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理希,吳錦武,徐義華
(南昌航空大學 飛行器工程學院,江西 南昌)
疫情給教育帶來了極具沖擊性的影響。由于高等教育學生分布比初等教育更具分散特點,有的國際教育班級甚至跨越較多國別,這給線下正常的課堂教學帶來極大困難[1-3]。如何在疫情形式下,利用現有資源,將課程進程有效開展推進,是當下面對的難題。正常教學秩序情況下,作為輔助的網絡形式和其它形式的線上教學,成為了唯一跨域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途徑。線上教學形式因而成為了替代正常情況下課堂教學的形式。線上教學,并非新鮮事物。疫情形式下如何利用線上教學方式,并使線上教學成為后期有力且合理的教學方法,是疫情期及疫情后線上教學應理清的問題。實際操作中,利用在線形式,本人還協助學院完成了研究生招生面試、在線研究生答辯等方面的工作。線上方式為部分短時無現場要求的會晤活動提供便捷,發揮其優越性。然而,很多專業包含動手操作的實踐專業課程,部分學科課程還具有互動情景。由于各學科的不同特點,尤其是理工農醫等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專業,決定在當前發展條件下,線上教學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以下對線上教學開展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問題、線上教學開展的形式、效果、學生反饋和改進等方面,結合探索實踐過程作簡要介紹,作為沿用方式或輔助教學方法發展改進的基礎。
正常情況下,在線教學需要充分的前期軟硬件條件準備。即便如此,在線教學形式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新冠疫情突發,導致應對條件準備不足。疫情的傳播特點,使得臨時性增補準備困難。新冠疫情形式下,在線教學面臨諸多問題[4]。利用現有條件,開展線上教學的過程中,面對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國內學生分布在全國各地,除少數省區外,大多省份基本覆蓋到。其中部分學生來自疫情地區。留學生的分布更廣,學生來自美國、密克羅尼西亞、南非、尼日利亞、湯加、坦桑尼亞等國家地區,空間跨度大。空間跨度大,使得時區差異大。時間差跨越整天。當中國是白天正常工作時間,部分學生所在國家地區是凌晨時間。
由于限制人員出行流動,教師獲取教學資料不如往常便捷。各類資源網站訪問存在限制,眾多電子數據無法訪問。紙質材料獲取尤為困難。國內學生尚可通過郵寄的方式獲得教材。一些學校也采用了此種方式向學生分發教材。然而,采取郵寄的方式向國外學生分發資料,困難程度要比國內大很多。尤其,在疫情期間眾多航線停運情況下,無論從成本還是可行性方面,都決定對國際學生采用郵寄分發資料的方式不可行。學生面對的現實困難包括如何獲取資料,如何提交作業等。畢業班同學獲取畢業設計數據,工學相關專業一些實測的開展,都面臨到達現場開展工作的困難。
疫情發生時,師生之間只能靠電話、網絡保持聯系溝通交流。多數情況下,通訊終端為個人臺式電腦或者筆記本,甚至只是手機。本人使用的即是一部小型筆記本。在多數人同時使用網絡的情況下,會出現網絡擁堵的情況。偏遠地方學生的網絡信號受限。遠在非洲的學生中,部分學生在信號盲區。在這種情況下,實現通暢的視頻對話都困難。此外,計算機端的軟件應用功能不足。前期在線課程平臺無準備的情況下,在線課程教學的開展困難重重。
前期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主要通過文字、語音進行溝通。對實踐性強的課程,采用此種方式,顯然捉襟見肘。即便對于理論性課程,在課程溝通的過程中,同學們普遍表示難以接受簡單的文字與語音溝通方式進行課程內容交流。不可視,無現場感,沒有演示等等,讓同學缺乏氛圍體驗感。同學們較差的體驗感一方面源自他們對接受方式改變的不適應,一方面由于簡單消息溝通模式本身的不足。電子文檔的學習,更多停留在紙面,沒有直觀獲得感,沒有推演,是前期在線學習的薄弱之處。另外,因為教師無法對終端同學們的行為表現與反應實時掌握,同時也無法及時督促他們維持在學狀態,因而在線方式要求同學們具有較強的自覺性。
教師與同學們不能見面的情況下,如何將同學們組織起來是起初教師面對的首要問題。通過管理老師幫助,授課教師電話聯系班長將同學們組建QQ群和微信群組。交流內容和文檔傳遞均通過網絡方式進行。在課程時間段,使用帶演播功能的視頻會議形式進行課程內容講解傳遞。非即時性作業通過郵件系統提交。臨時性或新增安排通過電話或即時消息進行聯系。由此,一個功能相互補充的在線虛擬課堂在同學們之間建立了起來。通過各類通訊方式與在線方式搭配使用,組合搭配完成虛擬課堂構建[5-6]。
為增加交互的“即”視與現場感,筆者進行了多種在線方式嘗試,包括即時通訊工具QQ、釘釘、微信和部分演播平臺。大部分平臺操作較復雜,或者對注冊有要求。最后選擇騰訊應用作為常用主平臺,其他應用作為備用平臺。通過慕課的在線課程完成部分介紹性內容。課后答疑通過QQ群或微信群進行,集中時間段完成答疑[7]。
在線學習中,靈活學習考勤方式。對于慕課線上發布的內容,采用按學習周的方式進行學習內容考勤。一方面,結合慕課網站后臺數據,學習時長進行督促。另一方面,結合線下同學們自己匯總的學習情況進行周次考勤。在線課程盡量安排在課表排定的時間段,并與同學們確認時間。穩定作息時間,使同學們掌握規律,按上課時間段進行出勤登記,作為期末平時成績依據之一。此外,針對留學生班級學生來自多國,國別區域跨度大,時差橫跨全球時區范圍的問題,首要事情是協調同學們均可接受的時間。通過挨個登記并與同學們討論交流,最后商定時間安排為北京時間下午三點以后,為登錄在線時間。個別特殊情況的同學,可查看群記錄和發放的電子檔案進行自學補充,但要求同學們當天發送簽到考勤消息,確認內容送達。通過考勤監督,督促學生學習。讓人感動的是,后面有同學凌晨起來參與在線課堂,完成整個課程的學習。
結合課程特點,老師給學生留開放性課后思考題,或者結合隨堂內容,給出鞏固練習。通過作業練習,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監督促進。學生針對學習內容結合課堂思考題,書寫讀書筆記。此外,結合課程內容,以隨堂練習形式布置作業練習。通過拍照片,以郵件或在線發送方式進行的作業提交。
對于考試課程,在校生與線上學習學生同步進行期末考試。通過視頻連線,在家的同學能看到教室的同學。教室的同學也能感受其他同學的存在。考試同步開始,同步提交。在教室考試的學生,現場提交考試試卷。在線考試的學生,在線提交考卷,通過確認后,學生結束考試。針對專業考查課,基于課程特點和現實條件,考試形式采用開卷考試。開放性的開卷考試,更好地保證線上線下的一致公平。
針對課程學習效果評價,實行多元考核評價。對學生學習的情況,學習參與程度,作業情況,考試考核等方面,相比正常情況下課堂教學的形式,進行比例分配的適當調整。正常課堂教學情況下,一般平時成績含考勤占比為30%,期末成績占比70%。相比于正常課堂教學,疫情情況下教學進行的過程中,根據學校安排和學習進程,結合課堂教學和在線教學時長的實際情況,分為兩種情形進行考慮。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分配視情況分為(1)全部線上:平時成績40%+期末60%;(2)線下或線上+線下:平時成績30%+期末70%。兩種情況下簽到或出勤成績均占10%。對于實踐性課程,平時成績、實踐練習和期末成績分配視在線學習和線下開展情況作調整[8-10]。其中,實踐課程考慮了實踐練習的占比,約為20%,與平時成績共占比40%。
相比正常課堂教學,在線教學的期末占比進行了弱化。考勤和作業成績得到進一步強化。這種調整考慮了現實情況要求,強調了對學生自學、學習參與程度的考查。考勤是對紀律性的考查,也是規律性的提醒和督促。即便不在課堂,也讓同學時刻記得一門課程的學習任務,并根據安排,有節奏性地推進課程學習。期末考試作為總結性的考核方面,使同學對學習有全面性的認識,對課程學習有獲得感。通過考試和綜合成績評價,完成課程學習。實際的學習進程中,國內同學們迎來了返校學習的機會。課程結束后,參照線上和線下混合的形式對課程學習進行了綜合評價。圖1顯示了針對理論性課程和實踐性課程的綜合評價配比劃分。

圖1 綜合評價的配比劃分
以《航空電子技術概論》為例,根據課程的成績統計情況分析,成績統計結果顯示教學整體效果尚可。有一人次課程總成績不理想,其原因是缺課次數太多,且欠交作業,平時作業成績得分較低。個別學生課程總得分較低,綜合課程成績最低70。其他同學考試成績均達到預期要求,班級平均成績83.7。另外,兩名重修生課程總成績得分別為84和80分。重修生成績中等或偏低,主要原因為學生中途編排加入學習,學生一邊補習前面內容,一邊跟進學習,學習時長壓縮。但兩名重修生在跟班學習的過程中都很努力,均通過課程學習。影響成績的因素有學生主觀不夠努力的一方面,另外客觀上網絡通訊條件欠佳,作業缺交較嚴重,亦導致部分成績較低。在線學習對網絡通訊條件的依賴,會對教學帶來客觀的影響。而且,缺乏現實督促和學習環境的虛擬,使得在線學習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適合作為主要的方法手段大規模長期開展下去。當前教育發展的背景下,可作為教學方法和有力的輔助手段,強化學習的效果。
學生對于前期的學習交流方式不盡滿意,但可接受改進后利用直播的形式。部分同學開始時甚至對于在線直播學習的形式表現興奮,饒有興趣。新學期以來,隨著教學秩序的恢復,國內學生學習秩序基本恢復。國際學生仍然未能全部返校。對于沒有返校的學生,除日常的溝通交流外,仍要進行線上教學,以便讓同學們跟上進度。但從下半年新學期開學以來的情況看,線上教學效果要較上學期有所減退。同學們的新鮮感有所衰退。原來班級大部分同學尚可,仍能堅持跟上進程。但以前兩位比較認真的同學,缺課較多,響應消極。好的情況是,上學期一直缺課、缺考、掛科的同學,這個學期積極參與了進來。
在發揮學生積極主動性方面,學生貢獻了很多點子。例如,在校的國際學生提出,一部分學生沒有返校,以往也很少見到,并不相識,如何知道另一端的學生是誰。現場參加考試的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考試前要求驗證,要求參加考試的考生發送本人照片,提供身份信息驗證等。
在線教學加深了學生課程學習的參與度。很多學生反映自己的獲得感較課堂教學要強。尤其是寫讀書筆記和課程作業的同學,普遍反映學習效果要好,但是相對正常課堂學習要辛苦。此方法比較適應自學能力強,自覺性強的同學。簡單的線上教學方式作為階段性方法或者教學輔助手段,當前并不適合學校教育大規模推廣。
通過新冠疫情期間線上教學開展中的探索與實踐,線上教學方式,是可以解決很多課程中某些環節的方法手段,甚至一些介紹性內容起到完全替代的作用。線上教學在滿足課程教學環節要求的情況下,可以作探索性的方法替代。即時、交互、便捷、可靠、穩定、流暢等是在線教學開展最迫切的要求。從學習評價、教學效果方面,線上教學,基本實現學習、練習、鞏固和課程考核評價等方面的需要。對于偏理論性的課程,可發展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課程教學,充分發揮線上靈活、線下生動的特點。由于不同學科各具特點,尤其很多專業具有較強實踐性,決定在當前發展情況下線上教學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線上教學可以通過實踐發掘,發展為多類課程的有效輔助手段。由學生的反饋以及此次經驗也得出,教學上時常注入新鮮環節或者方式,可以起到提高同學們的興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