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務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江門市教學開創了一種新的教研研訓模式——“小學語文說播課比賽”活動。對于“說課”,大家一定耳熟能詳,但對于說播課,筆者想應該有不少教師跟筆者一樣寡聞少見。怎樣才能開啟說播課成功的密碼呢?下面,筆者以工作室兩位學員的獲獎課例(盧思教師的《牛肚里的旅行》和梁翠婷教 師的《大象的耳朵》)為例,與大家一同解密。
成功密碼之一——把握特點
說播課是一種創新型的課堂展現形式,是對教師上過的課進行闡述,用教師自己的語言和真實的教學實錄描述教學過程,呈現教師的教學內容、學生需求、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以及課后反思等。它跟傳統說課是有區別的,下面我們從這個表格對比來看看:
通過對比,我們就會發現說播課的最大特點在于教學過程已經完成而且教學環節可以由教學實錄直接呈現。播課視頻是課堂實錄的同一節課的教學視頻,插播的課堂教學錄像是該節課最精彩的部分,即體現教學主旨和教學特色的活動、有創意的實驗設計、教學過程中的經典問題和真實課堂中的精彩生成。說播課一般時長為15~20分鐘(這次比賽要求15分鐘),其中,播課時間總長為8~12分鐘。播課部分可以是一段完整的課堂實錄,說完再播或者播完再說,也可以分解為幾段小視頻,邊說邊播。其實,邊說邊播的方式更為靈活,視頻結合,現場解說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更好。這次比賽選手們基本采用邊說邊播的方式進行,只有把握好說播課的特點,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說播課。
成功密碼之二——突出重點
盧思教師的《牛肚里的旅行》和梁翠婷教師的《大象的耳朵》兩節說播非常成功,獲得此次比賽的一等獎,關鍵在于她們突出說播課的重點——教學環節清晰明了。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科學童話。文章通過兩只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到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僥幸逃脫的危險經歷,告訴我們一個科學知識:牛有四個胃,牛吃食有反芻的現象,同時也讓學生們體會到了友誼的珍貴。
《大象的耳朵》是統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文章圍繞大象的“耳朵”展開,因為小動物們的疑問、議論,大象的想法一步步發生著改變,最后大象明白“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道理。
兩位教師選材一樣,兩課都是童話,都是圍繞著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四個維度(語言、思維、審美、文化)進行組織教學。教學環節清晰,每個環節循序漸進,從感知認識到理性感悟,從積累語言到運用語言,從語言表達到思維發展,層層深入。而且兩節課都善于抓住關鍵詞貫穿全文,如,盧思教師以“童話”(抓文體)這個關鍵詞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了“走進童話,了解故事;品味童話,領悟情感;享受童話,想象創編”三大板塊。梁翠婷教師則捕捉文本里內容出現的“遇見”這個詞來貫穿整個教學環節,以“遇見”為主線,設計了“導入新課,遇見作者;細讀課文,遇見動物;悟出道理,遇見自己”三大教學板塊,她們的環節標題凝練都花了心思。
成功密碼之三——突出亮點
如果說“教學過程”環節是說播課的重點,那么“教學反思”環節,就是說播課的亮點。盧思教師的《牛肚里的旅行》一課亮點在于第三個環節“享受童話”從悅讀——“感受語言”(讓學生們愉快地、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完全融入故事的角色中,實現了與文本的心靈碰撞),到正演——“內化語言”(按照課文進行角色扮演。這一過程,有教師示范、學生點評、方法指導等),再到反串——“運用語言”(假設被吃進牛肚子里的是青頭,而不是紅頭,故事又該怎么編下去呢?反串角色進行表演),教師遵循兒童語言習得的規律,由扶到放,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實現了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梁翠婷教師的《大象的耳朵》一課亮點同樣在第三個環節“讀好問句”——感受語言,學會質疑(本課以人物對話推進故事情節,對話主要以問句為主,所以讀好問句,思考疑從何來?);“演讀對話”——內化語言,學會思考(抓住動物們之間的對話進行對演朗讀,了解大象的想法是怎樣發生改變的);“對比文本”——遷移運用,發展思維(將上學期的童話故事《寒號鳥》與本課進行對比,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改變的真正內涵。繼而明白“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學生們有感而發,說出自己的體會,教學水到渠成)。兩節課都重視語言的訓練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創新,實現了語用訓練和思維訓練的有機統一。她們非常默契,設計不謀而合,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成功密碼之四——關注焦點
“關注課改方向”,這是說播課的焦點。語文教學之路是一條不斷發展、不斷改進、不斷優化的改革之路。課堂中的教學目標、教學形式、教學內容與教學效果都很重要,他們應該是高度統一、有機融合的,一線的語文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堅決把握語用原則、落實語文要素、提高語文素養,這樣才能順應語文課改教改的方向。這兩節課例的設計,盧思教師的設計顯得高屋建瓴,整個說播課的環節設計“緊扣語文要素、培育核心素養”宗旨,標題非常大氣而且指向非常明確。整個說播課從六大個方面進行:一是聚焦核心素養,說理念。這節課的設計理念就是在語文核心素養的引領下,以思維訓練為抓手,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二是緊扣語文要素,說目標。三年級學生已具有豐富的童話閱讀經驗,在這個基礎上讓他們進一步體會童話豐富的想象,讓學生學會復述故事并嘗試編寫童話,這是本課的的目標。三是立足課堂教學,說策略。圍繞著語文核心素養,通過創設情境、朗讀感悟發、角色扮演法,讓學生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遷移運用。四是著眼學生發展,說過程。在成功密碼之二已經提及。五是理清教路、學路,說板書。通過圖文結合的方法,直觀形象地概括了本節課的要點,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建構。六是回顧整體設計,說亮點。通過悅讀、正演、反串等教法,由扶到放,讓學生們感受、內化、運用語言。跳出文本,超越文本來設計文本教學,格局非常大氣。
成功密碼之五——團隊互助
成功的說播課除了把握特點、突出重點、呈現亮點、關注焦點外,還需要團隊的互助。雖然本次說播課展示的時間只有15分鐘,但卻真正體現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此次備賽過程中,各學校的智囊團傾盡全力、無私奉獻、努力打磨。如,我校梁翠婷教師給大家展示的8分鐘視頻,就是學校的信息教師放棄休息時間,加班加點按照要求幫選手認真拍攝、剪輯視頻,插播字幕,雖然最終呈現的是大約8分鐘的視頻,但其實畫面剪輯,需要過硬的技術支持,還有整個備課團隊的精誠合作,反復地打磨錘煉、精益求精,使她的展示盡善盡美。成功從來不是隨隨便便可以獲得的,它需要個人的執著堅持,更需要團隊的鼎力協助,在遇到困難和疑惑時,我們一定要尋求集體的智慧,必要的時候需要跨學科的支持。
說播課作為一種新的教研方式和教研形態,雖然還不夠成熟,但是卻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發展潛力。若我們都能找到開啟說播課成功的“密碼”,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不斷涌現出更多優質的說播課。
責任編輯? 鐘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