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靜,曹洪華
(云南師范大學泛亞商學院,云南 昆明 650032)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發展現代農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訂單農業供應鏈在降低市場風險、確立農戶市場主體地位、暢通鄉村振興“大動脈”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1]。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公司+農戶”型契約關系取代了市場臨時性交易[2]。然而,農業弱質性加上農村金融市場廣泛面臨的市場失靈現象,從融資、放貸機制層面來看,供應鏈參與主體間存在需求錯配現象[3-4],趨近于一種非合作博弈的“納什均衡”,訂單農業供應鏈金融合作層次、范圍、規模和水平迫切需要實現提升[5-7]。
為了解政府介入能否打破“公司+農戶”金融合作舊有的低層次“均衡狀態”,通過加強參與主體間的合作意愿,實現訂單農業供應鏈金融合作的“帕累托最優”[8-10]。本研究運用演化博弈理論,構建了兩級“公司+農戶”型訂單農業供應鏈,對其市場主導行為和政府深入介入情境下的訂單農業供應鏈合作模式進行博弈分析,論證政府對供應鏈金融運作層級優化的關鍵性,并根據研究結論提出訂單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優化路徑,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將訂單農業供應鏈金融中的參與主體劃分為農業龍頭企業、農戶(大戶或小農)、金融機構及政府。其中,農戶是供應鏈金融的發起方,農業龍頭企業是供應鏈金融的擔保方,金融機構是供應鏈金融的資金給予方,政府擔任供應鏈金融的推廣方[11-13]。目前,較為普遍的訂單農業供應鏈融資過程如圖1 所示。

圖1 市場主導下訂單農業融資
假設1:A、B 情境僅考慮由單一風險中性公司和單一風險規避型農戶組成的訂單農業供應鏈。
假設2:參與雙方都是有限理性決策者,存在機會主義,行為決策過程具有動態性。
假設3:農業龍頭企業行為策略集s1={還款/不還款},還款指龍頭企業為農戶進行融資擔保,在規定時間按農戶應收賬款票據向金融機構還本付息;不還款是龍頭企業拒絕替訂單農戶還本付息。
假設4:農戶行為策略集s2={守信/不守信},守信指農戶遵守與農業龍頭企業簽訂的訂單合同,在規定時間以約定單價向企業銷售組合訂單要求的農產品;不守信指農戶選擇違反訂單合同,在市場上選擇其他農產品收購方。
假設5:基于有限理性的假設,龍頭企業選擇還款的概率為x,農戶選擇履約的比例為y,且x,y∈[0,1]。
本研究所使用的參數如表1 所示。

表1 模型參數說明
A 情境模擬下,根據假設條件,構建訂單農業供應鏈金融合作主體博弈收益矩陣如表2 所示。

表2 供應鏈金融合作博弈收益矩陣
1)農業龍頭企業選擇還款/不還款的預期收益及平均期望收益見下式。


農業龍頭企業選擇對金融機構還款的復制動態方程見下式。

2)小農戶選擇守信/不守信的預期收益及平均期望收益見下式。

小農戶選擇守信的復制動態方程見下式。

農業龍頭企業和小農戶的復制動態方程公式共同構成二維復制動態系統T。
為求演化穩定策略均衡點,令F(x)=0、F(y)=0,可得小農戶和農業龍頭企業的演化穩定均衡點如下:O(0,0)、A(0,1)、B(1,1)、C(1,0)和D(dx,dy)。其中,D(dx,dy)為均衡點需滿足。

系統T 的Jacobi 矩陣為見下式。

由表3 結果可知,(不還款,不守信)和(還款,守信)是本合作模型的演化穩定策略。

表3 合作博弈均衡點結果
圖2 描述了農業龍頭企業和小農戶供應鏈博弈的動態過程,連接不穩定點A(0,1)、C(1,0)及鞍點D(dx,dy)所得折線是系統收斂于不同狀態的分界線:折線左下方區域ADCO內,(不還款,不守信)策略為系統的演化穩定策略,折線右上方區域ADCB內,(還款,守信)策略為系統的演化穩定策略。經上述分析,系統存在O(0,0)與B(1,1)兩個穩定均衡點,因此,分析該情況下參數變化對系統演化結果的影響。
根據均衡演化結果分析,在供應鏈金融合作系統中,鞍點D(dx,dy)坐標為且滿足0<θR(1+r)-C1<(1-β)W0,0<R(b2+1)-C2<βW0+Rb2,當決策雙方對訂單農業供應鏈金融合作的態度落在四邊形ADCO區域內時,合作博弈會向O(0,0)點演化,即雙方均選擇違約;當決策雙方對訂單農業供應鏈金融合作的態度落在四邊形ADCB區域內時,合作博弈會向點B(1,1)演化,即雙方均選擇(還款,守信)。因此,探索參數變化對合作演化的影響,即探索參數變化對兩個四邊形面積的影響。根據圖2 所示,可以計算得到四邊形ADCB的面積見下式。

圖2 T 系統動態演化相位圖

在其余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分別求關于參數θ、w0、b2、r的導數判斷參數變化對s1的影響。
對s1關于參數θ、w0、b2、r求導得:

根據上述方程組,可知四邊形ADCB的面積與參數W0正相關,與參數θ、b2、r負相關。即當雙方守信合作,供應鏈運行良好帶來的效益W0越大,越有利于供應鏈金融合作博弈的發展和信用環境,雙方守信合作的概率越大;銀行質押率θ的大小決定了農戶的融資金額,質押率與質押物期末價格、農戶選擇違約的質押物損失負相關,質押率越低,農戶違約成本越高,降低農戶融資的信用風險;當農業龍頭企業額外投資帶來的收益率b2越大時,農業龍頭企業還款意愿越弱,雙方出現違約的概率越大,雙方守信合作的概率越小;當金融機構貸款利率r越大時,農戶還款能力不足,違約概率越大,雙方守信合作的概率越小。
B 情境政府深度介入,擔任策略擾動者,率先作出自我利益讓步(為供應鏈參與方提供政策性補償),加強供應鏈金融的契約信任,引導其他參與主體策略演化。修改相關參數,構建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在本模型中,訂單合同主體變為農業龍頭企業和大戶。對于政府而言,政策性補償方式有3 種:第一種是針對大戶的流轉獎補,即政府為大力發展新型農村經營主體,鼓勵小農戶通過土地流轉方式融入現代農業產業鏈,為流轉經營的生產大戶給予土地流入補貼;第二種是針對大戶的融資成本貼息,即政府在農戶融資中給予一定的貼息鼓勵;第三種是對農業龍頭企業進行風險補償,即政府為農業龍頭企業采取“隨行就市,保底收購”定價策略面臨的市場價格波動風險進行補償。
經過土地流轉,傳統的“公司+農戶”訂單合作模式演化為政府介入下的“公司+大戶”模式,相應的供應鏈運作良好額外總收益由W0變為W1(W1>W0),W0與W1之差來源于土地流轉效益:一是降低的交易成本。由傳統的“1+N”對接模式簡化為“1+N”溝通模式,減少龍頭企業與農戶對接頻率,降低信息風險和交易成本。二是擴大的技術溢出效應。無數小農戶將土地流轉給一批懂管理、會技術的農業生產大戶,享受流轉收益的同時還可入股參與分紅,農業龍頭企業與種植大戶高效銜接,便于核心技術的擴散、輸出,降低因農產品數量、質量供需不匹配造就的雙方違約概率。
根據假設條件,構建“公司+大戶”訂單農業供應鏈合作雙方博弈收益矩陣如表4 所示。

表4 政府介入下供應鏈金融合作博弈收益矩陣
1)農業龍頭企業選擇還款/不還款的預期收益及平均期望收益見下式。

農業龍頭企業選擇對金融機構還款的復制動態方程見下式。

2)大戶選擇守信/不守信的預期收益及平均期望收益見下式。

大戶選擇守信的復制動態方程見下式。

農業龍頭企業和大戶的復制動態方程公式共同構成二維復制動態系統G。
為求演化穩定策略均衡點,令F(x)=0、F(y)=0,可得農業龍頭企業和大戶的演化穩定均衡點分別為O(0,0)、A(0,1)、B(1,1)、C(1,0)和P(px,py)。其中,P(px,py)為均衡點需滿足下式。

系統G 的Jacobi 矩陣見下式。

根據“trJ<0,DetJ>0”二階方程的穩定性判別準則,進一步對整個合作博弈的演化路徑進行分析研究,分析結果見表5。

表5 合作博弈均衡點結果
由表5 結果可知,在政府介入情境下,(還款,守信)及(不還款,不守信)仍為供應鏈金融合作模型的演化穩定策略,相應的系統動態演化相位圖如圖3 所示。

圖3 G 系統動態演化相位圖
對比系統T(圖2)和G(圖3)的情況發現,D(dx,dy)和P(px,py)中,px<dx、py<dy,即隨著政府加大對大戶的土地流轉獎補和貸款貼息補償,dx、dy的值將不斷減小,四邊形ADCB區域面積增大,此時對于農戶來說,T和W1的存在大大提升了其選擇守信的概率。但在實際合作博弈過程中,龍頭企業為供應鏈金融中的強勢一方,加大對農戶融資成本的貼息力度,雖然會增加農戶守信概率,但對龍頭企業的影響較小,僅能很小程度地促進博弈雙方達成合作共識。因此,政府應進一步為農業龍頭企業提供風險補償H,推動dy進一步下移,大幅促進“公司+農戶”訂單農業的合作行為,構建共生共融的供應鏈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