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敏
案例背景
在我國東北地區坐落著一個美麗的山脈——小興安嶺,在碧藍的天空下映襯著郁郁蔥蔥的樹木,鳥的歌唱聲在河水的伴奏下顯得格外悅耳。小興安嶺不僅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而且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其有豐富的紅松、林木,是我國著名的紅松故鄉,也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林業城市——伊春市。因此學習了解小興安嶺有助于培養學生深沉的愛國情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寫景文的學習興趣并不高,他們也并未形成較為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再加上他們的閱歷有限,未深刻認識到祖國的壯麗山河的偉大,因此教師要通過對美麗的小興安嶺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中美麗的景色和十分豐富的物產,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對祖國山河的認識,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案例實施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本文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屬于寫景的散文,繪聲繪形地描繪出了小興安嶺的美。從知識的角度來說,教師要能夠正確讀寫生字詞并且理解其中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正確且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盡可能嘗試引導學生能夠背誦喜歡的部分,從能力的角度來說,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詞語使用的精確性,深入理解和掌握作者進行的寫景的特點和觀察景色的角度,從情感的角度來說,學生要能夠認識到小興安嶺四季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物質,激發學生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情感。
在課堂的導入階段,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小興安嶺的一些圖片和資料,讓學生去看、去聽去感受,同時也讓學生彼此之間相互交流。在自主學習的階段,教師要求學生將整篇課文完全讀正確,在朗讀中進行思考,提升對整篇課文的掌握度,之后提問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知道了什么,本文采取了什么樣的結構?檢驗學生自主學習的收獲,學生肯定地回答是總分總的結構。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階段,教師給學生一些題目讓學生去進行討論,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兩個問題進行討論,然后說一說自己哪些地方印象比較深刻。在教師檢驗學生合作討論的成果的時候,教師讓學生從這篇描述小興安嶺的四季美景的段落中進行體會,認真描述清楚作者這種順序的寫景方式,同時要想象每一個不同季節的畫面是怎樣的,幫助學生將文字與畫面相結合,提升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和想象能力。在精讀學習的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緊抓關鍵詞句,讓學生精心閱讀每一個不同季節的景色的片段,同時要讓學生學習具體的寫景的方法。比方說教師讓學生精讀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教師提問學生這個段落寫的是小興安嶺的什么景色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春天,教師繼續提問學生這個自然段寫的是春天的哪些景色呢?具體的景物有什么呢?需要在自己的課本上做標記。其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抽出”“匯成”“淙淙”等詞語細細閱讀和品味,內心深處將這些動詞等詞語與具體的景物相結合,然后感知春天的魅力,讓學生體會寫春天的具體的手法。其他幾個季節也采取其他的方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反應去調節具體的教學策略。之后安排各個小組對每一部分進行精讀交流,并且要進行展示。教師在教學完這四個季節的景色之后對學生們說,現在閉上眼睛是否可以想象到每個季節的景色呢,是否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對其進行描述呢?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自己心目中的小興安嶺用自己的話語進行描述,將頭腦中的畫面用自己的想法進行表達,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拓展學習的階段,教師要能夠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學習本節課的收獲,教師和學生玩一種詞語替換的游戲,主要是教師負責詞語的描述,學生負責寫出詞語,或者是教師說出一個詞語,學生就要說出另一個意思相近的詞語,主要涉及到的都是本節課的內容,可以幫助學生熟悉課本內容。在課后布置作業中,教師根據學生上課時候的表現針對性布置不同的作業,每一個學生都要寫一篇文章,表達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學生上交的作文也非常精彩,可以看出學生在寫作文的過程中注入了自己的情感,讓讀者感受到了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教師之后認真批改了學生的作文。
案例反思
在《美麗的小興安嶺》的整個教學之中,教師通過科學的教學節奏和環節一步步實現了教學目標,也提升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升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時學生也在小組合作中解決了各種問題,在豐富的課堂拓展和課后作業的階段,學生也提升了個人的學習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1.在整個教學中,教師設置了太多的教學步驟,顯得十分繁瑣,而且也超過了原本的課時,讓學生去反復理解同一個知識點,無法起到提高教學的目的。2.教師在過程中并未涉及到具體的實踐活動。雖然無法帶領全部學生到小興安嶺,但是也可以讓學生去觀察附近地區的美麗景色,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寫作的方法運用在自己可以親眼看到和觀察到的景色之中。3.小組合作討論的次數太多,導致課堂紀律比較混亂。雖然小組討論可以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但是極大可能造成紀律問題,因此教師要減少小組討論的次數和時間,把控好整個討論的節奏,讓學生進行高效的小組討論。73AA3564-244F-4259-BDF2-5A63E320D57C