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對農村環境的治理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部2019年11月發布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等相關條例,對農村的水環境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隴南市很多農村地區經濟落后,地形復雜,住戶又較為分散,很難做到污水集中處置。因此,農村污水的治理工藝的選擇相當重要。本文結合隴南市地理環境,對因地制宜選用人工濕地處理農村污水的可行性進行分析討論,以供參考。
關鍵詞:人工濕地;污水處理;隴南市;應用
隴南市大部分農村地區未并入污水集中處理管網,污水未經處理直接外排,造成農村環境的“臟、亂、污”,嚴重威脅著地表水環境。人工濕地具有投資低、運管管理便捷等優勢。結合本地現狀,選用人工濕地處理污水,既減少了污水排放對水體造成的污染,還可以美化環境,促進生態平衡。
隴南市位處甘南高原以東,市內山巒重疊,山高谷深,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地質構造復雜多樣。由于受地理位置、地形、大氣環境、太陽輻射的影響,氣候差異懸殊,復雜多樣,既有南方特色,又有北方氣息,是我國北亞熱濕潤、明溫半濕潤、高原濕潤等多樣氣候過渡地帶。受季風影響,冬季干冷,夏季濕熱,具有河谷地段氣溫高,夏熱冬不寒的特點。優良的地理條件,非常適合建立濕地。
隴南市農村污水主要為生活污水,隴南市鄉村總戶數為642864戶,約2502332人(隴南市統計局人口統計年鑒數據,2021年),依據《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SL310-2004),結合隴南市農村情況,農村供水定額按60升/(人·年)計。則總人口用水量約為5480.11萬立方米/年。生活污水產生量按用水量的80%進行核算,則生活污水產生量為4384.09萬立方米/年。其污水排放特征具有間歇性、分散性、流量小、收集點多、排放量體積大的特點。根據2018年和2019年隴南市地表水各項污染生物制品分擔率統計可知,隴南市地表水主要污染物依次為高錳酸鹽指數、COD和BOD。2018年平均分擔率為28.94%、21.58%和19.45%。2019年平均分擔率為28.3%、24.7%和17.35%。由此可知,隴南市地表水污染主要源自于生活污水。因隴南市地形復雜,山大溝深,因此,農村住戶分布較為分散,且經濟落后,集中式污水處理很難實現。污水集中處理管網目前僅覆蓋了城、鄉鎮和部分位置相對良好的村莊。其余大部分農村地區的污水處理方式比較落后,多數僅采用明渠暗溝排放污水,既無有效的污水處理措施,也沒有做到雨污分流,甚至大部分農村生活污水未經有效處理就直接排入河流。
濕地指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體。天然濕地能接納的污水有限,因而不能大規模開發利用。在這一基礎上,科學家們在大量的調查及試驗后創造出了具有可控制管理、凈化污水、改善水質并適用于各種氣候條件的人工濕地。所謂人工濕地,就是指通過人為影響,進行設計及施工而形成的濕地系統。我國人工濕地處理污水發展較晚,“七五”期間開始進行機理性的研究,現已發展到實際應用階段。人工濕地一般由配集水系統、人工基質、濕地生物、微生物等部分組成。人工濕地的基質層一般可根據所處理水的要求,再結合當地實際選用礫石、爐渣、石英砂等。能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長介質,通過濾、吸附、沉淀、離子吸附等作用,去除污染物。水生植物主要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主要用于吸收污水中可吸收的營養物質,為微生物輸送氧氣,并能吸附一些重金屬及有害物質,并增加和維持介質的水力傳輸。常用的挺水植物主要有蘆葦、燈芯草、香蒲、水蔥、茭白等。也可以選用浮萍等沉水植物。人工濕地中的微生物主要有假單胞桿菌屬、產堿桿菌屬和黃菌屬等,通過微生物的自身的變異,可達到吸收和分解部分有機物質和有毒物質的目的。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是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反應過程進行凈化。人工濕地對有機物、氮、磷等元素均具有較高的去除率,對BOD的去除率在80%~95%,對COD的去除率達到80%以上,對氮的去除率可達到80%~90%,對TP的去除率達到97.2%,并能去除部分細菌和病毒。具有良好的多功能凈化能力。其處理效果達到了二級生化處理的效果。
隴南市地形復雜,農村人口分布散且人口少,有相當一部分自然村分布在山坡上,污水集中處理很難實現。在這種地形可考慮結合村莊的地理條件,山坡上的村莊,可以利用山腳下塘地、谷坑建造人工濕地。地勢較開闊的村鎮可選擇較為平整的地段進行開挖建設。然后由村莊已有的明渠或者暗溝,將生活污水排入人工濕地進行處理。人工濕地的基建投資費用低,一般為生物處理的1/5。處理效果可達二級生化處理效果,而運行費與一般二級生化處理相比,要低一半以上。相對于鋪設污水管道和建造污水處理廠,既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避免了因鋪設污水管道而造成的植被擾動。因隴南市大部分地域氣候具有河谷地段氣溫高,夏熱冬不寒的特點,既使在冬天,濕地也不易結冰,且冬季農村生活污水產生較少,因此在冬季也不影響污水處理的效果。
人工濕地易于管理和后期維護,只要嚴格參照當地情況進行設計和建造,并在后期管理中對填料進行定期更換、對濕地植物定期收割,做到管理得當,就可以保持良好的凈化污水的功能??梢杂僧數卮迕褡孕羞x出人員對人工濕地進行管理和維護。挺水植物可選用處理性能好、成活率高且具有美觀和經濟價值的植物,在處理污水的同時也能美化景觀和帶來經濟效益,如蘆葦、燈芯草、茭白、水蔥等具有經濟效益的作物。人工濕地的管理人員定期對水挺植物進行收割出售,能給村社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
人工濕地使用純生物技術進行水質凈化,不使用任何化學原料,而污水處理廠處理工藝中要用到聚丙烯酰胺、鹽酸和氯酸鈉,鹽酸和氯酸鈉反應產生消毒劑二氧化氯等化學藥劑,因此,在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富含有害化學成分的淤泥、廢渣,影響環境,而人工濕地則不存在二次污染。對水生環境影響更小。
綜上,從隴南市地理條件、氣候環境以及農村人口的分布各方面來看,人工濕地是一項具有可操作性的污水處理措施,可依據當地地勢,選擇有適宜場地的村鎮,建立人工濕地進行污水處理,不僅減少了污水外排對水環境的影響,改善了農村的衛生環境,也美化了農村景觀,并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對隴南市的生態環??沙掷m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