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玲
摘要:高考作文要求考生立意準確,并且能在行文時將其顯豁地展現出來。那么,緊扣核心概念,精準地把握文章的整體方向就顯得尤為重要。有時候一個關鍵詞、一句關鍵性的話就可能救活一篇高考作文。扣緊核心,才能引領閱卷教師隨你的思維而去。
緊扣核心概念,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確定核心概念,準確審題立意。
通讀材料,整體把握,披沙揀金,找準核心概念。
例1:材料一:《青春有你3》選秀節目策劃的為偶像助力的打投。粉絲需要購買贊助商的牛奶,掃瓶蓋內二維碼為愛豆助力,購買的越多,可以投的票也越多。由于只需要瓶蓋上的二維碼,不少粉絲買了牛奶后喝不完只能雇人倒進下水道。
材料二:習近平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上說:“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日英雄在內的一切名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材料三:“人民科學家”南仁東去世后,有媒體感慨:“將軍孤墳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以上材料都具有啟示意義,結合材料可以確定立意:只有經過歷練(如磨礪等),改變平淡、單調、乏味的生活狀態,吸納或內生出積極向上的因素,生活才能升華為詩。
二、緊扣核心概念,有目標地寫作
1、標題扣題
標題有多種擬法,有多種要求,但它有個底線。扣住核心概念,扣住“材料”。具體辦法是把材料中的關鍵詞寫入標題,也可用比喻等修辭美化。
例:
① 《舒適圈,成長圈》 《不讓舒適圈成為束縛圈》
② 《鄉村振興,青年有為》《以青春底色,鋪就鄉村畫卷》 《扛起鄉村建設的大旗》
③ (2020山東卷):《隔離不隔愛》《此身雖遠,此心相守》 《距離聯系護國安》《彼此相距遠,脈脈真情傳》
2、開篇扣題
文章開頭是最能吸引閱卷老師注意的關鍵部位。對于議論文來說,必須要見“詞”見“料”。具體辦法:摘引材料,緊扣材料“關鍵詞”作簡要分析,段尾亮論點。尤其材料中的關鍵詞在摘引過程中應加以重現,或用近義詞替代,并最終融入表達中心論點的語句中。
3、核心段落段首(分論點)段尾扣題
對于議論文來說,核心段落的首尾必須扣題,具體辦法:設置一個分論點放在段首,段尾再總結強化。中心論點關鍵詞或材料中的關鍵詞應在段首段尾得以“原詞重現”或“近義替換”。
例1: 中國味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中對戀人的思念。她在簾卷西風中,人比黃花瘦地等待著,她對明誠的等待堅如磐石,衣帶漸寬終不悔。無言的愛孕育那份心酸,中國味是無盡含蓄的等待。
中國味是“問汝平生之功績,黃州惠州詹州”的淡然。烏臺案平息后,你的政敵為你在黃州劃下了一方窄窄的土地,并判你一個“監視居住”,他們的丑惡嘴臉大笑著,要看你那高貴的頭顱如何低垂。但你只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竹杖芒鞋地淡然處之。中國味是安之若素的淡泊。
例2、正確選擇偶像,能幫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能幫助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正確的生活方式;能提高你的道德修養、素質情操。正確的榜樣能幫助你在學習、成長的道路上找對方向,能激勵你在困難中砥礪前進,有勇往直前的勇氣,能將你的人生帶入正軌,在未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正如南京大學的學生們,將有劇組在他們學校拍戲時他們視若無睹,無人想當群演,并說道:“是終南山他們不香嗎,我為什么要關注這些明星。”由此可見正確的偶像對人的影響。
4、結尾扣題
對于議論文來說,結尾點題的具體辦法有:照應標題,照應中心論點,以“原詞重現”“近義替換”“比喻替換”等方法總結全文,必要時可用反問句達到引人深思的深化效果。但用語應精要,不可拖沓。
例 1、? ? ? ? ? ? ? ? ? ? ? ? ? ? 隔離不隔愛
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斷采取防控措施,全國人民緊急行動。
人們居家隔離,不給病毒傳播的機會,防疫拉開了人們的距離;人們相互幫助,共克時艱,抗疫又密切了人們的聯系。疫情沒能成為隔斷中華兒女血脈聯系的溝壑,反而使人們患難見真情,風雨共擔當。我們遭遇不幸,卻仍然慶幸,疫情分隔了空間,而不隔離愛與人心。
例2、他們秉持著“革命理想大于天”的信念,用生命赴使命,用熱血鑄忠魂;他們懷揣著“天地之大,黎元為先”的理想;他們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博大,以及“功成必定有我”的勇氣和拼搏精神,他們無愧于成為我們的偶像,成為我們民族的“英雄偶像”。
禮敬時代的英雄偶像,讓英雄的精神之薪火,成為指引每一代人前進的明燈。
例3、在20世紀20年代的那段黑暗的日子里,無數愛國志士以身許國,誓要打破封建制度的“鐵屋子”。而今天,無論是參拜日本靖國神社的張某某,還是以娘化形象出鏡的“吃個桃桃好涼涼”的風小逸,都是資本主義“安慰奶嘴”戰略對中國青年的荼毒。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要以英雄精神為武器,去打破他,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愿“將軍孤墳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不再發生!
愿英雄成為新時代真正的偶像!
5、論據后的分析扣題
議論文中,敘完事例論據后,如果能緊扣核心概念進行適當地分析議論,既能避免羅列事例、文體不清的毛病,又能起到畫龍點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例1:讀書可治迷茫。(論點句)迷茫就是找不到方向,特別是年輕的時候,經驗閱歷少,選擇誘惑多,難免產生迷惘和彷徨(闡釋句)。曾經有一位青年讀者寫信向楊絳先生討教,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迷茫,楊絳先生回信道,“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事例句)。這真是一句簡單而精辟的概括。如何在紛繁復雜中保持靈臺清明,不至于方寸大亂?(設問句 引出分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閱讀能幫人明黑白、辨是非,透過現象發現本質,待認知達到一定高度,自然能撥云見日、披沙揀金。前人書中的經驗,對我們走好人生之路頗有啟迪。讀書每多一分,迷茫便減一分(總結句)。
例2:自由有度,規有所約(觀點句)。眾所周知,企業不是公益慈善機 構,追求利潤是其天然屬性,但也必須以契約精神為前提,遵規守則(闡釋句)。豐巢快遞柜收費“5毛錢”被認為是在快遞公司與消費者之間“橫插一腳截流”,消費者不認賬,竟成為一場延綿數日的公共事件;已被爆雷的涉及“財 務造假”的12家上市公司因嚴重違規而成為證券市場的“毒瘤”,被列入行業發展黑名單,自由發展戛然而止(事例句)。可見(引出歸納):行規,不是白設的水晶花瓶,不是可以縱情奔涌的河流,而是企業權利的邊緣。任一企業,每 一決策,可以以自由發展為目標,卻必須要以合規中矩為底線,以規矩入,從規矩出。
總結
高考作文經不起沉默,必須緊扣核心概念,即標題、開頭、中間、結尾都扣題,渲染并突出話題。當然,這里的反復也是相對而言的,它既不是亂點題,也不是濫點題,不宜也不必過多,否則,就會弄巧成拙。用作點題的話語可以設計五六處分別出現在段首,中間和文末,以便步步勾聯,彼此照應,渾然一體,構成最優化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