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淑姣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信息技術取得了迅猛的發展。當前階段,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一大趨勢。這就需要老師們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掌握信息化教學的有關知識和技術,以增強自身把課堂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結合的能力,構建出高效課堂。本文就以小學數學為例,深入論述了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堂;深度融合;策略
數學是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小學時期的學生,思維發展得并不完善,所以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難免會感覺到吃力。將信息技術引入到小學數學的課堂當中,將能夠較好的活躍課堂的氛圍,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利用計算機技術還可以把許多枯燥抽象的知識點,以直觀而生動的形象地表現出來,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可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的融合,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不過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中,不少老師在對計算機技術的運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從而導致小數學課堂與計算機技術的融合僅僅流于形式,發揮不出其應有的效果來。因此,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并創新教學方法,把計算機技術和小學數學課堂加以深度融合,由此來提高教學質量。
一、明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
要想提高計算機技術與數學課程的融合程度,更好地運用計算機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首先應當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設置。在備課環節,老師就必須清楚該節課的教學內容側重與講授方向,是要以基礎知識的傳授為主,還是要以創新實踐為主。唯有目標明確,才能有的放矢,為構建高效課堂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利用信息技術收集網絡教學資料
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之下,教師可以輕松在互聯網當中獲取到大量的教學資源。加上近些年來,很多學校都在開展網絡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這就為教師獲取優質教育資源,以及學習優秀教師良好的教學經驗,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所以,教師必須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將網絡當中的各種教學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并選取出與自己班級學生相適應的內容,將其放到課堂當中。這樣,可以有效充實課堂內容,讓學生的視野得以拓寬,思維得到發展。
三、利用信息技術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
近些年來,情境教學法被很多教師應用在教學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老師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非常方便地給學生構建出真實而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進而使學生能夠很快地融入到相應的情景當中,在不知不覺當中,學到相應的知識。在構建情境的時候,教師應當注意要對教材進行深刻研讀,并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抓住相應教學主題,來對情景加以合理創造。
比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課程時,老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向學生們展示小朋友在過生日時分蛋糕的場景,在此基礎之上來引入分數的概念。這樣,會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并能夠在理解起來更加容易。
四、利用信息技術梳理課堂教學的知識點
許多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沒有較好的邏輯性,他們對數學的學習很是盲目,所學的各種知識點之間也是成分散無序的狀態。這樣,就很容易使學生存在一些知識盲區。教師就可以通過利用信息技術,來幫助學生對所學的各個數學知識點進行經常性的梳理與總結,這樣能夠讓學生對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進行有效把握,從而讓分散的知識變為一個有邏輯的知識網,對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了解,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教師可以將一堂課當中的知識點,利用微課形式來加以梳理,在梳理的過程中,可以將涉及到的相關知識點也進行歸納總結。學生通過微課視頻,能夠將所學內容進行整體性的把握,并會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深度的思考。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查漏補缺,突破難點。
五、利用信息技術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教師教學的重點將不再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還應注重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老師可利用信息技術,把部分學生為難懂的知識點,利用動畫等形式來展示出來。這樣既能使學生學習理解起來很輕松,又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發揮邏輯思維和想像力。
比如:在開展《圖形的運動》教學時,老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采用動化演示的方法,來將不同圖形通過平移、旋轉等方式來移動的整個過程。這樣,既能讓學生對該部分內容理解起來更加容易,又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的融合,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信息化教學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并努力運用信息技術,來提升教學效果。本文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的融合策略展開了研究,從確定小學數學課堂的總體目標、運用信息技術收集網絡教學資源、創造恰當的課堂情景、梳理課堂教學的知識點以及利用信息技術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等方面,展開了詳細的論述,以供相關人士進行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劉曉卉.淺析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06):28-30.
[2]王濤.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0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