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鋒
一、基本情況
小杜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身體狀況良好。其父母都是外來務工人員,文化程度不高,初中水平。該生自小就在奶奶家長大,受到老人的溺愛而染上惡習,四歲開始才跟隨父母生活。父親經(jīng)常外出打工,也沒有太多時間和耐性來對孩子進行教育;母親在村子里開了一間小買部,平時工作非常忙,脾氣也比較急躁,看到孩子有問題就只懂得批評甚至體罰,但小杜根本不聽。因此,小杜有時候做錯了,自己也不知道錯在哪里,導致錯誤重復再犯。自從上小學一年級以來,小杜上課不專心聽講,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他從來都不會記在心里,每天就讓父母打電話問作業(yè)。有時候因為沒有完成作業(yè),同學就取笑和挖苦他,也不太愿意和他交朋友,因此,他經(jīng)常獨來獨往。
二、問題表現(xiàn)
小杜的接受能力一般,反應較慢,學習成績不理想。上課時經(jīng)常開小差,注意力很不集中,加上作業(yè)上很懶惰,本來速度也慢,導致作業(yè)經(jīng)常拖拉。平時比較好動,為了引起同學的關注,喜歡捉弄同學,更沒有一點集體觀念。經(jīng)教師的教育,他有時會承認錯誤,并向教師、同學道歉,但很快又會重蹈覆轍,“病情”容易反復。
三、成因剖析及診斷
經(jīng)查閱相關的資料,根據(jù)小杜的種種表現(xiàn),通過和家長、任課教師、同學,以及他本人的交談,筆者初步診斷造成小杜這種異常表現(xiàn)的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家庭環(huán)境及家長的教育方式
教育的基礎在于家庭,家庭環(huán)境對兒童成長起到奠基性的作用。家長對孩子的態(tài)度和教育方式對孩子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重要作用。教育界有這樣一句名言:問題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不當教育方法的家長。如果家長不懂教育孩子的方法,一遇到問題只會采用粗暴的教育方式懲罰孩子,只會讓孩子極易產(chǎn)生心理健康問題,性格出現(xiàn)扭曲。正因為小杜的父母教育方式不當,才造成小杜意志薄弱并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他一向我行我素,無法忍受教師與同學對自己的善意批評,而一旦出現(xiàn)問題就只會用“武力”來解決,性格偏執(zhí)。
(二)教師因素
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學校里,如果教師對后進生了解不深,關愛不多,很容易讓后進生由于缺少關愛而產(chǎn)生失落感。當他們得不到教師適時的表揚,久而久之就會否定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慢慢地否定自己的能力與水平,越來越失去自信心。
(三)自身因素
小杜的自制力較差,不能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注意力經(jīng)常轉(zhuǎn)移;行為習慣不良,學習習慣較差。這一切導致其成績下降,對學習沒有興趣,而這又使上述種種表現(xiàn)日趨加劇。
四、輔導目標的制訂
(一)近期目標
調(diào)整學生的心態(tài),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集體榮譽,讓他盡快把心思投入到學習中。
(二)長遠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成為一名好學生。
五、個案輔導的策略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通過以上的研究和分析,要成功轉(zhuǎn)化小杜,首先要從心理教育入手,讓他走出心理的陰影,再對其進行思想品德和文化知識的教育,讓他逐漸走出“后進”的死潭。
(一)挖掘閃光點,尊重人格,增強自信心
長期以來,小杜都被同學們戴上一頂“壞學生”的帽子,嚴重地傷害了他的人格和自尊心。只要我們多接觸他、了解他,注意他一點點的變化,找到他身上的閃光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勢利導,用真情、用愛心融化他冰凍的“心理防線”,相信他會改變的。在一次班級書法比賽時,筆者意外地發(fā)現(xiàn)小杜正一筆一劃地抄寫,抄得很認真。于是,筆者當著全班學生表揚了他。也許這一次的認真,只是他一時的心血來潮,并沒有想到會受到教師的重視。而筆者,本來以為就那么一次的表揚,他也不會有多少改變的。但當筆者布置抄寫作業(yè)時,他興沖沖地跑出講臺,問筆者可否多抄一行。聽了他那句話,筆者頓感意外。從此,只要是抄寫作業(yè),他都會按時上交,作業(yè)質(zhì)量也有了一定的好轉(zhuǎn)。
(二)多鼓勵,多寬容,激發(fā)上進心
小杜的行為習慣不好,屢教屢犯,常常導致教師的惱怒,父母的責怪,同學的嘲笑,可能連自己都不信任自己了。經(jīng)過多次與他交談、家訪,以及從學生和他家周圍的鄰居處,筆者深入了解了他的興趣和個性特征,并以此作為教育轉(zhuǎn)化他的突破口和推動其前進的動力。另外,在教育工作中,對他是有所“偏愛”的。只要是課堂上能夠舉手發(fā)言就加以鼓勵,學習上有所進步就給予贊許,品德上做點好事就進行表揚,讓他品嘗到受贊許、表揚的快樂,讓要求進步成為他的內(nèi)在需求,變“要我提高”為“我要提高”,從而激發(fā)他的上進心。
有一次,不知道他從哪里找來了一塊黑色類似瀝青的東西,下課時就在地板上、墻壁上畫,整個課室都是他的“杰作”??吹酱饲榫埃P者當時氣在心頭,很想大罵他一頓??伸o下心來想想,畢竟他還是小孩子,如果嚴格訓斥、處罰他,可能會得到反效果。于是,筆者對他進行耐心的談話,讓他明白到自己的錯誤,要求他認真寫一份檢討書,并把他的“杰作”一一清除。他聽了后眨眨眼睛,一臉疑惑地望著筆者:“老師,不用見家長嗎?只讓我清潔課室?”筆者點了點頭,說:“因為老師相信你會改正的?!彼α诵Γ拖铝祟^。果然,這次的寬容與信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很認真地把課室清潔干凈,還把班上的壞掃把給修好了,慢慢地愛上了勞動。
(三)對癥下藥,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培養(yǎng)責任心
經(jīng)過上一次的教育后,小杜搞破壞的現(xiàn)象逐漸減少了,而筆者對他的要求也慢慢提高。筆者希望他能融入這個“大家庭”,更希望其他學生會對他改觀。于是,筆者讓他當上勞動委員,不過有言在先,如果表現(xiàn)不佳就立刻撤職。他也很努力地想保住這頂“官帽”,嚴格地要求同學們做好值日工作。但由于同學們之前都不喜歡他,所以也不大聽從他的命令??赡苓@一點是筆者疏忽了,筆者馬上轉(zhuǎn)變策略,讓他這個勞動委員先不管同學清潔,而是幫同學清潔,他答應了。而另一方面,筆者向全班提出“不讓一個同學掉隊是全班同學的共同責任”的口號,并在班里開展各種活動,讓學生們接納小杜。只要小杜有點進步,筆者就會表揚他。慢慢地,學生們開始接納小杜,也開始接受這個正式的勞動委員。經(jīng)過一學期的轉(zhuǎn)化,小杜在各方面有了一定的進步,集體觀念強了,上進心也增強了,與同學、教師的關系也融洽了許多,整個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觀。
(四)認真落實幫教措施,家校協(xié)調(diào)教育,引導正確發(fā)展
改變了小杜的思想和行為習慣后,筆者多次與他的父母溝通,讓他的父母盡量做到言傳身教,為孩子提供一個沒有干擾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平時多關心孩子,多鼓勵孩子積極向上。同時,力求家長糾正不正確的教育方法,與其達成教育共識,與學校步調(diào)一致,共同引導其子女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在學校里,筆者經(jīng)常利用課余時間輔導他學習,點撥他如何改變學習策略。在其家長的配合下,小杜不僅行為習慣有了良好的表現(xiàn),學習成績也漸漸提高。
六、輔導效果
經(jīng)過一年的關愛、感化和輔導,筆者發(fā)現(xiàn)小杜進步了。首先,性格變得開朗起來。開始與人交往,愿意為班集體做些事了,并能適當參加一些文體活動,增進了與同學之間的友誼,產(chǎn)生了集體榮譽感,也改變了過去對教師的那種“敵意”。其次,自信心的增長帶動了對學習的興趣。每天能按時交作業(yè)了,特別是在寫字方面,要有所改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最后,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有好轉(zhuǎn)。能約束自己的行為,增強自制力,學習方法趨于合理,已經(jīng)適應學校學習了。
七、案例反思
在一年的教育和幫助下,小杜在諸多方面都取得了進步,筆者和小杜也成了好朋友。通過家庭和學校的雙管齊下,小杜的自制力得到了加強,但在通往“自律”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還需要進一步強化“他律”為保障。在增強其自我認知、自我控制能力的同時,還要加強監(jiān)督,尤其是家庭的課外監(jiān)督。作為班主任,以后會遇到更多、更大的挑戰(zhàn),我們要不斷自我增值,終身學習,勇于嘗試;要常懷教書育人的愛心,寬容學生,要用愛心、耐心感化學生。只要我們有追求成功的決心和信心,相信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
參考文獻:
[1]譚峰,李瑾.綜合干預策略促進學困生成長[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00.
[2]甘紅菊.淺談小學"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29):49.
[3]王彥偉.小學學困生轉(zhuǎn)化的有效途徑[J].陜西教育(教學),2018(1):36.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