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明杰
摘 要:本文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科本質出發,對“深度學習”下的課程價值進行了多角度分析,結合“深度學習”的課程價值,本文從教材內容分析、學習主體的興趣點、遞進式的教學內容、發展性教學評價的角度,對深度學習視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的構建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 深度學習 教學模式
教育改革的最終實現都要看在課堂層面是否得到真正落實,引領學生深度學習,強調學生全方位參與其中,教師就要進一步改進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構建深度學習視域下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實現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同時也有助于教師提升專業素養,為新課程理念的落實助力。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深度學習視域下的課程價值
(一)時之所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一環,“立德樹人”站在教師的角度體現為育人的價值導向,這種價值導向的落地主要陣地在課堂上。目前大多數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更傾向于教學和學習的功利性,以提高學生的分數為主要目標,對于政治知識的傳授也是圍繞考點內容,屬于灌輸式教學,學生對政治知識的領會程度不夠深刻,僅僅停留在應付考試的層面,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達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立德樹人,又不只是立德的問題,也不只是討論道德與樹人關系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探索、建構育人模式的問題”[],“立德樹人”是新時期對教育者的新要求,教育者應該以立德樹人為標尺,關注學生深度學習,構建教學模式。
(二)學之所需,實現“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
2014年由教育部貫徹落實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提到“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各個學科進行核心素養的改革基于方向。課程、教材、教學是實現“核心素養”育人目標三個重要載體,首先需要從教學方面入手,使教學模式的改革具體化。“目前,研究并明確學生核心素養是國際教育發展和課程改革的共同追求和趨勢。從他們的研究來看,核心素養不約而同指向了基礎性素養。”[]所謂基礎性素養,筆者認為,初中階段是學生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學生的思想還未定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作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課程,教師只有在課堂上關注深度學習的落實,才能助力“核心素養”育人目標的實現,“深度學習”教學可以為教師提供教學模式改進的思路,成為教師探索課程改革的“腳手架”,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和任務。
(三)教之所需,助力“專業能力”的有效提升
深度學習的實施推進,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更是教育者的主動應對今日世界處于信息大爆炸、大裂變的時代,深度學習視域下教師采用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是教學變革的必然選擇。互聯網的發展,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變得更加廣泛,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并不是大腦猶如“白板”一樣進入課堂的,他們會帶著先前的經驗知識上課,如果在課堂上習得的新知識與他們原有的知識發生認知沖突時,教師要選擇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他們新舊知識的聯合和轉換,要為學生提供具有建構意義的學習環境和條件。如何讓互聯網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而不是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這對新時期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而在深度學習視域下構建教學模式是對新挑戰的應對,正是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構建深度學習教學模式提供了技術載體,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獲取準確的有效信息,和學生共商共建知識的學習構架,教師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緊跟時代步伐,也提高了專業能力。
一、深度學習視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構建的具體策略
(一)加強對教材的深度分析,聚焦深度學習內涵
教師要想運籌帷幄地建構教學模式,就要在充分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聚焦深度學習的內涵,在掌握新的教學理念的前提下巧妙設計、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將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等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的知識重構,有的放矢的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發生。例如,統編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八課“國家利益至上”的內容在講解時可能會比較抽象,要想實現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教師可以串聯“國家的故事”、“回家的故事”,與《建國大業》等優秀的愛國影片相結合,讓學生意識到“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高度統一的”,使教材內容和學生觀影感受相結合,培育并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把握學習主體的興趣點,激發深度學習吸引力
在掌握學情的基礎上,把握學生的興趣點,開展對話教學,讓教學成為教師和學生雙向互動的過程。開展對話教學的關鍵是確定目標明確的對話主題,教 師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直面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滿足他們發展的需要,從實際生活、學生成長中選擇和確定對話主題。從學生感興趣的對話主題入手,可以激發學生深度學習的欲望,使教學內容真正觸動學生心靈。例如,在設計“生命可以永恒嗎”這個對話主題時,我們可以從“生命是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么”,由于初中時期的學生認知水平有限,心理發展還處于半成熟的狀態,對待生命的理解還沒有真正的透徹和全面,面對這樣的對話,他們會感到困惑,迫切想知道的問題的答案,從而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讓深度學習真實發生。
(三)建立遞進式的教學內容,挖掘深度學習的思維深度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要體現時代脈搏,關注國內外重大時事,引導學生了解社會生活中的現象,通過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加強思維深度,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教學內容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情境設置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情境之后,學生的注意力會下降,教師可以提出具有梯度性、遞進式的教學問題,以問題為媒介,呈現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作為教師,還應該有效抓住政治知識之間的連接點,統整教學內容,打破各個學段政治知識的獨立狀態,以新知識為線索,調動已有的舊的背景知識,促進新舊知識的聯動,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