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重慶市云陽縣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全縣現有茶園面積0.16萬hm2,可采摘面積0.09萬hm2,年產值達2 850萬元,擁有“歧陽秀芽”有機食品和“云陽相思茶”無公害食品兩種市縣級名優茶,茶產業發展良好。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依托現有的茶產業基礎,走茶旅融合發展之路,既可以形成旅游特色,又能帶動茶產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介紹云陽縣茶旅融合發展現狀及已采取的措施,分析目前存在茶旅融合根基不穩、茶旅服務質量不高、茶旅市場拓展不全、茶旅融合程度不高等問題,提出了促進云陽縣茶旅融合發展的建議:政府引導,夯實茶旅融合根基;注重服務,帶給消費者良好體驗;營銷宣傳,打造云陽縣茶旅品牌;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目標實現。
關鍵詞 鄉村振興;茶旅融合;發展現狀;問題;對策建議;重慶市云陽縣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9.011
收稿日期:2022-02-15
作者簡介:畢升(1969—),男,重慶云陽人,大專,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E-mail: 372026483@qq.com。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發展鄉村旅游已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致富增收、農村生態文明的有效措施之一。在鄉村旅游中,依托現有的茶產業基礎,走茶旅融合發展之路,既可以形成旅游特色,又能帶動茶產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重慶市云陽縣在茶旅融合發展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進行了一些有益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契合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目前,云陽縣的茶旅融合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遇到了各方面的阻力和困難。分析云陽縣茶旅融合發展現狀,探討促進茶旅融合發展的路徑,以期為云陽縣茶旅融合的深入推進提供參考。
1? 現狀
1.1? 發展條件
云陽縣地處長江三峽庫區腹心地帶,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已成為當地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全縣現有茶園面積0.16萬hm2,可采摘面積0.09萬hm2,年產值達2 850萬元,擁有“歧陽秀芽”有機食品和“云陽相思茶”無公害兩種市縣級名優茶,茶產業發展良好。云陽縣作為重慶市的生態旅游縣,擁有巴蜀勝景張飛廟、“天下第一缸”龍缸地質公園等旅游資源,具有發展鄉村旅游的良好基礎。有了茶產業基礎及旅游資源作保障,云陽縣可以圍繞“茶”這一元素做文章,將茶產業與旅游業結合起來,開發以“茶”為主題的體驗式旅游,實現茶文化與旅游文化的有機融合。
1.2? 采取的主要措施
云陽縣自然資源豐富,風景怡人,青山綠水、云霧繚繞之間,大片的綠色茶園令人心曠神怡。近年來,云陽縣以優質資源為依托,將茶產業與鄉村旅游有機結合起來,打造生態茶園,吸引游客,形成茶旅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
1.2.1? 以茶興旅
云陽縣立足現有的茶產業基礎,建設了多個生態茶園,探索“茶旅文化”,走出一條多元化的綠色發展之路。舉辦“采茶”活動,游客與茶農一起,在茶園里體驗收獲的快樂;參與“制茶”活動,游客參觀茶農制茶過程,了解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增長茶葉相關知識;展開“文化下鄉”活動,與當地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行茶文化攝影活動,將茶園風景通過照片展示出來,起到了宣傳推廣的積極作用。
1.2.2? 以旅促茶
云陽縣通過發展茶文化體驗旅游活動,延伸了茶產業鏈,使傳統的茶產業煥發了新的生機,實現了產業升級。茶農生產制作的茶葉,直接銷售給前來旅游的各地游客,讓游客第一時間品嘗到優質茶葉產品;生態茶園的建設,形成了規模效應,加上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大批游客,促進了茶農增產增收。生態觀光與茶園經營同時進行,將民俗文化與茶文化融入鄉村旅游中,形成自身特色,同步推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契合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
2? 存在的問題
2.1? 茶旅融合根基不穩
茶旅融合發展,應建立在茶產業、鄉村旅游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上。目前,云陽縣茶產業發展水平不高,鄉村旅游特色不夠,導致茶旅融合的根基不足。在茶葉生產、加工和銷售都呈現較分散的局面,環節多,成本高,損耗大,形不成規模效應,缺少真正有實力、市場占有率高的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茶園普遍存在產品附加值很低的現象。例如,石門鄉茶園最早開始利用休閑觀光提高效益,但設計規模太小,沒有很好地將文化與景觀結合起來,沒有注重文化建設,缺乏特色和吸引力。云陽縣茶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發展根基薄弱,實力不夠雄厚,是制約茶旅深度融合發展的不利因素。
2.2? 茶旅服務質量不高
現在,越來越多的地區都開啟了茶旅融合發展之路,可以說茶旅融合儼然已成為鄉村茶產業基地尋求突破發展的新思路。要在眾多的茶旅游業態中脫穎而出,不僅要有特色茶產品、完善的茶產業鏈條,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條件及一定的鄉村旅游基礎,還要有優質的服務。如今,消費者對旅游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要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必須要提升茶旅服務質量。目前,云陽縣的茶旅服務水平參差不齊,與其他茶旅發展較好的地區仍有差距,不能有效滿足消費者的預期,也不利于良好旅游形象的塑造。例如,云陽縣的交通基礎設施仍不夠完善,旅游高峰期,游客多自駕到云陽縣旅游,容易在村莊、茶園等出入口出現交通擁堵,形成安全隱患;周邊村民擺攤較多,缺乏統一規劃與管理,給游客留下雜亂印象;旅游活動中對生態環境保護不到位,衛生清潔不及時,垃圾隨意丟棄,污染了環境,也影響游客體驗感。
2.3? 茶旅市場拓展不全
當前云陽縣的茶旅市場拓展不夠深入,吸引游客的主要還是自然風景,而非獨特的茶旅文化。游客多來自于周邊城市,旅游方式多為自駕一日游,游客對云陽縣的鄉村茶旅了解較少,這也說明云陽縣在鄉村茶旅營銷宣傳力度不足,缺乏延伸。當前的茶旅融合發展仍停留在餐飲、觀光、采摘等淺層次項目上,缺乏茶旅文化特色。游客來到云陽縣,主要是為了觀賞鄉村自然風光、體驗鄉村生活,真正對當地特色茶文化感興趣、想體驗特色茶文化的游客較少。茶旅市場拓展不足,不利于當地村民收入的增加,也影響云陽縣鄉村茶旅的可持續發展。
2.4? 茶旅融合程度不高
云陽縣茶旅融合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融合程度不高,發展成效與預期目標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茶旅融合發展,絕不僅僅是建設幾個生態茶園,舉辦采茶制茶活動或是在旅游產業中銷售茶產品等簡單層面,而是要實現經營理念、產業發展、文化融合等多個層面的深度、高質量融合發展。云陽縣的茶旅融合發展,雖然進行了積極嘗試,也有了生態茶園作依托,但仍缺乏理念上的融入、產業角度及文化層面的交匯,意味著茶旅融合度程度不高。
3? 鄉村振興戰略下云陽縣茶旅融合發展路徑
3.1? 政府引導,夯實茶旅融合根基
云陽縣政府應從宏觀上制定鄉村茶旅發展規劃,明確茶旅融合發展的思路和方向,探索茶旅融合發展的路徑。加大資金投入,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完善當地住宿、餐飲等配套設施,打造高品質的茶旅景區,吸引各地游客。
縣旅游局要把觀光茶園作為重要的旅游資源,規劃觀光茶園發展目標,引導觀光茶園的建設,發揮觀光茶園的特色,增加觀光茶園的效益,提高茶產業發展水平,做大做強特色茶產業。要抓好茶葉標準化體系建設,制定名優茶的地方生產標準,實行“茶葉標準化”生產管理,規范苗木栽培技術、鮮葉加工技術等。以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加強特色茶產業建設,夯實茶旅融合的根基。
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將云陽縣獨有的茶文化加入到全國各地舉辦的旅游推介會和展覽會中,發揮政府的力量,加強云陽縣鄉村茶旅的推廣,擴大傳播影響力,也能逐步塑造形成鄉村茶旅的優質品牌。
3.2? 注重服務,帶給消費者良好體驗
在我國各地茶旅融合發展推進過程中,涌現出了許多茶產業與鄉村旅游業高質量融合發展的典型案例,也形成了不少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優秀茶旅品牌。云陽縣要推進茶旅深度融合,要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贏得發展,既要形成自己的茶旅品牌特色,又要優化提升服務水平,帶給消費者良好的感受和體驗。針對游客反饋較多的環境、設施、服務人員、購物等環節服務欠缺的問題,云陽縣應當有的放矢,抓景區及周邊的服務管理,以提升服務質量。一方面,要完善基礎設施,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營造干凈衛生、和諧有序的景區環境,提升餐飲、住宿質量,令消費者產生愉悅的旅游消費體驗,獲得消費者的較高點評,還能成為云陽縣鄉村茶旅的宣傳手段。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服務人員的培訓,提高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水平,營造云陽縣群眾熱情好客的良好形象,讓游客的體驗感更佳。此外,對于游客在購物方面集中反饋的問題,也需要發揮出政府的作用,通過嚴格的執法與監管,確保云陽縣茶旅發展中不會出現諸如宰客等嚴重影響旅游形象的負面行為。
針對游客投訴、反饋的問題,當地政府及景區應當引起重視,了解游客的不滿,及時有效地給予游客滿意的答復;結合游客集中反饋的問題,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水平等予以解決;完善網絡輿情處理機制,構建形成網絡輿情聯防聯控機制,避免網絡輿情發酵對云陽縣鄉村茶旅品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多措并舉,用優質的服務、良好的體驗,給各地游客留下美好的旅行體驗,讓游客成為云陽縣鄉村茶旅的免費廣告與宣傳者,吸引更多的游客,形成良性循環。
3.3? 營銷宣傳,打造云陽縣茶旅品牌
云陽縣茶旅融合發展,要吸引游客,增加茶產品銷量,提升經濟效益,必須注重品牌建設,加強營銷宣傳。云陽縣不僅要打造名茶品牌,還要培養觀光休閑茶園品牌,塑造品牌良好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引導全國各地游客對云陽縣茶產品及鄉村旅游產生濃郁興趣。名茶品牌的塑造,不僅要生產高品質的茶葉,還要積極組織、參加茶博會評獎及各項宣傳茶葉的活動。觀光茶園則要利用生態資源優勢,建好茶園景觀,注重茶文化特色氛圍的建設。要精心策劃,充分利用媒體廣告,積極宣傳觀光茶園的品牌。
鄉村振興戰略下,“互聯網”應成為助力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設施。因此,在云陽縣茶旅融合發展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網絡優勢,進行產品的營銷,展開品牌的推廣。云陽縣可以在政府網站上重點推薦茶旅項目;可以與各線上旅游平臺、美團等團購平臺等開展合作,開設在線旅游景點、餐飲、民宿、茶旅活動預定,給游客帶來便利,也能通過多元平臺宣傳云陽縣鄉村茶旅產業;可以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線上平臺,采用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直觀展示云陽縣鄉村茶旅的場景,吸引游客的興趣;可以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直播采茶、制茶的旅游活動等。除了網絡平臺,還可以依托傳統媒體進行宣傳,如在電視、雜志、地鐵公交等平臺上投放廣告,提高云陽縣茶旅產業的知名度。
3.4? 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目標實現
云陽縣茶旅融合要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必然要實現茶旅的深度融合。立足已有的資源優勢,著力挖掘茶旅文化融合點,堅持差異化布局,推進茶產業、旅游業與云陽縣交通、環境、管理等多方面的特點統一起來。打造特色茶旅文化品牌,形成茶旅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提高云陽縣茶旅融合水平,形成鄉村振興戰略的動力。
3.4.1? 多層面助力茶旅融合
云陽縣要實現茶旅深度融合發展,僅建立生態茶園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從人文景觀資源、旅游商品購物、休閑娛樂、文化活動等各個層面,實現茶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在景觀旅游方面,建設茶文化博物館,記載當地茶葉生產的悠久歷史,呈現茶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旅游商品購物方面,提供茶園、茶館、炒茶坊、陶瓷鋪等與茶相關的購物場所;休閑娛樂方面,提供采茶、制茶等體驗性旅游項目;文化活動方面,舉辦茶文化主題活動等。多層面的茶旅融合,將云陽縣特有的“茶”特色融入到鄉村旅游之中,給游客提供豐富的旅游產品與服務,留下深刻美好的旅游印象。
3.4.2? 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
在茶旅融合方面,要避免淺層次的簡單融合,而應從旅游資源與茶產業資源的特點展開,因地制宜,打造獨具特色的茶旅項目。例如,在“天下第一缸”龍缸旅游風景區的歧陽茶場,接合旅游風景區的優勢,建設有特色的旅游觀光生態茶園;在縣城附近的一心茶園,周邊有萬畝國有森林,可以發揮城郊優勢,建設城郊生態觀光茶園。
3.4.3? 文化建設提升茶旅融合深度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云陽縣要推進茶旅深度融合,應從文化建設上著力,促進茶旅文化融合,打造獨具文化特色的生態休閑旅游地。培育云陽縣茶文化內涵,建設好茶園景觀文化,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增添鄉村旅游的文化氣息,立足生態文化茶園建設,實現茶園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文化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4? 結語
茶旅融合發展契合了生態旅游的要求,既可以拓展鄉村旅游項目,又能促進茶產業發展,還可以實現鄉村各產業的協同發展。云陽縣在茶旅融合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起到了以茶興旅行、以旅促茶的積極效果,但也還存在不少問題。因此,要實現云陽縣茶旅融合發展的目標,應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主要是從政府引導,夯實茶旅融合根基,注重服務,帶給消費者良好體驗,營銷宣傳,打造茶旅品牌,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目標實現等方面努力。借助云陽縣茶產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的優勢,推進茶旅融合發展,以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和生態和諧,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實現鄉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責任編輯:易?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