治,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在這個過程中,學校作為教育主體,要承擔更多責任。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針對作業過多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者,必須采取各種有效措施起而行之,勇于作為,做更多研究與實踐,為學生做到真正的減負,促進學生各項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胡高宇“.跳”出藩籬競自由——對初中語文作業的幾點思考[J].中華少年,2019(01).
[2]溫馨.讓作業“有效”起來——六步分組教學模式下如何編寫初中語文有效作業[J].中國農村教育,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