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關鍵詞: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燒傷整形;意義
【中圖分類號】 ?R64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5--01
對于燒傷患者而言,手術的實施效果是否理想,和患者本人的燒傷時間、位置、因素、預后鍛煉、生活等皆息息相關,所以燒傷整形護理是燒傷患者治療及恢復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尤其是Ⅱ度燒傷患者其創面面積較大且程度較深,如處理不到位會導致眾多并發癥發生,而病程的延長導致心理問題出現,不利于患者恢復[1]。基于此,本文重視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的同時實施,對于護理措施效果有加強意義,詳細內容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醫院2020.03——2021.03至此接受治療的88例燒傷整形患者為實驗對象,根據護理工作實施不同因此可將其分成常規組與實驗組(每組44名)。本次實驗開展過程中所有患者已經簽署所有相關知情同意書,患者無麻醉禁忌證。
常規組可見男性22例,女性22例,年齡范圍20-70歲,平均年歲(43.1±5.2)歲,患顏面傷者25例、全身多處19例,傷口面積最小5cm2,最大8cm2,平均(6.43±1.22)cm2。
觀察組可見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齡范圍20-70歲,平均年歲(45.8±5.1)歲,患顏面傷者23例、全身多處21例,傷口面積最小4cm2,最大8cm2,平均(6.38±1.25)cm2?;举Y料對比,未見差異性P>0.05.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對象治療中資料齊全,對比試驗下數據有參考性;護理人員已告知本次試驗風險且同意。
1.2.2排除標準
將患有精神障礙、凝血障礙、常規用藥過敏者、嚴重交流障礙病患者排出本次實驗;家屬和患者嚴重抵觸本次治療護理;所有資料相對齊全但無參考性。
1.3方法
常規組:按照醫囑為患者展開基本用藥護理服務,并基于促進患者康復目的協助其鍛煉、活動、規范飲食,促進其早日康復。
實驗組:心理護理——為患者鞏固心理支持并記錄心理評估,警其覺不良心理問題實施解決策略。盡量緩解患者焦慮情緒并引導出患者主觀能動性,抵抗消極情緒帶來的影響,提升患者臨床治療配合度。學會置換角度思考問題,從而了解患者的疑問以及讓其認識到合理認識心理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的燒傷整形后的恢復顧慮以及對預后情況的擔憂心理。主動向燒傷患者開展心理指導,觀察不良情緒的產生并主動觀察其焦慮、抑郁、恐懼狀態的嚴重程度,對性的對于恐懼,焦慮不安等情緒進行疏導,讓患者能更好的依從臨床護理和健康教育,評估病人的不良情緒反應,按照對象的文化水平從而調整病情宣教內容?;颊咄鶓n慮燒傷皮膚的美觀恢復情況、并發癥以及恢復的時間等,護理人員可為其講解鍛煉計劃中不同時間的恢復程度,從而穩定患者的焦慮心情。健康教育——為患者講解燒傷整形后的疾病健康知識指導,發放預后手冊或是以視頻方式介紹整形治療后的恢復注意事項。定期組織病患參與健康講堂講解,集中回答病人的問題并讓其之間能夠互相分享自己的恢復經驗。重點講解整形手術在實施中的作用、恢復理想程度還有整形手術配合護理工作的重要性,然后表明心理調節和知曉健康知識對于恢復有促進意義,讓其積極參與預后的康復鍛煉。
1.4觀察內容
同類型病患經分組后,比較組間的護理前后兩組疼痛情況、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結果。
1.5統計
借用SPSS23.0軟件處理,計算計數材料(n ?%)、X平方值校驗;計量資料(x±s)表示、T值顯示,若P<0.05證明有意義。
2.結果
2.1護理前后疼痛情況
護理前,兩組VAS 分數相近,p>0.05;護理后,實驗組VAS 分數更低,p<0.05,見下表1:
2.2生活質量表現
每組44例患者經統計下可見,常規組對象的生活質量表現比實驗組較差,對比下可見:
SAS指標——常規組(52.6±3.4)分、實驗組(40.6±3.8)分,結果差異對比T=15.611,P<0.05有意義。
SDS指標——常規組(55.8±3.5)分、實驗組(41.7±3.6)分,結果差異對比T=18.628,P<0.05有意義。
Barthel指標——常規組軀體功能(63.6±2.2)分、社會功能(64.2±5.5)分、物質生活(11.5±2.7)分;實驗組軀體功能(78.5±3.1)分、社會功能(71.1±8.0)分、物質生活(15.5±6.4)分。結果差異對比T=26.000、4.714、3.820,P<0.05有意義。
所有指標結果對比下可見實驗組對象的生活質量表現和常規組對比有統計意義。
2.3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統計率相比常規組更高,有統計意義(P<0.05),如下表3所示:
3.討論
燒傷一般稱為由火焰、熱水、紫外線、射線、化學物質和電灼傷造成的皮膚燒傷,按照燒傷嚴重程度的不同將其分成Ⅰ度燒傷、淺Ⅱ度燒傷、深Ⅱ度燒傷、Ⅲ度燒傷等,會損害患者的皮膚和粘膜位置,嚴重者甚至會傷及皮下組織例如肌肉、骨頭、內臟等。燒傷的患者其皮膚部位即便治愈后也會留下疤痕和組織畸形狀態,所以很多人對于燒傷留下的皮膚缺損、移位、增生等癥狀無法接受,深度燒傷者其創面下也有出現肌肉痙攣、瘢痕組織增生的現象,嚴重影響著人們對于外表美觀的需求。因此臨床針對燒傷問題推行了整形手術,針對不同位置、不同燒傷程度的皮膚組織進行外表式的修復,而護理工作的配合也至關重要,直接影響了患者術后的創面愈合程度[2-3]?;A的護理能夠維護手術部位的恢復效果,而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能影響患者自身行為的配合性,從而提高整個護理效果的體現。心理護理可在最大程度上為患者提供指導與幫助,紓解因治療產生的負性情緒來改善康復依從性、排斥護理的情況,能引導患者逐漸樹立長久治療的信心[4]。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對燒傷、整形的了解度,以此配合飲食、生活習慣、治療的配合,從而加速健康恢復。
結果可見,護理前兩組疼痛狀況對比無差異性,P>0.05.護理后,實驗組對象疼痛分數低于常規組,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優于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結合健康教育用于燒傷整形患者護理中,有促進其恢復效果意義,應用價值高。
參考文獻:
[1]唐露露,張慶. 心理護理結合健康教育用于燒傷整形患者護理中的意義分析[J]. 康頤,2021(3):144.
[2]徐婷婷,曹玲. 心理護理結合健康教育用于特重度燒傷患者護理中的作用評價[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99):110-111.
[3]高貞. 研究心理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如何應用于燒傷整形護理[J]. 康頤,2021(4):133.
[4]蔡宛容,蔡懿,王靜,等. 心理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燒傷整形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 東方藥膳,2021(9):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